栾山富安煤矿“5.17”特大透水塌方瞒报事件的审判程序尚未完全走完,但其引发的政治地震,已然化作一场席卷全省的钢铁风暴。
省委大楼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省委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刻吸取栾山“5.17”事故教训,全面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这份以“省委〔202x〕1号”文件下发的通知,措辞之严厉,问责之具体,为近十年来罕见。文件直接点出“个别领导干部与不法企业主勾连,欺上瞒下,视人民生命如草芥”,要求“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清除痼疾,正本清源”。
风暴,首先以最猛烈的姿态扑向了黑色的煤炭。
由省安监局(原副局长马文博被带走调查后,新任局长由省委从邻省紧急调派的铁腕人物担任)、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组成的数个联合督查组,如同出鞘的利剑,分赴各大产煤市、县。
督查方式只有一种——“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深夜,某大型民营煤矿主井口,督查组的车辆如同幽灵般冲破夜色,直接停在井塔之下。带队的是省安监局一位以不讲情面着称的处长。
“打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时数据。”
“把最近三个月的瓦斯监测日报、抽放记录全部调出来。”
“带我们去中央变电所和主通风机房。”
矿长穿着睡衣从宿舍区匆匆赶来,脸上堆着笑,手里拿着香烟。处长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你现在该做的,是祈祷井下别出事。”
另一个产煤县,督查组突击检查一家号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的国有煤矿。在查阅应急物资储备库时,发现标注的灭火器数量与实际严重不符,部分消防栓水压不足。督查组成员直接掏出封条。
“井下所有作业面,立刻停止生产!全体人员升井!”
“你,矿长,现在就写情况说明!县安监局分管领导,半小时内赶到现场!”
消息像野火一样在省内煤炭圈蔓延。以往那些在安全投入上“精打细算”、在检查前搞“突击准备”的矿老板们彻底慌了神。停产、罚款、甚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栾山钱富安的下场和马文博的被查,像两把冰冷的铡刀悬在每个人头顶。以往那些若有若无的“地方保护”,在省一级的雷霆震怒和直接介入下,瞬间冰消瓦解。
但这股风暴,远不止于煤矿。
非煤矿山领域,数个存在重大边坡隐患的露天采场被责令无限期停产整顿;危险化学品行业,多家中小化工企业因设备老化、管理混乱被直接关停;道路交通,一批涉嫌非法改装、严重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车辆被顶格处罚;建筑施工工地,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被当场叫停的项目比比皆是;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
各市上报的关停、整改企业数量每天都在刷新。短期内,一些地方的工业产值、税收数据不可避免地下滑,个别地方主官面露难色,但在省委“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强硬基调下,没有人敢再提“特殊情况”、“柔性执法”。“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带着鲜血和铁律的底线。
省厅刑侦总队,大案过后的气氛略显异样。
陆野小组没有立刻被投入新的案件。他们被要求协助省纪委和联合调查组进行更为精细的证据链闭环工作,同时,一份极度详尽的、涵盖案件侦破全过程的报告,成了陆野案头最重要的任务。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是主旋律。陆野对着电脑屏幕,眉头微锁。这份报告远非简单的流水账,它需要清晰地还原从线索发现、研判决策、跨部门协调、到最终突破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更要深入剖析犯罪手法、动机,以及监管体系中暴露出的致命漏洞。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镜鉴。
周洪斌在一旁整理着从栾山带回的、堆积如山的物证和文书清单,动作有些粗暴,带着未散的戾气。他拿起一张现场勘查时拍摄的、井口被封堵的照片,猛地攥紧,指节发白,低声骂了一句,声音沙哑:“操!早他妈这么查,这么管,栾山井下那十几号兄弟……能他妈的憋死在里面吗?!”
孙启明没有说话,只是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一遍遍拆卸、擦拭、组装着他那支特制的强光战术手电。金属部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动作专注而稳定,仿佛在通过这种仪式性的行为,平复内心那场风暴留下的余波。那支手电,曾照亮过栾山最黑暗的角落。
小陈的电脑屏幕上,则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关系网络图和数据流向图。钱富安、马文博、赵德柱、刘明……以及一个个隐秘的银行账户、空壳公司、资金路径,被一条条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标注。“这是在给这个典型的‘权力—资本—犯罪’三位一体的毒瘤做最后的‘病理解剖’,”他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冷光,“每一个节点,都是教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息。有大案告破后的疲惫,有见证风暴席卷的肃然,更有一种沉静之下涌动的、对前路更为清晰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次案件的终结,更是一场深刻洗礼的开始。利剑已显其锋,而握剑之人,深知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