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高明的批准手续,陆野片刻没有耽搁,立刻动身前往市局那栋独立、安保森严的物证管理中心。
中心内部空间巨大,高耸的金属货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旧纸张、灰尘和某种化学防腐剂的特殊气味,温度明显比外面低了几度,带着一种属于时间的阴凉。存放十年以上陈年旧案的物证区,位于仓库最深处,光线昏暗,显得格外寂寥。
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戴着老花镜,在电脑上查询了好一会儿,又拿着陆野带来的编号条,在密集的货架间穿梭寻觅,费了不少功夫,才在最角落一个积满厚厚灰尘的底层架子上,找到了那个标注着 “10.12清河边命案” 的牛皮纸物证箱。箱子不大,尺寸如同一个稍大的鞋盒,上面用褪色的墨水写着案件编号和名称,封口的胶带已经发黄发脆。
老管理员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搬出来,吹了吹上面的浮灰,递给陆野时,还特意叮嘱了一句:“年头不短了,轻拿轻放。”
陆野道谢后,双手接过箱子,感觉分量不重,但捧在手里却觉得异常沉重。他带着箱子回到技术队的办公室。
陈凯和周婷看到陆野抱着一个明显年代久远的物证箱回来,都有些意外。当得知陆野是要重启一桩十年前已判决的旧案进行调查时,两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神色。但听完陆野条分缕析地阐述案件中的重重疑点,特别是郑斌参与办案这一关键因素后,他们脸上的惊讶迅速转化为理解和坚定。
“明白了,野哥!这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周婷率先表态。
“没错!交给我们了!”陈凯更是摩拳擦掌,显得有些兴奋,“正好可以全面测试一下系统升级后,那个专门针对陈年旧案开发的‘深度物证复核’模块,还有新整合进来的几种高精度物证分析算法!”
技术团队立刻被动员起来。在符合规范的超净工作台上,他们首先像对待新生儿一样,极其轻柔地打开了那个尘封的物证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证物袋:一个稍大的袋子里装着一件洗得发白、略显僵硬的深蓝色工装(标签注明为嫌疑人张大海所有);几个小型证物袋分别封装着当年提取到的几根毛发和少量织物纤维;还有几个用专用载片盒封存着的载玻片和指纹提取胶片,上面泛黄的标签纸依稀可以辨认出提取的具体位置和日期。所有物证的保存状况只能说一般,尤其是那件工装,布料已经明显褪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脆化。
技术员们首先对所有物证进行了高清拍照和初步外观检查,建立新的电子档案,确保在后续操作中不会发生任何污染或混淆。
紧接着,工作的重心聚焦到了那枚当年被视为定案“铁证”的不完整指纹上。技术人员使用最新配置的超高精度多光谱扫描仪,对承载指纹的胶片进行了纳米级别的数字化扫描,生成了极其精细的三维立体模型。
陈凯亲自操作系统,调用了“旧案重审”专属分析模块。这套模块整合了最新的图像增强、特征点智能识别与稳定性评估算法,甚至能对指纹残留物中的微量化学成份进行痕量分析。
扫描和数据运算在沉默中进行,只有机器发出低沉的嗡鸣。突然,陈凯紧盯着屏幕的眼睛猛地睁大,脱口而出:
“发现异常!”
他快速操作着,将几个分析结果界面投射到主屏幕上。
“大家看,这枚指纹本身的清晰度就非常差,纹线断续,特征点模糊。当年鉴定报告里认定的七个‘稳定符合点’,”他指着屏幕上被高亮标注的区域,“经过我们现在的算法重新评估,其中这两个点,由于纹线质量太低,其‘稳定性’评级仅为c级(共分A-E五级,A为最优),这意味着它们作为唯一比对依据的可靠性严重存疑,所谓的‘吻合’并非绝对!更重要的是——”
他切换到一个光谱分析界面,几条微弱的曲线被放大:“系统在指纹的边缘区域,检测到了极其微量的、一种特殊的油脂成分信号!经过初步谱库比对,这种油脂成分,既不属于嫌疑人张大海,也不属于死者王某!”
此言一出,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清楚——这枚所谓的“关键指纹”,很可能在提取、保存、或者鉴定的某个环节被不明污染物所沾染!这直接动摇了其作为指向张大海作案的唯一性、排他性核心证据的根基!当年依据这份“铁证”定案的逻辑链条,从源头上就出现了可能致命的裂痕!
真相的天平,似乎开始向着沉冤十年的张大海,微微倾斜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