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1998.7.12”粮站抢劫杀人案的成功告破,清河县公安局隆重举行了庆功表彰大会。
大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局领导、各科室所队负责人、以及立功受奖的民警代表齐聚一堂。主席台上,红旗鲜艳,国徽高悬。
周队作为专案组负责人,首先上台汇报了案件侦破的详细过程和艰难曲折。他从案件重启的背景讲起,谈到面对几乎为零的物证和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专案组承受的巨大压力;讲到如何利用现代刑事技术对原有物证进行重新检验,提取关键特征;特别提到了运用最新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海量数据比对筛查的艰难过程(隐去了系统的具体存在,以“新技术新手段”概括);以及后续如何通过扎实的外围调查和心理攻坚,最终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查明全部真相。
他的汇报实事求是,既突出了成绩,也不回避困难,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随后,局领导宣读了表彰决定。专案组被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孙建军因在案件侦破中指挥有力、攻坚克难,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陆野因在数据比对、线索研判、审讯突破中发挥关键作用,也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其他参与办案的民警也分别获得了嘉奖。
在激昂的乐曲声中,立功受奖的民警们依次上台,从局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章和证书。台下闪光灯不断,记录下这光荣的时刻。
陆野站在台上,胸前戴着红花,手里捧着奖章和证书,心情有些激动。他能感受到台下投来的众多目光——有赞许,有祝贺,也有好奇和探究。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专案组,属于那些曾经为这个案子付出过心血的前辈们。
局领导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专案组取得的成绩,赞扬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锲而不舍、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并号召全局民警向他们学习。
庆功会后,是简朴的工作餐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卸下了连日的疲惫,气氛轻松了许多。同事们纷纷向孙建军和陆野敬酒(以茶代酒)表示祝贺。
“老孙,牛逼!这块硬骨头到底还是让你们啃下来了!”
“小陆,真是后生可畏啊!你那电脑技术可真神了!怎么就从那么多数据里把人筛出来的?”
“以后有啥疑难杂案,可就指望你们了!”
面对同事们的夸赞,孙建军笑得合不拢嘴,连说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陆野则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将功劳归于前辈们的扎实基础和团队的配合。
餐会间隙,陆野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下意识地再次沉浸入系统界面。案件主要部分已了结,系统任务显示【完成度100%】,并给予了相应的经验奖励。他的各项技能熟练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痕迹学】、【犯罪心理学】和【信息处理】相关的隐性技能。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条关联提示上:
【提示:检测到已破获案件关键嫌疑人王老五(王建国),其1999年至2001年活动轨迹,与第一卷“门把手标记”系列盗窃案(第1-50章)案发区域存在部分重叠。请注意排查其与该系列案件是否存在潜在关联。】
【备注:关联嫌疑人王老五所提及的“赵志强”(绰号强哥),其早年活动模式及组织特征,经初步比对分析,与系统信息库中记录的某些跨区域流窜犯罪团伙存在低度相似性。警示:存在跨区域犯罪网络雏形可能性,建议保持关注。】
“门把手标记”…“跨区域犯罪网络”…这两个词在陆野心中盘旋。他回想起刚来清河县时参与侦破的“门把手标记”案,那个系列案件手法奇特,现场总会留下一个类似爪痕的标记,当时就觉得作案人并非普通毛贼,但最终抓到的几个嫌疑人似乎都只是底层小角色,未能深挖下去。
难道王老五和那些案子有关?他只是个小混混,似乎不像能设计出那种标记的人。或者他认识那个留下标记的人?又或者,那个赵志强,才是关键?如果赵志强真的牵扯某种犯罪网络,那王老五当年去找他“拜码头”,是不是无意中接触到了这个网络的边缘?
想到这里,陆野感到一丝寒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清河县乃至周边地区,可能还隐藏着更深的犯罪隐患。破获一起积案,似乎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
“小陆,一个人躲在这里想什么呢?”孙建军端着茶杯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红光,“今天可是咱们高兴的日子。”
陆野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什么孙老师,就是有点累了,歇会儿。”
“嗯,这段时间确实辛苦你了。”孙建军拍拍他的肩膀,“尤其是那个数据比对,耗神吧?我看你那几天脸色都不对劲。以后这种活,得注意劳逸结合。”
“谢谢孙老师,我会注意的。”陆野点头,暂时将心中的隐忧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