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桌上,摊着一张泛黄的东汉疆域图,旁边散落着几页《三国:桃园篇》的短剧大纲——苏澈用红笔圈出“桃园结义”“怒鞭督邮”“三英战吕布”三个核心片段,在页边标注“每集15分钟,聚焦刘关张情义成长,无冗余支线”。陈舟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把磨损的量尺,正在测量分镜稿上“青龙偃月刀”的比例,嘴里念念有词:“刀身要长九尺五寸,柄长三尺,得符合东汉兵器规制,不能随便找个道具糊弄。”
“200万预算,拍6集历史短剧,还要保证考据质量,这在行业里几乎没人敢做。”李薇拿着预算表,眉头轻轻皱着,“演员、道具、取景、后期,每一笔都要省着花,招商压力不小。”
陈舟放下量尺,指了指窗外的老街:“取景不用花钱,涿县文旅答应免费提供桃林和古街场景;道具可以用苏老师工作室之前的文创资源,比如老林烧的粗陶碗、非遗工坊的仿古兵器;至于演员,我觉得不用找流量明星,就从戏剧学院找新人——他们有灵气,肯琢磨角色,还不用付高额片酬,关键是能沉下心演好‘情义’二字。”
“我同意陈导的想法。”苏澈接过话茬,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膜弹出“低成本制作优化”功能提示:【基于历史剧细节考据功能延伸,可提供“资源复用+低成本替代”方案:1. 演员选拔:推荐江城戏剧学院“未签约新人”,附“演技评分+适配角色”(如学生赵云适配“少年张飞”,眼神有冲劲);2. 道具制作:建议将文创“三国人物瓷”改造成剧中摆件,联系老街瓷坊批量烧制,成本降低40%;3. 配乐制作:复用《桃园结义》主题曲 instrumental 版,老林团队可完成后期改编,省去版权费。】
“系统还能提供这些支持?”陈舟凑过来看光膜,眼里满是惊讶,“有了这个,200万预算完全够了!我之前拍《大宋提刑官》时,也用过类似的低成本方法——找博物馆借复刻道具,让学生演员实习,反而拍出了更真实的质感。”
苏澈把系统推荐的新人名单打印出来,递给李薇:“这些新人里,有几个之前参加过校园原创大赛的演出,台风很稳,而且对‘三国’有热情,我们可以先安排试镜。”
试镜定在江城戏剧学院的小剧场。第一天,就来了50多个新人演员,其中一个叫“赵磊”的男生,试演张飞“怒鞭督邮”时,没有刻意咆哮,而是靠紧握的拳头、泛红的眼眶和颤抖的声线,把“义愤填膺”演得入木三分,陈舟当场拍板:“这就是我要的张飞——有勇,更有义。”
另一个叫“林溪”的女生,试演“村姑送粮”的小角色,虽然只有三句台词,却通过递粮时的眼神和手势,演出了乱世百姓对英雄的期盼,苏澈特意在她的名字旁画了圈:“细节里有戏,以后可以多给她机会。”
演员敲定后,李薇的招商工作也有了进展。她带着短剧的文化定位和苏澈的受众数据,先后拜访了老街陶瓷品牌“青韵瓷坊”和涿县文旅局——青韵瓷坊愿意赞助所有陶瓷道具,还提供10万现金,条件是在剧末加“非遗陶瓷传承”的彩蛋;涿县文旅局不仅免费提供场景,还承诺短剧上线后,推出“三国影视打卡线”,带动当地旅游。
“还有乐云音乐,愿意提供独家音乐推广资源,换短剧里的歌曲链接植入。”李薇拿着招商清单,脸上满是笑意,“现在已经拉到35万赞助,加上我们的200万预算,不仅够拍,还能多留10万做后期优化。”
拍摄启动那天,老街的桃林里挤满了人——瓷坊老师傅带着学徒来送道具,涿县文旅的工作人员帮着布置场景,甚至有粉丝自发组织“后勤队”,给剧组送水送点心。苏澈穿着简单的制片服,手里拿着剧本,和陈舟一起盯着监视器:“刘备给关羽递酒时,碗要低一点,体现兄弟间的敬重,不能平举。”
陈舟点点头,对演员喊停:“再来一条,注意眼神——刘备的‘仁’,关羽的‘忠’,张飞的‘直’,要通过小动作传出来,比如刘备握关羽手腕的力度,张飞站在两人身后的站姿,这些细节比台词更重要。”
老林带着乐队在现场配乐,笛箫的旋律随着剧情起伏——结义时悠扬,打斗时激昂,送粮时温柔,没有复杂的电子音效,却让整个片场都沉浸在“东汉末年”的氛围里。有个群演偷偷说:“以前拍剧都是对着绿幕演,这次在真桃林里,听着真民乐,感觉自己真的穿越到三国了。”
拍摄到第4天,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三国:桃园篇》拍摄进度顺利,低成本制作方案成效显着,触发“资源整合”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低成本Ip运营(中级)——可优化短剧上线后的传播策略,功能包括:1. 平台合作:优先推荐“乐云短视频+阅文星小说”联动传播,用户看短剧片段可跳转小说章节,形成流量闭环;2. 话题运营:生成“三国细节考据”话题(如“剧中粗陶碗的历史原型”“张飞铠甲的甲片数量”),吸引历史爱好者参与讨论;3. 新人推广:为剧中新人演员定制“角色幕后”短视频,发布在苏澈个人账号,提升新人曝光度。】
苏澈看着提示,立刻让团队调整传播计划——在乐云短视频上传“桃园结义”的1分钟片段,配文“你注意到了吗?三人的碗,刘备的最旧,张飞的最粗,关羽的最干净,对应三人的经历”,短短24小时,播放量就破了300万,评论区里满是“细节控狂喜”“求更考据解析”的留言。
阅文星也同步推出“小说+短剧”专题,读者看《三国:风起乱世》到“三英战吕布”章节,就能看到对应的短剧片段预告,带动小说日点击量涨了50%。陈舟看着数据,忍不住感慨:“以前总觉得低成本做不出好内容,现在才知道,只要用心,小制作也能有大影响力。”
短剧杀青那天,剧组在桃林里摆了简单的杀青宴,用的还是剧中的粗陶碗,盛着老街的米酒和家常菜。赵磊举着碗,对苏澈和陈舟说:“谢谢两位老师给我机会,以前总觉得新人没机会演正剧,现在我信了——只要好好琢磨角色,总会被看见。”
苏澈看着眼前的新人演员,想起自己刚穿越时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这不是我和陈导给你们的机会,是你们自己靠实力争取的。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只要你们坚持对表演的热爱,不浮躁,不妥协。”
而此刻的光影影视,王浩看着《三国:桃园篇》的预热数据,心里满是复杂。他没想到,苏澈和陈舟用200万预算、新人演员,居然能拍出这么受关注的短剧,甚至带动了三国Ip的热度。董事长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后别总想着靠大制作、流量明星,学学苏澈他们——用心做内容,才是长久之计。”
短剧后期制作时,苏澈特意加了“幕后考据”环节,每集结尾用30秒时间,由他讲解剧中的历史细节:“今天给大家介绍东汉的粗陶碗——当时民间多用这种无釉陶碗,因为烧制简单、成本低,碗底的指纹印,其实是陶匠手工拉坯时留下的痕迹,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李薇把这些片段发给蓝星非遗中心,很快收到回复:“这些考据内容很有价值,我们愿意在官方账号转发,帮更多人了解传统工艺。”
杀青宴后的夜晚,苏澈和陈舟坐在桃林里,看着满天繁星。陈舟拿出一瓶米酒,倒在粗陶碗里:“这短剧,可能不会有太高的播放量,但它能让更多人知道,历史剧可以不用狗血,新人演员可以有春天,低成本制作也能有尊严。”
苏澈接过碗,和陈舟碰了一下:“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可以拍《三国:赤壁篇》《三国:空城篇》,用短剧的形式,一点点把三国故事讲完,把历史文化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