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耀祖在李逝办公室扑了个空,面对镇定自若的李逝,他强压住内心的惊疑和不安,脸上挤出一个极其难看的笑容,语带双关地冷冷说道:
“李科长,呵呵……你好自为之,自求多福吧。”
李逝依旧不卑不亢,微微欠身,语气平静无波:“劳烦宗局长费心。”
见查不出任何破绽,宗耀祖只得有些悻悻地退出了李逝的办公室。但就在转身带上门的一刹那,他眼角的余光无意中扫过了李逝办公桌上那部固定电话——刚才李逝放下的听筒旁,液晶屏上显示的最后一次拨出的号码……那个号码,不知为何,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心跳不由自主地漏了一拍。
“到底在哪里见过……” 宗耀祖眉头紧锁,一边思索着,一边快步找到赵有德,压低声音严厉吩咐:“立刻安排两个机灵点、生面孔的,给我二十四小时盯死李逝!他的一举一动,见了什么人,打了什么电话,我都要知道!”
“明白!宗局放心!”赵有德不敢怠慢,立刻找来两个刚进单位不久的年轻科员,低声交代了一番。很快,两个身影便若即若离地徘徊在李逝办公室附近的走廊上。
安排完这一切,宗耀祖站在走廊的窗边,望着楼下空旷的院子,心中那股不对劲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口,试图理清思绪:“林虹是幌子……李逝又这么平静……邵北到底留了什么后手?那个电话号码……”
正当他心烦意乱,准备先回自己办公室再作打算时,建设局大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引擎的低沉轰鸣声。宗耀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只见三辆黑色的奥迪A6,挂着海州市的牌照,鱼贯驶入大院,沉稳地停在了主楼门前。这种车型和阵势,显然不是县里的领导。
“市里来人了?这个节骨眼上……” 宗耀祖的心猛地提了起来,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全身。他死死盯着那几辆车。
中间那辆车的后车门打开,一位身材挺拔、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迈步下车。他站定后,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眼建设局的办公楼,那不怒自威的气场,即使隔着一层楼的距离,也让宗耀祖感到一阵窒息。
当看清来人的面容时,宗耀祖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瞳孔骤然收缩,这个面孔实在太熟悉了,他夹在手指间的香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溅起几点火星。
“高……高良玉?!他……他怎么来了?!”
一个绝对不该出现在孙县建设局的人物,却在邵北被带走后不到半天的时间,如此突兀地降临了!
宗耀祖死死盯着楼下那个熟悉而又令他恐惧的身影——海州市委副书记高良玉!就在这一瞬间,他脑子里那个模糊的熟悉感猛地清晰起来,如同闪电划破迷雾!
那个固定电话上显示的号码……不就是市委办公室某个不对外公开的直线号码吗?!
“李逝……是李逝!” 宗耀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林虹只是个吸引火力的幌子!真正的杀招在这里!李逝根本不是在装镇定,他是在等高良玉!他早就用电话联系好了!这是偷梁换柱!”
他全明白了。邵北早就料到他们会盯着林虹和他身边的亲信,所以故意让林虹做出冒险举动,吸引所有注意力。而真正传递消息、搬动救兵的任务,却交给了看似按兵不动、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李逝!这一手调虎离山加暗度陈仓,玩得漂亮又狠辣!
就在宗耀祖心乱如麻、惊怒交加之际,赵有德连滚带爬、面色惨白地冲了上来,气都喘不匀地喊道:“宗……宗局!不好了!大……大事不好了!市委高副书记……高良玉来了!车就在楼下!”
宗耀祖猛地转过头,脸上因为极度的紧张和愤怒而肌肉抽搐,他强压着几乎要爆发的情绪,从喉咙里发出低沉而嘶哑的声音:“我看见了!慌什么!”
但他自己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手指,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高良玉在这个关键时刻亲自前来,目的不言而喻!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视察,而是直指邵北事件,甚至可能就是冲着他宗耀祖来的!
他眼睁睁地看着高良玉在下属的簇拥下,面容冷峻地迈步走向办公楼大门。宗耀祖知道,真正的风暴,现在才刚刚开始。他必须立刻想办法应对,但高良玉这尊大神的突然降临,几乎打乱了他所有的阵脚。
就在宗耀祖强压下心中的疑惑和焦虑,匆忙整理好表情和衣着,准备下楼应对高良玉这尊突然降临的大佛时,在同一层楼的另一端,副局长马福观的办公室房门虚掩着。
马福观,这位在建设局资历颇老、却始终未能再进一步的副局长,此刻正端着一杯热茶,静静地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边。
这个角度,刚好能清晰地看到楼下发生的一切——从高良玉的车队驶入,到高良玉本人下车,再到宗耀祖惊慌失措地冲到窗边以及赵有德慌慌张张地跑上楼汇报。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对邵北被抓的幸灾乐祸,也没有对宗耀祖可能面临麻烦的担忧,更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当早上邵北被市纪委带走时,他选择了沉默,紧闭办公室大门,不发表任何意见,不站任何队伍。如今,看到明显是冲着邵北事件而来的市委副书记高良玉,以及明显慌了手脚的宗耀祖,他依然选择缄口不言。
对于马福观来说,他年纪已经大了,升迁无望,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这最后的任职期内“安全着陆”,平稳退休。
局里的权力斗争,无论是邵北还是宗耀祖占上风,他都不想过多掺和。他深知,这种级别的较量,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保持距离,静观其变,才是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