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代入真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在香港的另一隅,命运的齿轮以同样残酷的方式转动着。青蛇的转世与许仙的转世,如同镜像般映照着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无情。他们都成了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只是被抛弃的方式略有不同——一个被亲人勉强收留,一个则被彻底遗弃。
陈文俊的降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
1958年的香港深水埗,潮湿的雨季刚刚过去。一栋破旧的唐楼里,陈太太正在经历她的第六次生产。汗水浸透了她的鬓发,在惨白的脸上划出蜿蜒的痕迹。
用力!再用力!接生婆的声音忽远忽近。
窗外,陈父焦躁地来回踱步,手中的香烟一根接一根。前五个都是女儿,这次他特意求了黄大仙,还特意准备好了陈文俊这个男名。
哇——婴儿的啼哭划破夜空。
接生婆抱着襁褓走出来,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恭喜陈先生,是个千金...
陈父的脸色瞬间阴沉,他猛地摔掉烟头,看都没看女儿一眼就摔门而去。接生婆只好讪讪地回到产房,将女婴放在陈太太枕边。
太太,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陈太太虚弱地睁开眼睛,看着身边这个皱巴巴的小生命。婴儿的小手在空中胡乱抓着,突然攥住了她的一缕头发。
就叫...文俊吧。陈太太的眼泪无声滑落,给她一个男孩名,或许下一个就是儿子了呢!
1年半后的一个黎明,晨雾笼罩着城郊的山路。陈太太抱着刚断奶的文俊,深一脚浅一脚地向静心庵走去。
想起昨日老公对自己的谈话,她抱着文俊的手收得更紧了些!仿佛抱着的不是孩子,抱的是换取男丁的希望
老婆,你听我说...陈父压低声音,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阿婆介绍的黄医师说了,这胎的肚形尖,十有八九是个仔。
她看了看自己隆起的腹部在单薄睡衣下显出柔和的弧度。随即目光落在熟睡的小文俊身上,1岁多的女娃正抱着破布娃娃,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可她才刚断奶...陈太太的声音像被掐住脖子的猫。
就是趁现在!陈父突然拍桌,茶盏里的水纹剧烈晃动,他们不是说送女儿去修行能积阴德。你看隔壁张太,送走两个丫头后不就生了双胞胎男丁?
再说...陈父的声音突然放软,手掌覆上妻子的小腹,万一这胎真是男仔,难道要让阿俊在家里吵着他?男丁要静养,小时候受惊会损元气的。
就当是...让她去给弟弟祈福。陈父最后这句话,像根针扎进陈太太心里。她看着丈夫从五斗柜底层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包袱——原来他们早就计划好了。
好……明日...我送她去。陈太太的声音轻得像声叹息。她伸手想摸摸女儿的头发,却在触及的前一刻缩回手指,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东西
想到这儿,母亲心里默默念道“女儿啊女儿,你还这么小,妈妈就开始指望着你了!也只能指望你了,希望你在庵里帮妈妈祈个男丁……”
小文俊趴在母亲肩头,好奇地打量着路边的毛竹。晨露从竹叶上滑落,滴在她的小脸上。
娘,我们去哪儿?孩子奶声奶气地问。
陈太太的脚步顿了顿,声音干涩:去...祈福。
静心庵的青砖灰瓦渐渐显现。守门的智缘师太早已等候多时,她看着这对母女,眼中闪过一丝怜悯。
师太,求您收留这孩子些时日。陈太太跪在石阶上,等家里添了男丁,一定来接。
当师太接过孩子时,文俊突然放声大哭:娘!不要丢下我!
陈太太转身就跑,却在拐角处停下。她躲在竹林后,看着师太用灰布袈裟裹住哭闹的女儿,直到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经堂转角。
菩萨保佑,下次一定是个男丁。她对着满山青竹合十祈祷,却没看见一片竹叶正飘落在女儿泪湿的小脸上。
静心庵的晨钟惊醒竹林时,四岁的文俊已经踮着脚在擦供桌。她的个头还不到灶台高,却要负责打扫整个佛堂。
文俊,来。智缘师太招手唤她,在沙地上划出一个字,做人要像后山的竹子,每长高一节,就算带着伤痕也要继续生长。
小文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树枝在沙地上歪歪扭扭地模仿着。
庵里的日子清苦却规律。清晨诵经,上午打扫,下午跟着师太们学习认字。文俊最喜欢坐在竹窗边,看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竹影。
夜里,她常常梦见母亲来接她回家。但每次醒来,身边只有佛堂摇曳的烛光。
七岁那年的惊蛰,一个陌生女子来到静心庵。
文俊,我是你二姐。女子蹲下身,掏出一颗快要融化的水果糖,跟我回家吧,今天...是娘的生日。
文俊怯生生地跟着二姐穿过喧闹的竹林。唐楼里没有竹子,只有陌生的气味和嘈杂的人声。
饭桌上,母亲只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文俊不知道该用哪双筷子,也不敢夹远处的菜。当她把汤汁洒在桌上时,母亲皱眉道:笨手笨脚。
夜里,她睡在客厅的角落,听见父母在房里低声争吵。
不是说好送走吗?怎么又接回来了?
就住两个月...毕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两个月后的雨夜,母亲牵着文俊走在湿滑的石板路上。
我们去哪儿?文俊小声问。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握紧了她的手。
圣心孤儿院的铁门在雨中泛着冷光。修女接过文俊的小包袱,温和地说:进来吧,孩子。
当铁门即将关闭时,文俊突然挣脱修女的手扑到门前:娘!别丢下我!
母亲的身影在雨幕中顿了顿,却没有回头。
文俊扒着铁栏杆,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就像当年在静心庵门口一样决绝。
孤儿院的生活比庵堂更加艰难。几十个孩子挤在一间大屋里,每天都要为食物和玩具争斗。
文俊渐渐学会了生存的法则。她把自己分到的糖果藏起来,用来换取其他孩子的保护;她主动承担额外的劳动,换取修女们的青睐。
洗衣池边有株瘦弱的竹子,成了她唯一的朋友。每个难熬的夜晚,她都会对着竹影诉说心事。
十六岁那年的梅雨季,文俊发现竹根处冒出三支新笋。雨水打在青翠的笋尖上,也打在她泪湿的脸上。
每长高一节,哪怕带着伤痕也要继续生长。智缘师太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文俊擦干眼泪,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未来。
那些曾经的伤痛,终究化作了生命中最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