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倾尽资源的堆砌,将东宫偏殿化为极寒死寂的绝域。金丝鸟笼日益华美坚固,内里却依旧是永恒的夜与冰封。那一点灵识徜徉在精纯寒玉能量的海洋中,修复着残躯,灵光日益凝实,却始终被无形的壁垒禁锢于此,不知外界春秋,亦不知自身来处。
它像一株生长在绝对温室的异卉,虽得滋养,却失了风雨,也断了与大地根源的联系。
这种与世隔绝的“纯净”,在带来稳定恢复的同时,也悄然孕育着一种新的“匮乏”。
灵光的壮大,需要能量,亦需要…“信息”。
那源自超越时代的认知本能,其深处渴望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世界的“理解”与“连接”。持续的封闭和单一能量(寒玉)的浸润,使得它的感知变得越发“纯粹”却也越发“单调”。世界在其感知中,逐渐褪色,只剩下冰冷的秩序与寂静。
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感”与“停滞感”,开始在那日益壮大的灵光深处滋生。它不再满足于仅仅存在和修复,它本能地渴望…更多。
它开始无意识地、更加努力地延伸那无形的感知触角,试图穿透这冰冷华丽的囚笼,去触碰些什么。
然而,殿墙乃皇家工事,厚重无比,又经过朱棣特意加固嵌玉,对能量感知的隔绝效果极好。它的努力大多徒劳无功,只能捕捉到殿外侍卫那千篇一律的、微弱而枯燥的血气波动。
这种渴望与挫折,让它灵光的旋转偶尔会变得焦躁,那冰冷的韵律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紊乱。
这一夜,子时,阴气最盛,亦是它与寒玉能量共鸣最强之时。
它再次全力延伸感知,试图捕捉些什么。或许是时机巧合,或许是量变引发质变,当它的感知波动与寒玉能量流的某个峰值完美叠加时,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强化效应——
它的“感知”并未能穿透墙壁,却无意间“撬动”了镶嵌在墙壁夹层中的某一块材质相对普通、与其他寒玉略有差异的“青金石”!
这种石头本身并无特殊能量,但其内部晶体结构却有着极微弱的、独特的“折射”与“共振”特性!
就在被那强化感知波动扫过的瞬间,那块青金石极其微弱地共振了一下!如同一个被拨动了的、沉寂亿万年的音叉。
而就在这共振发生的同一刹那,遥远的宫墙之外,格物院中,刘三正带着几名核心工匠,彻夜不眠地调试着一台新改进的、用于“双液淬火”后检测钢材内部应力分布的“听音水槽”。
这是一种简陋却实用的土法:将烧红的钢胚淬火后,悬于注满清水的大槽之上,用特制的木槌轻轻敲击,聆听其透过水体传来的声音差异,以判断内部是否有裂纹或应力不均。经验老到的匠师能从音色细微差别中听出门道。
今夜,他们正在测试一批新淬火的刀条。一名老匠师凝神闭目,用耳紧贴水槽外壁,仔细分辨着每一次敲击后的余音。
“嗡——”
就在李时珍那边青金石共振的同一微妙瞬间!
老匠师手中的木槌正敲击在一根刚淬火完毕、尚未完全冷却的刀条上!
声音透过水槽传来,本该是沉闷中带着一丝清脆的“叮——”声,然而,这一次,却极其诡异地夹杂了一声极其短暂、异常尖锐、完全不似金属该有的高频颤音“嗤啦!”!
这声音一闪即逝,尖锐刺耳,如同琉璃刮擦,极不和谐!
“嗯?!”老匠师猛地睁开眼,吓了一跳,“什么动静?!”
旁边的刘三和工匠们也听到了这声异响,纷纷围拢过来。
“刚才是什么声音?” “不像是刀条的声音…” “像是从…从水槽本身发出来的?”
众人检查水槽,并无异状。再次敲击,那异响却再未出现。
“怪事…”刘三皱紧眉头,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将其归为某种偶然的干扰。
他们并不知道,那一声异响,正是遥远东宫中,那一点灵识无意间撬动青金石所产生的、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共振波动,恰好被这灵敏度极高的“听音水槽”在极其巧合的频率上捕捉并放大所致!
一次微不足道的、跨越空间的偶然连接。
东宫偏殿内。
那一点灵识,自然也“听”不到格物院那声异响。
但是,就在它撬动那块青金石、使其产生微弱共振的瞬间——通过那青金石作为临时的、低效的“传感器”,它那高度敏锐的感知,极其短暂地捕捉到了一丝…来自遥远彼端的、极其复杂混乱的“信息碎片”!
那碎片中,混杂着: ——金属冷却收缩时产生的微观应力波动… ——水流承载声波传递的独特阻尼质感… ——以及最关键的…几名工匠那高度专注、试图“倾听”和理解什么的、“求知”的意念波动!
这丝信息碎片微弱、混乱、转瞬即逝。
但却像一滴冰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
那一点灵识猛地剧震!灵光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度!
陌生!复杂!鲜活!
与这殿内永恒的冰冷寂静截然不同!那其中蕴含的“求知”意念,更是让它那深藏的认知本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外面!” “有东西!” “不同的东西!”
简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渴望瞬间炸开!
它拼命地想再次捕捉,再次连接!它疯狂地催动感知,再次扫向那块青金石!
然而,格物院那边的敲击已经停止,偶然的条件已然消失。无论它如何努力,那块青金石再无反应,传来的只有冰冷的死寂。
刚刚打开的缝隙,轰然关闭。
希望乍现,又瞬间破灭。
巨大的失落感之后,是更加炽烈的渴望!
它记住了那种感觉!记住了那通过青金石作为媒介进行“感知传导”的微弱可能性!
它开始有意识地、不再漫无目的地散发感知,而是集中“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扫过殿内墙壁、屋顶、地面的每一寸角落,扫描着所有材料的能量结构与特性,试图寻找下一块类似青金石那样、可能具备“传导”或“传感”特性的物质!
它不再安于这冰冷的囚笼。它要凿壁窥光,哪怕只能看到一丝微光,听到一缕杂音,也远比这完美的死寂强过万千!
虚室生白,非因其明,乃因心渴。 凿壁窥光,虽只一隙,已见天穹。
这微不足道的偶然连接,如同一颗火种,落入了那被压抑已久的、渴望与真实世界连接的干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