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眼珠一转,赶忙说道:“皇爷爷,既然要做这些事,孙儿整日待在大本堂读书,实在分身乏术啊。孙儿斗胆问一句,能不能不去大本堂了?”说完,他小心翼翼地看向朱元璋,眼神中满是期待。
朱元璋还未开口,一旁的马皇后轻轻笑了笑,说道:“重八,熥儿这孩子既然有这般志向,想为大明做实事,咱们就成全他吧。若熥儿若能在科学一事上有所建树,对大明来说,或许是更大的幸事。”
朱元璋眉头微皱,看了看马皇后,又把目光投向朱允熥,见朱允熥满脸期盼,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罢了罢了,既然你皇奶奶都为你求情,那从今日起,你便不用每日都去大本堂了。但你给咱记住,这科学之事,你必须做出成绩,若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弄出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休怪咱到时严惩不贷!”
朱允熥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恩:“谢皇爷爷!谢皇奶奶!孙儿一定全力以赴,做出让皇爷爷满意的成绩。
在得到朱元璋的许可后,朱允熥犹如脱缰之马,迫不及待地投身到他的科学大业中。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首要目标锁定在造炮之上。而造炮的关键第一步,便是炼钢,朱允熥打算采用前世所知的转炉炼钢法。
朱允熥风风火火地赶到工部,工部上下早已听闻三皇孙要在此大展拳脚,都严阵以待。朱允熥站在工部的空地上,看着面前一群或好奇或怀疑的工匠,大声说道:“各位师傅,从今日起,咱们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造最厉害的火炮!而这第一步,就是炼钢,我要教大家一种全新的炼钢法子——转炉炼钢法!”
工匠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其中一位年长的工匠站出来,恭敬地说道:“三皇孙,咱们工部炼钢一直遵循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虽说慢点,但也能炼出好钢。您这新法子,靠谱吗?”
朱允熥笑着拍了拍老工匠的肩膀,说道:“放心。这转炉炼钢法,是本殿下苦心钻研出来的,能大大提高炼钢效率和钢的质量。只要咱们成功了,造出的火炮威力能比以前大好几倍!”
说干就干,朱允熥开始指挥工匠们搭建转炉。他详细地讲解着转炉的构造和原理,工匠们虽听得似懂非懂,但看着朱允熥那胸有成竹的模样,也都跟着忙活起来。
几天之后,转炉终于搭建完成。朱允熥站在转炉前,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点火!”随着熊熊烈火燃起,朱允熥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关键的一步,若转炉炼钢法能成功。
随着冶炼的进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炉内的温度始终难以稳定在合适的区间,忽高忽低。这导致炉中的铁料熔化不均匀,部分区域已经过度熔化,而有些地方还只是半熔状态。
工匠们看着这状况,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那位之前站出来询问的老工匠忍不住说道:“三皇孙,您看这温度实在难控啊,照这样下去,怕是炼不出好钢。”
朱允熥眉头紧锁,双眼紧紧盯着转炉,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问题所在。他一边回忆着转炉炼钢的理论知识,一边仔细观察着现场的情况。突然,他想到可能是送风系统出了问题。这转炉炼钢,对鼓入炉内的风量、风压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会影响炉内温度。
朱允熥赶紧指挥工匠们对送风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对风量风压做了调整。再次点火试炼,众人都满怀期待地守在一旁。
可这次依旧不太顺利。当钢水终于炼好流出时,朱允熥发现钢水的成色并不理想,里面夹杂着大量的杂质,钢的质地也显得十分脆硬,根本不符合造炮所需钢材的标准。
而工匠们看着这一锅炼好的钢水,尽管里面夹杂杂质,质地也脆硬,但对比以往的炼钢效率,一个个仍是脸色大喜。
一位年轻的工匠兴奋地嚷嚷道:“三皇孙,这可比原来的炼钢法子效率高了两三倍不止啊!以前炼这么多钢,可得花上老长时间,现在这么快就成了,已经是天大的进步啦!”
另一位年长些的工匠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三皇孙,咱都觉得这法子太厉害了,这效率,那也是前所未有的呀!”
一时间,夸赞声此起彼伏,工匠们对朱允熥满是敬佩与感激。
然而,朱允熥却一脸严肃,不耐烦地挥起自己的小手,大声说道:“不行不行,这根本就不行!咱们要造的是能铸炮的钢材,得足够坚韧、纯净,像这样的钢,上了战场,火炮没准儿一发射就炸膛,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工匠们面面相觑,心里都在想,三皇孙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毕竟在他们看来,效率提升这么多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老工匠犹豫了一下,上前劝道:“三皇孙,您也别太着急。这新法子才刚开始用,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啦。咱们慢慢来,一步一步改进,肯定能炼出您要的好钢。”
朱允熥看着工匠们,认真地说:“各位师傅,我知道大家都很努力,这效率提升确实是大家的功劳。但咱们的目标是造出最厉害的火炮,保卫大明江山。所以对钢材的要求,绝对不能降低。咱们再找找问题,一定能解决的。”
说罢,朱允熥再次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那些带有杂质的钢块,用手轻轻敲击,感受钢的质地,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杂质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朱允熥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我知道大家可能觉得我要求太高,可咱们面对的是敌人的炮火,要是咱们的火炮因为钢材不行而炸膛,那牺牲的就是咱们大明的将士!咱们现在多辛苦一分,将来战场上就能少流一滴血!”
众人听闻,虽无人敢当面反驳,但心里却各有想法。不少人暗自嘀咕:那群当兵的丘八死了就死了呗,为了让他们少流血,我们就要累死累活不成?
毕竟在这个时代,本就流传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他们眼中,当兵的不过是些粗人,犯不着为了他们如此累死累活。
朱允熥自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还一个劲说大道理:“各位,你们想想,若没有这些将士戍守边疆,咱大明的土地便会被外敌侵占,到那时,咱们的妻儿老小,咱们辛苦积攒的家业,还有这安稳的生活,都将化为泡影。他们是在拿命守护咱们的一切啊!”
“咱们努力炼出好钢,精心造出威力强大无比的火炮,这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将士们啊。你们想啊,当咱们的火炮威力足够强大,敌人察觉到咱们的厉害,便会心生畏惧,不敢再轻易进犯咱们大明。如此一来,咱们大明的百姓便能继续在这和平稳定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街头巷尾嬉笑玩耍,咱们也能心无旁骛地安心做工,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对咱们自己有莫大的好处吗?”
“而且啊,将士们在那残酷无比的战场上,不顾生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连牺牲都毫不畏惧,咱们仅仅是在后方,为他们炼好钢、造好炮,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咱们所做的这一切,同样也是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啊!等到日后后人提起这段历史,必定会对咱们今日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功劳,赞不绝口!”
朱允熥一边激情澎湃地说着,一边在人群之中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无比坚定而又诚恳的光芒,竭尽全力试图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位工匠。然而,尽管他说得如此动容,仍有一些工匠只是表面上机械地点头称是,可内心深处却依旧不以为然。
三皇孙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好听得很,可咱们在这儿累死累活地拼命干,到最后,这功劳还不都得归他一个人。咱们不过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工匠罢了,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是啊,你说得太对了!而且咱们就这么一直没日没夜地折腾下去,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是个头啊。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尽头。”
这些工匠的想法其实也没错,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时代的错。在当下这个世道,等级森严,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工匠,即便有着一身精湛的手艺,也很难有晋升的机会,更没有光明前途的路可走。他们每日在工部劳作,不过是为了挣那微薄的工钱,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对于他们而言,遥不可及的功劳和那些虚无缥缈的夸赞,远不如多挣几文钱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