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没有谈拢,众人走出大帐。
最先看到的便是李锦荣的三千亲卫营,皆是玄衣金甲,气势凛冽;这还是其次,关键这些人身上还有血腥气,显然是多次从尸山血海中出入,才有如此强的铁血之气。
金律还好,只是面色难看,眼中还有羡慕;羌国自认是天选战斗民族,可他的亲卫营,也不见如此气势;李锦荣一个女子,究竟是怎么带兵的,怎能做到如此地步!
而齐国皇帝已然腿软,若不是被亲随暗中扶了一把,只怕能直接吓的摔一跤;这卫国陛下的亲卫营也太吓人了,哪里是普通将士,说一句杀人修罗也不为过。
血腥气扑面而来,不知这些人收割过多少人命,才有了眼下的气势与杀气;难怪卫国女帝如此分毫不让,分明是底气十足啊。
李锦荣当然也会抓时机,当即笑问:“如何,两位陛下可愿与朕此时开战?”
话落,也不等他们回答,便大步回了卫国的营帐,留下金律与齐国皇帝面面相觑。
到了营帐,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有暗卫进来禀报,将当下羌国与齐国的驻军情况说的很详细;便是羌国皇帝与齐国皇帝暗中跟随的亲卫有多少,也探查的一清二楚。
几位将领皆战意凛凛,期盼看过来:“陛下,我们要如何战?”
桃花眸环视一圈,而后泛起笑意:“你们倒是清楚朕行事,真的不怕?”
几人重重点头,而后都昂首挺胸。
平南将军赵启愤愤道:“他们当陛下是女子,又以为我们的主要兵力在周国,必然不敢开战,才如此威胁陛下。”
可他们陛下虽然是女子,却也是几年南征北战,得到卫国天下的英豪,难道还真怕了他们不成?
不愧是跟随李锦荣出生入死之人,他还真说出了她的心思。
让出疆域,李锦荣绝不答应;可若是不答应,羌国与齐国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迟早有一战;既如此,何必管早晚,李锦荣更喜欢兵出诡道。
当即起身,与几位将领站在书案后,她一边根据暗卫的禀报画出简单的舆图,一边排兵布阵,一一传令。
而后眸光凛冽:“羌国最令人忌惮的便是金律与金逸,此次二人都来了此处,若是我们一举拿下,羌国必然混乱,已是不足为惧;齐国更不必说,皇帝被擒,他们推举新帝便要混乱一阵子,正好为我们彻底攻下羌国提供了方便。”
“诸位将军,此战决定卫国是否能一统天下,还望诸位奋勇杀敌!”
趁着两国皇帝以为她还要继续等着和谈,谁也想不到她会在今夜贸然出兵;且两国带兵四十万,而卫国只有三十万,还是从周国战场撤下来的疲乏之军。
按照常理,卫国大军此时最需要休整;可李锦荣就是要来个出其不意,如此才有奇效。
不就是打乱原本的计划,将准备最后攻打的羌国排在了齐国前面么;战场之事本就是瞬息万变,李锦荣毫无惧色。
是夜,金律还在大帐中与齐国皇帝商议如何威胁李锦荣,却骤然听到外面喊杀声震天;随之,亲卫匆匆进来禀报,卫国大军兵分两路围杀两国大军,大帐周围也都是卫国陛下的亲卫营!
怀中还抱着一美貌舞姬的金律一把推开人,站起来仓皇道:“李锦荣怎么敢的!”
齐国皇帝也勃然变色,哆哆嗦嗦呐喊:“怎么这位卫国女帝如此不讲礼仪规矩,这可是三国会盟!”
天下人都看着的三国会盟,李锦荣就这般不讲武德杀起人来,便不怕天下人唾骂么。
若是江时序在场,定会回答一句:“我们女帝陛下何曾讲过武德?”
只要能得胜,李锦荣从来都是兵行险招好罢;不然,她怎会给将士们配置各种暗器,又怎会如此快的开疆拓土?
真要讲礼仪规矩,李锦荣就不会起兵谋反了。
此刻,大帐内都是慌乱奔忙的身影,金律高声呼喝侍从为他穿戴盔甲,忙着出去迎战;齐国皇帝则连声呼唤亲卫,要星夜启程回齐国,这里太危险了。
唯有金逸,坐在那里如同雕塑;鹰眸看向金律,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分明他方才便提醒过,要大军严阵以待,李锦荣最擅长兵行险招,预防她骤然发难。
可金律却嘲讽他未免想多了,李锦荣与三十万大军从周国匆匆赶来,还不曾喘口气,哪来的体力与精力再战。
眼下好了,卫国真的不惧威胁杀过来了!
李锦荣既然敢此时开战,必然是做足了准备,仓促应战又有何用,不过是白白增加死伤罢了。
可是好不甘心啊,金逸苍白着脸闭眼,而后睁开,迅捷起身,拿起长刀出去;虽说金律这个帝王不值得他为之而战,可到底都是羌国人,怎能轻易认输。
分明是和煦春日,山间却喊杀声震天,荡起的风都刺骨般割人;漫天火把映照山间,如同一处人间炼狱。
至天明,战事已停;李锦荣不只金甲上都是血迹,艳绝天下的脸上都有点点血迹,却还神采奕奕;卫国将士虽有疲乏之态,但取得的胜利令他们欢欣鼓舞。
山间都是呼喊声:“卫国胜了!陛下威武!”
回到大帐,便见早已被绑起来的金律与齐国皇帝瘫坐在地上,面色灰败;见人进来,金律还能呼喊。
“李锦荣,你如此待朕,便不怕我羌国几十万铁骑吗!”
“陛下怎还有功夫废话?”李锦荣一边擦拭长枪,一边漫不经心回:“朕都敢围杀你们了,难不成你以为羌国还能太平?”
“不妨告诉陛下,因你的自大与愚蠢,朕即刻便亲征羌国;如今羌国群龙无首,陛下你说,多半年的功夫,朕能不能将羌国纳入卫国版图?”
转头又看向一旁的齐国皇帝,眼中都是戏谑:“齐国陛下也莫要拿礼仪规矩说事,朕都敢起兵谋反,难道还会怕天下人如何评说?”
“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青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