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议会第二次会议在奉天殿举行。尚未开议,殿内已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江南代表们聚集在东侧,个个面色凝重;北方代表则聚在西侧,摩拳擦掌。今日的议题是推行摊丁入亩税制改革,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诸公明鉴!苏州织造代表李汝珍率先发难,他抖动着花白的胡须,声音洪亮,江南田赋本就重于他省,若再行摊丁入亩,百姓何以聊生?这分明是要断我江南生路!
话音未落,陕西代表王老汉猛地拍案而起,古铜色的脸庞因激动而涨红:放屁!你们江南一亩水田收三季,我们西北旱地颗粒无收时还要按丁纳税,这才叫不公!去年大旱,俺们村饿死三十七口,官府还要按人头收税,这是要逼死老百姓啊!
双方顿时剑拔弩张。湖广代表试图劝和:诸位息怒,有话好说...
说什么说!一个山东代表跳起来,你们湖广是鱼米之乡,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殿内乱作一团,各地代表纷纷加入战团。北方代表主张立即改革,江南代表坚决反对,中立地区代表左右为难。争吵声、拍案声此起彼伏,几个老臣不住摇头叹息。
成何体统!周延儒对钱谦益低语,简直如市井泼妇骂街!若是传扬出去,我大明颜面何存?
便在此时,王贞仪手持卷轴走到大殿中央。她今日特意穿着御赐的翰林院官服,显得格外庄重。
诸位可否听小女子一言?
喧嚣稍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女子身上。王贞仪不慌不忙,与两名助手展开一幅巨大的《大明田亩产出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精细标注着各省田亩产量,旁边还有详细的数据说明。
这是格物院历时两年,走访十三省、勘测万顷良田所得的数据。她声音清越,每个字都清晰可辨,江南水田亩产最高可达四石,陕西旱地仅一石,若按同一税率,确实不公。
她又展开另一幅图:这是小女子建议的分等征税法。按田地肥瘠、水源远近、作物种类等分为九等,每等税率不同。如此既可体现公平,又能鼓励垦荒。
荒唐!李汝珍打断道,女子干预朝政已是越矩,还敢妄改祖制?自古以来就是按丁纳税,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
王贞仪平静地看着他:李员外去年上报田亩二千顷,可实际有三千顷。按新法计算,您其实可以少缴三成税赋。小女子不明白,您为何要反对?
李汝珍脸色骤变,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你...你血口喷人!老夫一向遵纪守法...
是不是血口喷人,一查便知。徐承烈突然开口,声音冷峻,据暗访,李员外在太湖畔的千顷良田,似乎从未纳过税?那些田产登记在您女婿名下,可实际收益都进了李府库房。
江南代表们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微妙起来。几个与李汝珍往来密切的商人悄悄挪开脚步,与他保持距离。
林川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既然有争议,不如现场核算?也好让诸位代表心服口服。
在众目睽睽之下,户部官员搬来厚厚的黄册。算盘声噼啪作响,代表们屏息凝神。经过一个时辰的核对,结果令人震惊:李汝珍等十几个江南大地主,普遍隐瞒了三到五成的田产。
诸位现在明白了?林川环视江南代表,改革不是为了加税,而是为了公平。据格物院测算,若是实行新税制,在座八成代表都能减赋。
沈万三突然笑道:其实按新法,咱们商贾反而受益。比如王某人的丝绸工场,若是按工商税则,比田赋还要轻些。只可惜今日只议田赋...
商贾代表们恍然大悟,纷纷倒戈支持改革。方才还团结一致的江南阵营,顷刻间土崩瓦解。
会议从清晨持续到深夜,烛火换了一茬又一茬。经过三天激烈辩论,分等征税法终于以七成赞成票通过。但王贞仪提出的工商税则,却被暂时搁置。
散会后,王贞仪在回廊追上林川:王爷,今日形势大好,为何不趁势通过工商税则?
林川望着远处三三两两议论不休的代表们,微微一笑: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让他们尝到甜头。等新税制见效,工商税则自然水到渠成。
王贞仪若有所悟:所以王爷是故意...
记住,林川望着满天星斗,治国如烹小鲜,火候很重要。今日若是强行通过工商税则,明日他们就会联手反对。现在这样正好,商人们期待着下次会议,农户们得到了实惠...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王爷,陛下急召!八百里加急军报,准噶尔部突袭敦煌!
林川脸色一肃,对王贞仪道:看来,下次会议要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