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已经站了起来,动作甚至比朱标还要快上几分。
“走!”
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了。
李去疾含笑点头,领着锦书、锦绣、锦鱼三个侍女,率先走在前面。
朱标紧随其后,小心翼翼站在马皇后身边,跟着朱元璋走出了平安酒楼。
毛骧带着范勇马二几个密探,维持着家仆的人设,跟在最后面,
看似不起眼,但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将周遭的一切尽收眼底。
周边还有很多密探,打扮成了路人,暗中保住。朱元璋一家
一行人走出饭庄,午后温暖的阳光扑面而来。
街道上的人流并未因日头正盛而减少,反而愈发熙攘。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干净得有些过分,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声、说笑声、孩童的追逐打闹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市井乐章。
朱元璋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刚才来的时候,他已经被震惊过一次,但此刻,心中还是难掩涟漪。
来前,他看过毛骧呈上的密报。
密报上强调过,这江宁县很繁华。
可他当时只是一瞥而过,心中甚至有些不屑。
一个县城,再繁华,难道还能比得上他大明的京城?
然而,亲眼所见,朱元璋才发觉自己错得离谱。
这里的繁华程度,似乎不比京城差!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街边的行人。
无论是挑着担子的货郎,还是赶着牛车的农夫,亦或是店铺里迎来送往的伙计,几乎个个面色红润,眼神里透着光。
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虽然多是粗布麻衣,也有破旧和打着补丁的,但干净整洁,完全没有任何脏乱差的感觉。
朱元璋的莫名有些郁闷。
他治下的大明,他京城根下的百姓,也未必人人都能有这般光景。
京城的繁华,带着一种官家威严下的拘谨,百姓的脸上,总藏着一丝对未来的忧虑与对权贵的敬畏。
可这里的繁华,却是一种由内而外,肆意生长的勃勃生机。
就在朱元璋胡思乱想时,一个卖菜的老农挑着担子迎面走来,看到李去疾,布满褶子的老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花。
“大东家!您这是吃过饭了?”
李去疾笑着点头回应。
“是啊,王大伯,你这菜种得越来越好了。”
“那是!您家工坊招了我家那口子,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这菜地伺候得也更精心了!”
老农说着,不由分说地从担子里拿起一把韭菜,硬要塞到锦书怀里。
“大东家,拿回去尝尝鲜,不要钱!”
锦书有些为难地看向李去疾,李去疾笑着摆摆手。
“王大伯,心意领了,这瓜我们不能收,你拿去卖了,也能多换几个铜板。”
几番推辞,老农才一步三回头地挑着担子走了,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大善人”。
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沉默不语。
接下来的一路,更是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得民心”。
“李大善人!”
“大东家好!”
路边的商贩,迎面的路人,几乎人人都热情地与李去疾打着招呼。
那不是畏惧,也不是谄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尊敬。
更有甚者,一个卖饴糖的小贩,直接包了几块饴糖吗,塞到了朱标手里。
“二东家,这两位是来和大东家谈生意的吧?”
“尝尝我的手艺!”
“刚做好的饴糖,可甜了!”
朱标显然已经非常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情,下意识地就要掏钱。
“诶!李二善人您这就见外了!”
小贩把手一摆,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
“要不是大东家和您前两年借了我粮食,还不收利息,别说卖饴糖了,我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朱标拿着那包饴糖,侧头看了看朱元璋,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奇异感觉。
以前,他作为“李小二”来江宁县的时候,也感受过这些热情。
但如今,知道自己了“朱标”的身份,身边还跟着父皇和母后,却对这种感觉有了新的体悟。
在京城的时候,自己却从来没感受过这种热情,
那些宫女太监对他的敬畏,是因为他作为“朱元璋嫡长子”、“未来皇储”等众多身份。
并没有因为他是“朱标”这个人而敬畏他。
而朱元璋,此刻表情已经变得异常复杂。
“二东家?”
“李二善人?”
朱元璋在心里咀嚼着这几个称呼,五味杂陈。
他引以为傲的未来太子,大明的储君,在这里,竟然以一个商贾的“弟弟”身份,享受着万民的爱戴。
这爱戴,甚至比在京城时,百官的那声“殿下”还要来得真切、滚烫。
密探的报告,一字一句地在他脑海中浮现。
李去疾在江宁县兴建各种工坊,开设商铺,吸纳了大量的流民与无地百姓,让他们有了工作。
李去疾给每个工人的工钱,足以让一个家庭三口人吃饱穿暖!
他还曾广开粮仓,无息借粮给青黄不接的农户,救活了不知多少人。
加上这江宁县的县官,虽不是什么贤才,但也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
县官全力配合李去疾,让三年前还有些潦倒的江宁县百姓,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
这些事,朱元璋都知道。
可文字是冰冷的,远不如眼前这幅万民拥戴的鲜活画卷来得震撼。
一个商人,靠着自己的手段,产生的影响,竟然能将一个县变得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
李去疾在江宁县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一个商人的范畴。
这是一种堪比信仰的力量。
这让他这个皇帝,情何以堪?
朱元璋想起如今充满各种问题的大明朝,原本对“火囊”的兴奋感,一下子减弱了很多。
“仙器”和“仙术”算什么?李去疾这个“转世仙人”才是无价之宝!
“李去疾……”
“要是能出仕辅佐我,助我治理整个大明……”
朱元璋不由在心中幻想,未来整个大明,都像这里这么繁华的样子。
一旁的马皇后,倒是没有朱元璋那么多的心思,她看着百姓们真挚的笑脸,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时不时低声与朱标说着什么。
众人穿过最繁华的主街,人群的喧嚣声渐渐小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特的、持续不断的“嗡嗡”声。
那声音由远及近,仿佛有成千上万只巨大的蜜蜂,正在不远处辛勤劳作。
李去疾在一处高墙大院前停下了脚步。
院墙很高,是用一种灰白色的砖石砌成,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只能听到那愈发清晰的嗡鸣。
“马大叔,马大婶。”
“我们到了,这边走,‘火囊’就在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