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一,大庆殿。
随着三声净鞭响彻云霄,文武百官依品秩鱼贯而入,山呼舞蹈。与往年相比,此次大朝会的气氛明显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胜利后的昂扬与对未来的殷切期盼。龙椅之上的赵佶,历经数月的征战,虽然清瘦了很多,但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征战时的凌厉,目光扫过群臣时,那份沉静中透着的威严,更胜往昔。
例行礼仪过后,赵佶并未急于宣布其他事项,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目光首先投向户部序列。
“张卿。”
权知户部尚书事张克公立即手持笏板,快步出列:“臣在。”
“北伐一役,虽功在千秋,然耗费必巨。户部且将此次战事所耗,以及如今国库详情,据实奏来。”赵佶的声音平稳,却让殿内所有官员都竖起了耳朵。
张克公深吸一口气,显然早有准备,但念出数字时,声音仍不免带着一丝沉重:“回禀陛下。自政和五年筹备至六年克复幽云,北伐一役,累计耗用钱粮、军械、赏赐、抚恤……折合铜钱,约计九千三百余万贯!”
“九千三百万贯?!”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天文数字依旧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许多官员面露骇然之色,这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赵佶更是知道了为什么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赵佶也是眼皮微跳,虽然他来自后世,对战争烧钱有所概念,但听到这个具体数字,仍深感震撼。他缓缓道:“近万万贯……朕今日方知,先贤所言‘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绝非虚言。此战,实乃举国之力啊。”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关切,“阵亡将士之抚恤,可曾足额发放?伤退兵员之安置,官营篾器厂等筹建如何?”
张克公忙道:“陛下仁德,抚恤款项已由各路转运使司协同地方,优先拨付,正陆续发放至各军属手中,绝无克扣拖延!工部苏尚书处,于汴京、幽州、真定三处‘荣军院’及‘官营篾器厂’已初步建成,首批因伤退役官兵共计一千二百余人,已根据其意愿妥善安置,或入院荣养,或入厂学艺,生计皆得保障。”
“好!”赵佶点头,这才是稳固军心国本的基石,“既如此耗费,户部如今库存几何?可还支撑得住?”
提到现状,张克公的脸色明显由阴转晴,甚至带上了一丝振奋:“陛下勿忧!虽北伐耗费巨万,然赖陛下圣明,推行新政,开源节流,国库虽伤元气,却远未至枯竭!”
他声音提高,带着几分自豪,开始细数家底:
“其一,盐政改革成效卓着!‘滩晒法’于莱州试点成功后,今岁已大力推行至两淮、两浙主要盐场,效率倍增!再加之矿盐,截至十一月,盐课岁入已高达一千一百万贯,较之往年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翻倍?!”
“一千一百万贯?!”殿内再次响起一片抽气声,这次是纯粹的惊喜。盐利向来是国家财政支柱,如此暴涨,意义非凡!
张克公趁热打铁,继续汇报:“其二,市舶司之利,更是远超预期!琉璃、香露、银镜等物,于海外被视为奇珍,价格高昂,供不应求。仅此三项,今岁市舶司抽解及官营贸易所得,便高达……一千五百八十万贯!”
这个数字再次引发骚动。许多传统士大夫这才意识到,那些看似“奇技淫巧”之物,竟能产生如此恐怖的利润!
“其三,”张克公底气更足,“去岁国库本有结余。加之今岁各路夏税秋粮及商税尚未完全入库,以及尚有大量古玩珍奇、田亩宅邸未及变现。综合计算,目前国库结余,折算下来,仍有金,约一百一十五万两;银,七百五十万两;铜钱,约一千八百万贯;绢帛,三百二十万匹!支撑来年开支,绰绰有余!”
这一连串令人安心的数字,让整个大殿的气氛彻底轻松下来。赵佶脸上也露出了真正的笑容。有了钱,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他随即看向钱引务提举沈文理:“沈卿,钱引推行情况如何?准备金可还充足?”
沈文理出列,信心满满:“陛下,新钱引凭借精良防伪与金银本位,信誉已立。不仅在收复之燕云地区顺利流通,于江南、川陕亦被广泛接受,旧钞回收已近八成!目前钱引务储备金,金八十万两,银五百万两,足以应对一切兑付,请陛下放心!”
“善!”赵佶赞许道,“金融乃经济血脉,务必稳健。”
了解了财政状况,赵佶又将目光投向文教。
“陆卿。”
国子监祭酒陆承渊应声出列:“臣在。”
“全国蒙学堂,推行至何地步了?”
“回陛下,各州县首倡之蒙学堂已基本设立,约有七成已开始授课。然师资、教材仍显不足,且许多贫寒之家,仍顾虑笔墨纸砚之费及孩童劳力……”
赵佶闻言,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下旨:“传朕旨意!即日起,全国所有官立蒙学堂,不仅免学费,其笔墨纸砚等一应学杂费用,亦由朝廷承担,为期三年!务必让天下适龄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安心入学!所需费用,由国库直接划拨!”
“陛下圣明!”陆承渊及众多支持新政的官员激动拜倒。此策若行,必将极大推动蒙学普及,真正开启民智!
赵佶继续道:“再令翰林院、礼部,将此次北伐中,如韩世忠虎啸隘阻敌、王德幽州爆破、王猛蔚州奇袭等英勇事迹,以及朝廷对伤亡将士的优厚抚恤与妥善安置之具体条款,连同此次大朝会国库丰盈、盐政市舶之利、蒙学免费之新政,一并刊印邸报,明发天下各州县,务必使官民周知!”
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为国效力者,必得厚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个国家正在他赵佶的带领下,走向强盛与富足!
最后,他看向工部尚书苏启明和礼部尚书白时中:“忠烈园工程进展如何?”
苏启明奏道:“回陛下,皇陵左侧之忠烈园主体已毕,正在栽植松柏,镌刻英名。”
白时中补充:“臣已与太常寺拟定祭文及春秋二祭仪轨,必使忠魂得享哀荣,光耀千秋。”
“嗯,”赵佶颔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声音沉凝而有力,“北伐之功,非朕一人之功,乃将士用命,百官用心,万民支持之果!然,光复燕云仅是第一步!富国强兵之路,仍漫长修远。望诸卿戒骄戒躁,各司其职,共铸我大宋——万世之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