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雍正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的清晨,御书房的鎏金铜炉燃着陈年的松香,烟气缠绕着案上堆叠的江南奏报 —— 最上层是江兰卯时刚递来的《江南赈灾暨农种推进折》,朱笔标注的 “苏州高地百姓均得糙米,玉米种已补种八百亩”“兰馨银行五千两拨款到位,堤坝修缮动工” 等字样,像一道道暖光,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胤禛坐在龙椅上,指尖捏着折角,目光落在 “亲兵护送粮船至赈灾点,无一人再敢刁难” 这句上,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 他不用问,也知道这 “亲兵” 是谁派的。

“皇上,早朝的时辰快到了,庄亲王、张廷玉大人已在殿外候着。另外,” 苏培盛轻步进来,手里捧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放着刚温好的参茶,语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宗室里有些闲话,说‘怡亲王在苏州偏帮江姑娘,不仅放了瑞祥号的粮船,还抓了赵奎,是借着巡查之名行私交之实’,老奴想着,得跟皇上提一句。”

胤禛接过参茶,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没立刻说话,只是翻开案下另一本奏折 —— 这是胤祥昨日从苏州递来的《江南巡查奏报》,里面详细写了 “查得漕运同知赵奎索贿扣粮,就地拿下”“派亲兵护送瑞祥号粮船,确保赈灾无误”,最后还特意加了一句 “此举为保朝廷赈灾要务,非为个人私情”。他将两本奏折并放在一起,朱笔在 “亲兵护送” 与 “粮种补种” 之间画了道横线,声音平静无波:“老苏,你跟在朕身边多少年了?”

苏培盛愣了愣,躬身回道:“回皇上,老奴从潜邸就跟着皇上,算来有二十八年了。”

“二十八年,你该知道,朕看一个人做事,看的是‘利谁’,不是‘帮谁’。” 胤禛的目光落在奏折上,语气带着几分通透,“胤祥在苏州抓赵奎,是因为赵奎扣粮索贿,害百姓断粮;放粮船,是因为那船里不仅有糙米,还有两千斤玉米种 —— 若是粮船晚到十日,江南的冬玉米就种不上了,明年百姓就要饿肚子,新政的农种推广也要断了档。他这么做,利的是百姓,利的是新政,何来‘私交之实’?”

苏培盛心里一松,连忙点头:“皇上说得是!老奴也是这么想,可宗室里的永琛世子(庄亲王之子)年轻,不懂这里面的厉害,昨天还在宗人府说‘怡亲王不该管江姑娘的事’,老奴怕……”

“怕朕怪胤祥?” 胤禛打断他,拿起朱笔,在胤祥的奏报上批下 “处置得当,有分寸” 五个字,“上个月朝堂议江南水情,胤祥主动请缨时就说‘江南乃鱼米之乡,若遭灾,新政农种推广首当其冲,臣愿去巡查,保赈灾无误’—— 他去江南,朕早就知道他要做什么。赵奎这样的贪官,地方官不敢动,正好让他去拿;粮船这样的急事,江兰远在京城鞭长莫及,正好让他去帮。这不是偏帮,是补朝廷的漏,是护新政的根,朕为何要怪?”

他顿了顿,想起昨日江兰送来的奏折 —— 里面只字未提胤祥,只说 “亲兵护送粮船,赈灾顺利”,连 “怡亲王” 三个字都没出现,显然是懂避嫌,怕给彼此惹麻烦。胤禛嘴角的笑意更深了:“江兰也懂分寸,知道这事不能张扬,奏折里只提公务,不提私人。胤祥避嫌,她也避嫌,两人都把新政放在前头,把百姓放在前头,这样的‘私交’,朕巴不得多些。”

苏培盛彻底放下心来,笑着说:“皇上英明!老奴这就去跟庄亲王说,让他劝劝永琛世子,别再乱说话。另外,户部尚书张延龄刚才来问,江南灾后重建需要拨款,兰馨银行已经拨了五千两,户部要不要再补些?”

“要补!” 胤禛立刻道,朱笔在江兰的奏折上又批了一句 “户部拨三万两,专款用于苏州堤坝修缮及临时学堂建设”,“兰馨银行的银子是江兰从商贷里挤出来的,不能让她一个人扛。告诉张延龄,这笔款子要快,月底前必须到苏州,不能耽误堤坝修缮 —— 明年春天要是再发水,百姓又要遭罪,新政的农种推广也没法搞。”

“老奴遵旨!” 苏培盛刚要退下,胤禛又叫住他:“还有,给胤祥传旨,说‘江南灾情处置妥当,朕心甚慰,着其继续巡查常州、无锡等地,确保粮种到户,贪官尽查,所需人力物力,可随时调遣地方官府’—— 朕这道旨,既是嘉奖,也是给他撑场子,让宗室里那些说闲话的人看看,他做的事,是朕默许的,是朕支持的。”

苏培盛躬身应下,心里暗暗佩服 —— 皇上这道旨,看似是给胤祥的,实则也是给江兰的,更是给所有支持新政的人的定心丸。有了皇上的默许和支持,往后再有人说闲话,也没人敢当真了。

辰时过半,早朝散去,庄亲王特意留在最后,走到御书房外,对苏培盛说:“苏公公,昨日永琛年轻不懂事,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还请皇上别往心里去。本王已经教训过他了,让他去江南给怡亲王当差,跟着学学怎么为百姓做事,怎么护新政。”

苏培盛笑着说:“庄亲王放心,皇上不仅没往心里去,还夸怡亲王处置得当呢!刚才还传旨,让怡亲王继续巡查江南,所需物资户部都给配,可见皇上是支持的。”

庄亲王松了口气,连连道:“那就好!那就好!本王就知道,皇上最明白事理,不会听那些闲话。怡亲王和江姑娘都是为了新政,为了百姓,本王该支持才是。”

此时的御书房内,胤禛正看着江兰送来的《江南玉米种补种明细》,上面写着 “苏州吴县:补种三百亩,农户五十户;常州武进:补种两百亩,农户三十户;无锡惠山:补种三百亩,农户四十户”,每一项都标注了负责的农匠和预计收成。他拿起朱笔,在明细上批下 “每月上报补种进展,确保明年夏收无误”,心里清楚 —— 胤祥的援手,江兰的推进,户部的拨款,这三者拧在一起,江南的灾后新政才能立住,才能为其他省份的灾荒处置做榜样。

临近午时,江兰派人送来一封急报,说 “广州分铺的西洋犁铧已运抵苏州,准备分发给补种玉米种的农户,可提高耕种效率”。胤禛看着急报,对进来送点心的苏培盛说:“你看,江兰这孩子,脑子转得快。知道江南灾后农户缺农具,立刻从广州调犁铧,这就是把新政落到实处了。胤祥帮她放了粮船,她就能借着这个机会,把农种、农具都推广下去,这才是朕想看到的。”

苏培盛凑过来,看着急报上的犁铧数量,笑着说:“姑娘还说,等明年夏收,要把江南的玉米样本送到京城,让皇上看看新种的收成。老奴看,有怡亲王在江南护着,有姑娘在京城推着,江南的新政肯定能成。”

胤禛点点头,拿起一块枣泥糕,慢慢吃着。窗外的阳光透过菱花窗洒进来,落在案上的奏折上,将 “新政”“百姓”“赈灾” 这些字样照得格外清晰。他想起刚登基时,新政推行举步维艰,宗室反对,官员观望,百姓不解;如今不过九年,有胤祥这样的宗室支持,有江兰这样的实干人才,有张廷玉、马齐这样的老臣辅佐,新政终于扎下了根,连江南这样的灾荒,都能处置得井井有条,还能借着赈灾推广农种、修缮堤坝、建设学堂。

“老苏,” 胤禛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朕当年推新政,有人说‘太急了,百姓受不了’,有人说‘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会出事’。可你看现在,百姓能分到粮,能种上新粮种,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这就是值了。胤祥帮江兰,不是帮她个人,是帮朕,帮大清的百姓,帮这刚扎下根的新政。朕的默许,不是纵容,是懂他们的公心,是护他们的实干。”

苏培盛眼眶有些发热,躬身道:“皇上心系百姓,心系新政,老奴都看在眼里。怡亲王和江姑娘也是懂皇上的,所以才敢做事,才肯做事。有皇上在,有他们在,新政肯定能推得更远,大清肯定能越来越好。”

午后,胤禛下旨,命军机处将胤祥的《江南巡查奏报》和江兰的《江南赈灾折》誊抄多份,分发给宗室和文武百官,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明确的态度 —— 胤祥的做法,朕认可;江兰的新政,朕支持。宗室里的闲话渐渐没了声,连之前说闲话的永琛世子,也主动上书,请求去江南协助胤祥,说 “愿学护新政、为百姓之事”。

傍晚时分,江兰收到苏培盛送来的圣旨副本,看到胤禛在胤祥奏报上批的 “处置得当,有分寸”,还有户部拨款三万两的消息,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对胤祥的嘉奖,更是对她的支持,是对新政的肯定。她走到西厢房,拿起江南灾后重建的计划,在 “堤坝修缮” 旁写下 “户部拨款三万两,月底到账”,在 “临时学堂” 旁写下 “兰馨学院派五名老师,下月赴苏州”—— 有了皇上的默许和支持,江南的新政,一定能推进得更顺利。

而此刻的御书房,胤禛还在处理奏折。苏培盛端来一碗热汤,轻声说:“皇上,天晚了,该歇息了。江南的事有怡亲王和江姑娘盯着,不会出岔子。”

胤禛放下朱笔,看着案上堆叠的奏折 —— 有江南的赈灾进展,有西北的军粮报告,有兰馨银行的通商数据,每一份都透着新政推进的生机。他笑着说:“再看会儿,看看江兰的西洋犁铧能不能帮上农户,看看胤祥在常州能不能再抓几个贪官。有他们在,朕放心,这新政,也放心。”

夜色渐深,御书房的灯火依旧亮着,像一颗指引新政方向的星辰。胤禛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朱笔,在一份新的《新政推广计划》上批注着,目光坚定而温暖。他知道,他的默许,不是结束,而是新政深化的开始。有胤祥的公心,有江兰的实干,有君臣百姓的同心,大清的新政,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稳,一定会让百姓过上安康的日子,让国库充盈,让国家强盛。

雍正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的御书房,晨起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案上投下细碎的金斑。鎏金铜炉里燃着舒缓心神的沉香,烟气缠绕着堆叠的江南灾情奏报 —— 最上层那本朱红封皮的,是江兰清晨刚递来的《江南赈灾暨农种推进折》,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满是粮船抵岸、百姓领粮的踏实:“苏州高地灾民已分糙米三千斤,玉米种补种八百亩,亲兵护送无扰,堤坝修缮待料”。胤禛坐在龙椅上,指尖反复摩挲 “亲兵护送” 四字,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笑 —— 他不用问,也能猜到这 “亲兵” 的来路。

“皇上,早朝时辰快到了,张廷玉大人、马齐大人已在殿外候着。” 苏培盛轻步进来,手里捧着温好的参茶,瓷盏底沿沾着几粒未散的茶沫,显是一路疾走送来的。他将茶盏放在案角,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方才宗人府的小太监来报,庄亲王世子永琛在府里念叨,说‘怡亲王在苏州偏帮江姑娘,扣了赵奎还放粮船,是借着巡查行私交之实’,老奴想着,这事得跟皇上提一句。”

胤禛端起参茶,浅啜一口,目光仍落在江兰的奏折上,声音平静得不起波澜:“老苏,你跟着朕二十八年,该知朕看事,不看‘谁帮了谁’,只看‘帮的是何事’。你且说说,胤祥在苏州做的,是私事,还是公事?”

苏培盛愣了愣,随即躬身回道:“回皇上,是公事!赵奎扣粮索贿,害灾民断粮三日,是贪赃枉法;瑞祥号粮船载着糙米和玉米种,是赈灾急务。怡亲王抓贪官、放粮船,都是为了百姓,为了新政,哪是私交?”

“可永琛不这么想。” 胤禛放下茶盏,拿起案下另一本奏折 —— 这是胤祥昨日从苏州递来的《江南巡查奏报》,里面详细列明 “查漕运同知赵奎贪银千两、扣粮五日,就地拿下交苏州府羁押”“派亲兵二十名护送瑞祥号粮船至赈灾点,防地方官再扰”,末尾还特意加了句 “此举为保朝廷赈灾要务,非涉私人情谊”。他将两本奏折并置,朱笔在 “玉米种补种” 与 “亲兵护送” 间画了道横线,“上个月朝堂议江南水情,胤祥主动请缨时便说‘江南乃农种推广重地,若遭灾断粮,新政根基必动,臣愿往巡查,护赈灾无误’—— 他去江南,朕早知道他要做什么。赵奎这类贪官,地方官畏其后台不敢动,正好让他去拔了这根刺;粮船误了农时,江兰远在京城难以及时调度,正好让他去补这个漏。这是替朝廷分忧,替新政扛事,朕为何要怪?”

苏培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笑着说:“皇上英明!老奴就怕宗室里的闲话扰了皇上心思,如今看来,是老奴多虑了。对了,户部尚书张延龄来问,江南堤坝修缮需银三万两,兰馨银行已拨五千两,户部是否补拨?”

“补!且要快!” 胤禛拿起朱笔,在江兰的奏折上批下 “户部速拨三万两,专款专用于苏州堤坝及临时学堂,月底前务必到账”,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 “勿让兰馨独担”,“江兰的银子是从通商贷里挤出来的,她要顾着广州的西洋农具采购,还要给学堂孩子备冬衣,不能让她为赈灾把家底掏空。告诉张延龄,这笔款子要盯紧,不许有半点克扣 —— 明年春天要是再发水,百姓又要流离,玉米种也白种了。”

“老奴遵旨!” 苏培盛刚要退下,胤禛却叫住他:“再给胤祥传道口谕,说‘江南处置甚妥,朕心慰然。着你继续巡查常州、无锡,务必督责粮种到户、贪官尽查,所需人力物力,可凭巡查文书调遣地方官府’。”

苏培盛躬身应下,心里忽然明白 —— 这道口谕哪里是简单的嘉奖,分明是给胤祥的 “尚方宝剑”,也是给宗室闲话的 “止声符”。有了皇上的明话,再没人敢说胤祥 “偏帮”,江兰在江南的新政推进,也少了许多掣肘。

辰时三刻,早朝散去,庄亲王特意留步,在御书房外拦住苏培盛,脸上带着几分歉意:“苏公公,昨日永琛年轻不懂事,乱嚼舌根,本王已罚他抄《圣祖仁皇帝圣训》百遍。还请皇上莫怪,本王这就带他去江南给怡亲王赔罪,让他跟着学学怎么为百姓做事,怎么护持新政。”

“庄亲王放心,” 苏培盛笑着递过刚誊抄的胤祥奏报副本,指着 “处置得当,有分寸” 的朱批,“皇上不仅没怪,还夸怡亲王有担当呢!刚还传口谕,让怡亲王全权调度江南赈灾事宜,可见皇上是十足支持的。”

庄亲王接过副本,见朱批墨迹新鲜,悬着的心彻底放下,连连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本王就知皇上最明事理,不会被闲话蒙了眼。怡亲王与江姑娘皆是为了大清,为了新政,本王该全力支持才是。”

此时的御书房内,胤禛正翻看着江兰送来的《西洋犁铧调拨明细》,上面写着 “广州分铺运抵苏州犁铧两百副,拟分发给补种玉米种的农户,可提耕种效率三成”。他指尖划过 “农户自愿申领,无一人推诿” 的字样,想起昨日江兰奏折里 “只提亲兵,未提胤祥” 的谨慎,嘴角笑意更深 —— 江兰也懂避嫌,知道私事不能扰了公事,这份通透,与胤祥如出一辙。

“皇上,江姑娘派人来报,说兰馨学院已选好五名懂农种的老师,下月赴苏州教百姓种玉米,还带了新制的农具图谱。” 苏培盛进来回话,手里拿着一张画着曲辕犁的图纸。

胤禛接过图纸,看着上面细致的尺寸标注,点头道:“做得好。告诉江兰,学堂的事不用急,先把过冬的炭火备足,别让孩子冻着。另外,让太医院派两名医工跟着去,江南灾后易生疫病,正好给百姓讲讲卫生防疫,也给孩子们看看身体。”

“老奴记着了!” 苏培盛刚转身,就见小太监捧着江南急报进来,“皇上,苏州知府奏报,粮船抵岸后,灾民已无一人挨饿,玉米种补种进度比预期快两成,百姓都念着皇上的好,念着怡亲王和江姑娘的好呢!”

胤禛接过急报,见上面写着 “灾民跪谢皇恩,称‘新政救民’”,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他拿起朱笔,在急报末尾批下 “民心即天心,新政当以民为本”,而后对苏培盛道:“把这道奏报誊抄下来,发往各省督抚,让他们都看看 —— 赈灾不是应付差事,是护持新政的根基,是收拢民心的关键。胤祥在江南做的,就是朕想让各省都学的。”

午后的阳光渐暖,御书房的沉香依旧袅袅。胤禛靠在龙椅上,闭目小憩时,眼前闪过的不是朝堂纷争,而是江南灾民领到玉米种时的笑脸,是胤祥在码头督查粮船的身影,是江兰在学堂给孩子讲算术的模样。他忽然明白,所谓 “默许”,从来不是纵容,而是对 “公心” 的认可,对 “实干” 的支持。胤祥的援手,江兰的推进,看似是两人的默契,实则是新政的必然 —— 只有君臣同心,官民同向,新政才能扎下深根,大清才能长治久安。

傍晚时分,江兰收到苏培盛送来的圣旨副本,看到胤祥奏报上的朱批,还有户部拨款的消息,心里满是安定。她走到西厢房,将副本放在江南灾后重建计划旁,提笔在 “学堂建设” 一栏写下 “太医院医工两名随行,讲授防疫知识”。窗外的夕阳正斜照进来,落在纸上,将 “新政”“民心”“公心” 这些字眼,映得格外明亮。

而御书房的灯火,直到深夜仍未熄灭。胤禛坐在案前,手里拿着常州知府送来的灾情奏报,朱笔在 “需玉米种五百斤” 旁批下 “从苏州调拨,由怡亲王督办”。他知道,他的 “默许”,不是结束,而是新政向江南深处扎根的开始。有胤祥的公心,有江兰的实干,有各省的效仿,大清的新政,定会如江南补种的玉米种一般,在来年的春天,抽出茁壮的嫩芽,结出丰实的果实。

夜色中,御书房的烛火与瑞祥号的灯火遥遥相对,像两颗紧紧相依的星辰,照亮着新政前行的路,也照亮着大清走向强盛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火影:我春野樱会算命!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重生穿越,渣男放养改造法医毒妃凤爷,您家小龙鲛又带崽出逃了失忆后我发现自己在柯学世界维京:北欧悍妇猎户家的神医小娘子病态!疯批!s级们都爱观察员青丘天狐执念之权谋与邪炁星穹铁道,开局直砸饮月君双绝皇后清妍传寻仙长春宫她总调戏我一些关于渡魂的诡异传说穿越符文之地找老婆从回94年代黑化鸣人的演技派人生四季无常偷窥发现高冷校草的另一面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锦上添香撞鬼实录之灵异科穿书七十年代之我以我手绣我心快穿之我的复仇计划在惊悚世界努力还贷款原神:吹回起点的风林海边和陈心的爱情故事斗极品,勇摘金,重生八零不做娇妻规则怪谈:我本疯批,何惧诡异清纯男朋友,婚后竟然成了魅龙云海修仙家族传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替身后她成了霸总白月光重生在末世堡垒里吃香喝辣盗墓之欠债还钱转生约:修仙徒弟家的神女师尊机械战士惜花芷护夏一世穿越之逆袭侯门千金快穿反派辅助系统竟然是恋爱番?打倒系统!亲吻我的小怪物奥特之星我欲修仙,奈何无灵根,点背!神医娇妻:摄政王的心尖宠快穿:抱歉男主,你老婆是我的了转生到仙界后,我创飞了大宗门细腰美人重生后,被禁欲太子狂宠重生后我靠创业征服校霸
天才小说搜藏榜:情陷女上司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末法我混成了茅山老祖黑化鸣人的演技派人生我竟是异界的大反派?征服王:塔尔塔洛斯嫡姐逼我做侧房,重生二嫁上龙床穿书七零,小作精嫁给男主他叔啦中元纪一个逗逼的成长历程贵族学院,少爷们吻了上来元素光魔法师重生末日后小撩精每天都在要贴贴重生之双面厨娘遇冷面秦王魔头郡主的摆烂日常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血色京都坠入仙道从乱葬岗爬出,我嘎嘎杀疯了美强惨上神:娇妻大我两万岁B城爱情霸总前妻带球跑失败了梵极魔尊乱刀砍死!重生回宫嫁首辅,夫家悔哭了综影视景甜甜的穿越之旅侠岚:开局废物的我居然是双属性诸天抽奖:从一人开始光之国盘点之你那眼泪算什么1995,我终结乔丹兽世豆芽菜又强抢兽夫啦!天才的吃瓜修仙日常半个纸人也能干翻全场星辰之约:时光之舟的冒险糖炒年糕大叔溺宠小可怜妃来居上七零,我在城里吃瓜看戏一家三口带厨房穿越六零年代杂言诗集疯批霸总读我心后,被他按墙索吻苍碧大陆诡秘怪谈帝姬她又要暴走了第一邪师归港有雨八零沪市:和冷面军爷的风月官司神秘总裁的心尖宠末世何惧,看我浪翻全球娘要摆烂,娃却要改命精灵世界的德鲁伊一个书名咱这么难搞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觉醒神血后,美男们跪求和我生崽探梦缘我穿越在温州零号档案:进化失控by智源被全家背叛,我盯上了竹马的叔穿越斗罗但我有直播系统!发癫整顿职场后,公司老板爱上我心声被读,全家追着宠!万法炼神塔多次元融合后的修仙奇闻趣事录出狱后,她成为权臣表哥的报应穿书七零:白捡的空间就是香仗剑御江湖崩坏:我重走磁场强者之路长生:打铁证道野火撩不够原神:向芙宁娜女士敬礼,忠诚!亲手养大的玫瑰送人了天纹地相劫闪婚冷面兵王:老婆竟是玄学大佬杀穿妖魔乱世,从通幽血鹤开始!规则怪谈:我的天赋能看穿规则偶像小姐忍不住靠近青史素心:帝王枕上月隐藏SSS级的我被迫海王天降福星,荒年带领全家逆风翻盘王妃为他踏府而来修仙,我的师娘们太主动了圣经21世纪GQ版赛博:反派女高,在线被通缉总裁的契约娇妻,她又A又飒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我不想当鹊桥我,天道,开局被自己坑了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都流放了,我搬空钱财不过份吧?系统逼我虐徒:但徒弟他脑补过度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魂穿后闺蜜竟然是皇帝!绑定沙雕系统,我被迫攻略女总裁昨夜晨曦末世毒妃:冷宫嫡女的逆袭之路双重生,虐渣夫夫闯荡修真界盛唐探案录鬼灭:雪至和病娇共感后,姐姐再弄我一次魔帝归来,世界震颤朱砂痣成了心头刀凡人踏天之欲与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