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柴荣于深宫之中运筹帷幄、陆明在皇庄工地和格物小组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开封城另一处深宅大院内,气氛却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压抑而沉闷。
检校太尉府,书房。
赵匡胤屏退了所有下人,只留下心腹谋士赵普。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练习拳脚或擦拭兵器,而是背着手,在铺着厚厚地毯的书房里来回踱步,脚步沉重,眉头紧锁,如同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焦躁雄狮。
“不对劲…很不对劲…”赵匡胤停下脚步,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野兽般的直觉,“赵先生,你难道没感觉到吗?这开封城的风向,变了!”
赵普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眼神阴鸷,缓缓点头:“大哥的感觉没错。自陛下回京,尤其是那三日庆功宴后,这城里的味道,就有些不同了。”
“何止是不同!”赵匡胤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陛下对吾等,表面依旧恩宠有加,封赏也未落下。但那份亲热底下,透着股疏离!还有王朴那老狐狸,前几日竟派人来询问我‘对培养军中后进有何看法’?哼,我赵匡胤是靠砍人起家的,不是靠教娃娃怎么打架的!他这是什么意思?”
赵普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王朴此问,或许是在试探,或许…是在为某些事情做铺垫。”
“还有陆明那个小畜生!”赵匡胤提到这个名字,几乎是咬牙切齿,“他如今是风头无两,陛下跟前第一红人!可你发现没有?他回京后,除了必要的场合,几乎从不与其他将领私下往来!整日里要么窝在他的国公府,要么就往城外那个被陛下划为禁地的皇庄跑!神神秘秘,鬼鬼祟祟!他在搞什么名堂?”
赵普沉吟道:“据我们的人观察,陆明频繁出入西郊的‘锦绣庄’,那里原本是皇室产业,近日却被划为禁区,有禁军把守,里面似乎在大兴土木。而陆明带进去的,多是他那个‘格物小组’的人,还有…大量的建材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器具。”
“大兴土木?格物小组?”赵匡胤眼神一凝,“他不是应该忙着接收封赏,整合他在枢密院的权力,或者…忙着周旋在他那几位红颜知己之间吗?跑去荒郊野岭盖房子?这不符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赵匡胤的政治嗅觉极其敏锐,他本能地感觉到,陆明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背后,定然隐藏着更大的图谋!而这个图谋,很可能与王朴那莫名其妙的询问,以及陛下那若有若无的疏离感,联系在一起!
“陛下,王朴,陆明…”赵匡胤喃喃念着这三个名字,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三个,一定在背着我们,谋划着什么!而且,绝对是冲着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老家伙来的!”
赵普点了点头,补充了几个更具体的疑点:“大哥,还有几件事。其一,宫禁侍卫近日有细微调整,我们的人被调离了几个关键位置。其二,驻扎在城外的‘武肃军’(一支忠诚度较高的部队)原本应该换防休整,却接到了原地待命的密令。其三,户部那边有消息传出,陛下正在秘密清点内帑,数额巨大,用途不明…”
这些零碎的信息,单独看或许不算什么,但组合在一起,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皇帝正在秘密调动可靠的武力,并且筹集巨额资金!
调动武力对付谁?筹集资金又想干什么?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赵匡胤的拳头骤然握紧,骨节发出咯咯的声响,额头上青筋隐现。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而目标,正是他和他麾下庞大的势力集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赵匡胤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冰冷彻骨,“北伐刚结束,陛下就要对我们这些老兄弟下手了吗?!”
他之前虽然失势,被剥夺了殿前都点检的实权,但凭借在军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和众多义社兄弟的支持,他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也依然存着东山再起的念头。他原本以为,陛下至少会维持表面的平衡,不会轻易动他。
可现在,种种迹象表明,陛下不仅想动他,而且可能想连根拔起!
“大哥,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赵普相对冷静,但眼神也同样冰冷,“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应对!”
“应对?如何应对?”赵匡胤猛地看向赵普,“陛下手握大义名分,如今又携北伐大胜之威,民心所向!陆明那小畜生诡计多端,王朴老谋深算!我们若公然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明着对抗自然不行。”赵普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但我们可以暗中筹划,未雨绸缪!”
他站起身,走到赵匡胤身边,压低声音:“第一,立刻通知我们在禁军、京畿各营以及地方节度使中的可靠旧部,提高警惕,暗中集结力量,但表面上要更加恭顺,绝不能授人以柄!”
“第二,加紧联络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他们虽然如今对陛下和陆明也有不满,但态度暧昧。大哥必须亲自出面,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害!告诉他们,唇亡齿寒!我赵匡胤若是倒了,下一个就轮到他们!我们必须抱团,才能让陛下有所顾忌!”
赵匡胤重重一拍桌子:“对!必须把他们牢牢绑在一起!我这就亲自去拜访石守信那憨货!他脑子直,最重义气!”
“第三,”赵普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疯狂,“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如果陛下真的不顾情面,要行那‘狡兔死,走狗烹’之事…我们也需有一条退路,甚至…是反击之道!”
赵匡胤瞳孔微缩:“你的意思是…”
赵普没有明说,但眼神中的意味不言自明。他在桌上,用手指蘸着冷茶,写了一个“兵”字,然后又迅速抹去。
赵匡胤心脏狂跳,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他知道赵普的意思——必要时,不惜发动兵变!
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如果坐以待毙,结果可能也一样!
“此事…需从长计议,万分谨慎!”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有万全把握,绝不可轻举妄动!”
“这是自然。”赵普点头,“但有些准备,现在就要开始做了。比如,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关键时刻能够调动、并且绝对可靠的军队名单,以及一条在事发时,能够迅速控制皇宫或者至少是控制部分城门的行动路线…”
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和危险。主仆二人开始就着昏暗的灯光,如同隐藏在阴影里的毒蛇,开始策划着对抗风暴、甚至可能掀起更大风浪的阴谋。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以为的“秘密筹划”,在某些人眼中,并非毫无痕迹。
就在赵匡胤与赵普密议的同时,靖国公府内,刚刚从城外皇庄工地回来的陆明,正一边泡着热水脚消除疲劳,一边听着陈远的汇报。
“国公爷,根据‘驿站邮报系统’(陆明利用驿站和银行网点建立的情报网络)反馈的信息,近日赵匡胤府上人员往来频繁,尤其与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接触密切。另外,我们安排在赵府外围的‘观察员’(格物小组发展的外围人员,擅长远距离观察和记录)注意到,其府中护卫似乎加强了夜间巡逻的班次…”陈远拿着一份简报念道。
陆明闭着眼睛,享受着热水的熨烫,闻言只是懒洋洋地“嗯”了一声。
“还有,市井间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说什么‘飞鸟尽,良弓藏’,‘陛下欲效仿汉高祖’,隐隐将矛头指向陛下对功臣的态度…”陈远补充道。
陆明猛地睁开眼睛,嗤笑一声:“反应还挺快!这就开始造舆论了?看来咱们的赵太尉,鼻子比狗还灵啊!”
他擦干脚,穿上拖鞋(他自己设计的),走到书桌前,看着上面那张画得乱七八糟的“皇家军事学院规划图”,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风暴要来了啊…不过,谁是风,谁是幡,还不一定呢。”
他知道,赵匡胤已经警觉。接下来的博弈,将更加凶险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