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灯在车窗上投下红蓝交错的光斑,陈御风掌心紧贴飞行徽章,金属边缘压进皮肉,留下一道浅痕。车队停稳,他未等车门开启便推开车门,脚步直入警局东侧档案室——一间临时征用的旧资料库,墙面布满电缆穿孔,中央一张铁桌,桌上摊着三份文件。
沈昭华已提前调取监控权限,但屏幕灰暗,提示“系统维护中”。她指尖敲击键盘无果,眉峰微蹙:“封锁令来自市局技术安全部,权限高于我。”
周子豪站在角落,手中握着从排水沟回收的信号增强片,目光落在陈御风递来的徽章上。“张教官……不会随便留东西。”他声音低哑,“他在等我们看懂。”
陈御风将徽章平放于桌面,翻转背面。磨损的刻字“建军”下方,有一道极细划痕,呈斜向弧线,与航模社团特制夜光涂料标记一致。他取出随身小刀轻轻刮擦,微量荧光粉末浮现,在紫外手电下勾勒出半个“分”字轮廓。
“这不是偶然。”他说,“他用社团颜料做记号,说明书写时意识清醒,且有意传递信息。”
沈昭华立即取出多光谱扫描仪,对准桌面上那张血书照片。图像逐层解析,红外波段显现出被擦拭过的笔迹残影。她放大局部,第四字的起笔钩折清晰可辨——是“构”字末捺的回锋。
“分布式构。”她低声念出,“原句应为‘分布式架构’。”
周子豪猛然抬头:“图纸!快调图纸!”
沈昭华接入加密硬盘,调出第82章拼合完成的五代机全貌图。整机采用网状分布式动力布局,十二个独立推进单元沿机身流线分布,彼此通过神经网络实时校验推力配比。她在图中标记所有标注“分布式”的参数节点,共计十七处。
“这些点位不是随机分布。”陈御风俯身查看,“它们构成一条连续路径——从进气道分流开始,经主翼根部、垂尾连接区,最终汇入尾喷阵列。”
周子豪迅速打开个人笔记本,翻到一页手绘曲线图。那是他长期记录的张建军书法作品分析图,包括每一笔的运笔速度、压力变化与转折半径。他将图纸上的动力模块连线叠加其上。
全场静默。
两者轨迹完全重合。
更精确的是,每一个动力单元的位置,恰好对应张建军书写“天命由人不由天”时某一笔画的峰值应力点。例如,“不”字末笔顿挫下沉的收尾,正对应左翼内侧推进器的冗余补偿算法坐标;“由”字中部提笔飞白的弧度,匹配尾部矢量喷口的转向极限角。
“这不是模仿。”周子豪声音发颤,“这是同一套逻辑。他把设计藏进了书法里。”
陈御风闭眼回想。二十年来,张建军办公室墙上那幅字从未更换。每年新生入学,他都会亲自讲解五个字:“天命由人。”语气坚定,如同宣誓。他曾以为那是老一辈飞行员对抗体制束缚的精神信条。
现在他明白了。
那是一份加密的技术纲要。
“分布式架构规避了传统集中式动力系统的专利壁垒。”沈昭华快速梳理线索,“如果张教官早在二十年前就提出这一构想,却被压制或边缘化,那么他只能以隐秘方式保存火种——通过日常行为,通过教学,通过一遍遍书写同一句话。”
“他知道未来会有人需要它。”陈御风睁开眼,“所以他不停写,不断强化笔迹规律,让这套算法成为肌肉记忆。哪怕有一天他被迫沉默,只要有人能读懂他的字,就能重启这条技术路线。”
周子豪翻动笔记本,手指停在一页注释:“张教官曾说,写字如飞行,节奏错了,整段就崩。他还说,真正的控制不在操纵杆,而在呼吸之间。”
他忽然抬头:“你们记得吗?每次他批改飞行报告,总在页脚画一个小圈,说是‘校核闭环’。现在看……那个圈的位置,每次都落在推力平衡计算的关键迭代点上。”
沈昭华调出早期教学档案扫描件,对比多个年份的批注痕迹。结果令人窒息——那些看似随意的小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动力校验模型雏形。
“他不是在教飞行。”她说,“他在传火。”
陈御风重新拿起徽章,贴近血书原件。紫外线再次激发夜光涂料反应,三字边缘浮现出细微网格线,如同工程制图中的基准坐标系。他猛然意识到:这不仅是提示,更是验证工具。只有掌握社团特制颜料配方的人,才能确认血书真实性,防止伪造干扰。
“他预判了所有可能。”陈御风声音低沉,“被捕前留下徽章,血书中隐藏涂料标记,书法本身是密码载体。甚至……他允许自己被俘,只为把信息送出来。”
沈昭华将全部数据打包存入军用级固态硬盘,插入防电磁干扰盒。“我们必须去研究院。”她说,“现有证据足以申请紧急技术听证会,启动分布式架构的官方立项流程。”
周子豪合上笔记本,封面一角刻着一架简笔战机,机身上写着“等你读懂”。那是张建军在他大一结束时亲手刻下的。
“我们以为是他退休前的赠礼。”他轻声说,“原来是个任务。”
陈御风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在玻璃上倒映出扭曲影像。他凝视手中徽章,忽然发现内圈还有一圈极细的刻纹。借着手电倾斜照射,一行微型数字显现:**1998.07.16 - dAV-07**。
dAV。
前世空难调查报告中反复出现的缩写。
德意志航空联合体。
也是F-22残骸公式代号的来源。
他猛地攥紧徽章,指节泛白。
这一刻,过去与现在终于咬合。
张建军不是偶然卷入阴谋。
他是第一个发现dAV渗透的人。
而“分布式架构”,从一开始就是对抗垄断的技术反制方案。
沈昭华站起身,扣好西装纽扣:“研究院最早明天上午九点开放接待通道。我们需要四十八小时内提交完整论证材料。”
周子豪点头:“我可以重构书法笔迹与动力模型的映射算法,生成可视化对照图。”
陈御风转身面向铁桌,将徽章放在血书旁边。两件物品在紫外线下形成完整光路闭环,仿佛一道等待激活的启动程序。
他伸手拿起手机,解锁通讯录。
找到“空军研究院-技术协调处”的号码。
拇指悬停在拨号键上方。
窗外,一只鸽子掠过警局外墙,翅膀扫落一片灰尘,飘然坠入窗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