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低到只要一个熟练的汽修工,有足够配件,就能组装出一台当时的汽车。
战后到现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
如今的汽车技术,已经无法再用土作坊的方式生产了。
香江这座资源匮乏的城市,自然也无法维持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
发展至今,香江已不再生产汽车。
所有与汽车相关的公司,要么经营零部件和维修,要么干脆就是汽车贸易公司。
就连怡和财团和和记黄埔集团旗下与汽车有关的公司,也是这样。
秦迪的汽车公司,前身是怡和汽车集团。这家上市公司是全港 岛实力最强的汽车集团。
这是去年秦迪对怡和财团发动狙 鸡,通过绿色qiao 诈获得的公司。
怡和汽车集团是怡和财团在制造业中,除怡和机器集团外的另一代表。
怡和汽车集团旗下有三个子公司,其中一家是印杜尼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印泥阿斯特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被怡和汽车集团全资持有。
阿斯特拉公司与丰田联手,是丰田在印泥的五大代理商之一,更是其中最具实力的一家,专注于小型轿车的生产,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国内销售。
由于环境因素,去年印泥全年的汽车总销量不过四万辆,而阿斯特拉公司就制造了一万辆,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
另外,怡和汽车集团还掌控着一家摩托车制造商,同样是印泥境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这家公司正式名称为印泥阿斯特拉本田摩托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家合资企业,由怡和汽车集团与本田共同组建,前者持有49%的股权。
凭借本田的技术支持,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工厂,实力都在印泥国内首屈一指。
但依然无法改变一个现实,印杜尼西亚经济条件有限,即便是摩托车,也被视为奢侈品。
尽管人口众多,但多数人无力负担,因此摩托车年销量并不高。
只要这两家公司维持现有地位,等到印杜尼西亚经济发展后,消费能力一旦释放,市场潜力将不容小觑。
除了这两家制造企业,怡和汽车集团还拥有一个强大的销售体系——仁孚行有限公司。
仁孚行有限公司最初成立于1950年的港 岛,于1973年被怡和汽车集团收购,至今已有28年历史。
仁孚行专门从事汽车销售,在加入怡和财团后迅速扩张,如今已成为港 岛汽车销售与服务领域的第二名,仅位于王家汽车公司之后。
仁孚行在港 岛设有三家汽车行、三个服务中心,以及一处大型展厅,在奥门也有一家汽车行和一个服务中心,在台省南北各有一家汽车行和服务中心,东南亚地区则有三家汽车行和服务中心。
总计共有九家汽车行、九个服务中心和一处大型展厅。
怡和汽车集团不仅拥有制造工厂,还构建了庞大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这些成就皆是数十年积累的结果。
秦迪计划在港 岛打造自己的汽车品牌,既有作为穿越者的梦想,也有对现实利益的考量。
未来五十年内,汽车产业无疑将是实业中的核心领域,对社会影响深远。
他绝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因此当初在狙击怡和财团时,才会针对这家汽车公司进行绿色勒索。
如今,怡和汽车集团已被他改名为港 岛五菱汽车集团。
目前,港 岛五菱汽车集团隶属于新和记黄埔集团,属于秦迪与新和记黄埔共同持股的半独立公司。
五菱汽车集团的海外业务,秦迪并未涉足;港 岛本地以及仁孚行的销售网络,他也未进行调整。
他借助由五菱汽车完全控股的阿斯特拉公司,从丰田与本田手中获取部分摩托和汽车制造技术。同时在欧洲地区,他也正筹划收购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以及路 hu汽车公司。
这两项收购案,目前已进入最终阶段,只需阴国国会通过便可完成。
香江方面,自去年起,秦迪已在鹏城邻近的新界区域设立五菱汽车生产基地。
至今已持续超过一年。
若一切顺利,预计明年即可完工,并启动试生产。
若进度加快,到后年,即1981年,秦迪旗下的五菱汽车集团产品便可下线并投放市场。
五菱汽车生产基地设在新界北区,这是香江十八区中最为靠北的一片区域。
北区北部与鹏城以鹏城河、沙头角河及中英街为界。
香江与内地之间的三条主要过境通道,均位于北区境内;西接元朗区,南连大埔区;大致可划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四个区域。
北区还涵盖大鹏湾内的吉澳、鸭洲等岛屿。
这个时期,这里仍是人迹罕至之地,就连偷渡者也极少涉足。
由于毗邻鹏城,这里是内地边防力量最密集的区域,边境巡逻频繁,很难进行偷渡!
秦迪选择在此建厂,正是看中了其靠近鹏城的优势,对面即是沙头角,陆路仅需半小时便可抵达鹏城。
这样一来,工厂建成后,便能更好地承接粤省安排在鹏城的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秦迪的意图是充分利用内地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生产能力,为自身汽车制造各类零部件。
随后在香江,借助来自阴国与霓虹的技术,完成设计与组装。
最终以香江制造为名,将产品出口至全球各地。
此时,香江北区仍被称为香江新界大浦区。
要等到明年,香江才会重新划分行政区,这片区域才正式更名为北区。
尽管港府已经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并对外公布,但这一调整要到明年1月才会正式生效。
而秦迪的香江五菱汽车集团,就坐落在北区的谷涌。
内地莞东市也有一个谷涌,但那个地方比香江的谷涌热闹得多。
特别是1979年的当下。
当时的香江北区谷涌,周边仅有一个小渔村,还有一片质量不高的沙滩,其余皆为荒野。
此地过于靠近内地。
在过去,甚至现在,也很少有港人愿意在此居住。
香江北区这片地方,百年来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任何城镇。
正因如此,秦迪从港府手中购入这里的土地时,价格极其低廉,几乎是半买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