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退出的消息确认后的第一个周末,苏晚晴带着核心团队回到了故事的起点——那个曾经摆摊的大学城夜市。
初夏的晚风吹拂着熟悉的气息,烧烤摊的烟火依旧,只是当年那个卖数据线的小摊位,如今已被一家奶茶店取代。
还记得这里吗?苏晚晴指着那个角落,我们曾经为了省五块钱的摊位费,每天都要和城管打游击。
团队成员们相视而笑,那些曾经觉得艰辛的往事,如今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他们在常去的大排档坐下,老板居然还认得苏晚晴:哟,小姑娘现在成大老板啦!还是老规矩,炒面加蛋?
熟悉的香味端上桌时,苏晚晴却没有动筷。
这半年,我们学会了什么?她问。
王磊第一个回答:学会了在压力下创新。没有鼎盛的打压,就不会有山海笔记
韩梅梅接着说:学会了珍惜用户。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挺过了最难的时刻。
李哲沉思片刻:学会了保持清醒。资本可以锦上添花,但不会雪中送炭。
苏晚晴听着每个人的分享,轻轻点头。她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上面已经写满了这半年来的得失:
得:
· 淬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
· 验证了价值观驱动商业的可行性
· 建立了真正的技术壁垒
· 赢得了用户的深度信任
失:
· 为应对竞争消耗了过多资源
· 部分创新项目因资金压力搁置
· 团队经历了不必要的动荡
· 错过了最佳的发展窗口期
我们赢了这场仗,苏晚晴合上笔记本,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她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为了应对价格战,至少损失了三个月的黄金发展期,错过了两个重要的产品窗口,核心团队的精力被严重分散。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夜市渐渐热闹起来,隔壁桌的大学生正在热烈讨论着毕业去向。他们脸上那种对未来的憧憬,让苏晚晴想起了最初的自己。
知道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她突然问。
众人摇头。
是明白了什么值得坚守,什么应该放弃。
她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商业区:鼎盛想要的是市场份额,我们想要的是创造价值。这本就是两条不同的路。
那晚,团队在夜市聊到很晚。没有庆功的香槟,只有真诚的反思。他们回忆起每一个关键决策,分析每一次失误的原因,探讨如何在未来避免同样的错误。
离开时,夜市已经开始收摊。老板执意不肯收钱:就当是给你们的庆功宴。
回程的车上,苏晚晴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
胜利最大的价值,不是打败了谁,而是看清了自己。
她知道,经过这场淬炼的,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靠证明自己来获得认可的少年。它长大了,变得更加沉稳,更加清晰,更加坚定。
前路依然漫长,但这一次,他们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