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文创中心的多功能厅内,灯火璀璨,气氛热烈到了顶点。作为业内备受瞩目的首届“云栖文学杯”网文大赛决赛现场,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者、文学评论家、影视行业大咖以及媒体记者。舞台背景板上,“文字生花,光影筑梦”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既呼应着文学的纯粹,也预示着影视的延伸,将整场活动的核心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三个月的初赛、复赛层层筛选,从数千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三部佳作,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荣耀时刻。当主持人用激昂的声音依次念出获奖名单时,现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获奖者席位上——金奖由林晓的《非遗匠人》斩获,银奖归属王芳的《乡村教师2》,张强的《老街书店》则拿下铜奖。
三位获奖者依次走上舞台,脸上满是激动与忐忑。林晓是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作者,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手里紧紧攥着稿子;王芳是基层乡村教师,眼角带着些许细纹,笑容质朴而坚定;张强则是一位退休干部,鬓角已有些斑白,却难掩眼中的光彩。他们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奇幻设定,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狗血剧情,却都扎根于最真实的生活,字里行间满是烟火气与真挚情感。
《非遗匠人》以林晓的父亲——一位坚守数十年的竹编非遗匠人为原型,细腻描绘了竹编工艺的每一个细节,从选材、破竹、编织到成品,再到匠人面对现代工艺冲击时的坚守与创新,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亲情的眷恋;《乡村教师2》是王芳基于自身教学经历创作的续篇,延续了第一部对乡村教育现状的关注,聚焦年轻教师扎根乡村、守护孩子梦想的故事,真实刻画了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希望;《老街书店》则讲述了一间濒临倒闭的老街书店,在店主的坚守与邻里的帮扶下,成为社区精神家园的故事,充满了温情与人文关怀。
颁奖环节进入高潮,当三位获奖者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台下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就在此时,陆砚辞身着简约正装,缓步走上舞台,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期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此前便有传闻,云栖文创将为获奖作品提供重磅扶持,此刻正是谜底揭晓的时刻。
“文学是影视的源头活水,而好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陆砚辞的声音温和却极具穿透力,通过音响传遍整个大厅。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上面随即出现“文学影视联动计划”的醒目字样。“今天,我们正式启动这项计划,让这三部扎根生活的优秀作品,通过影视的方式,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话音落下,大屏幕上开始逐一展示联动细节。首先是金奖作品《非遗匠人》,将被改编为20集动画连续剧。“动画的形式,能更直观地展现竹编工艺的细腻与精美。”陆砚辞解释道,为了确保工艺的真实性,制作组将邀请林晓的父亲——那位资深竹编匠人担任全程工艺顾问,从竹材的选择标准到编织的针法技巧,都将进行最精准的还原。同时,动画还将融入传统水墨风格,让画面既具现代美感,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
紧接着,银奖《乡村教师2》将被拍摄为纪实风格短剧。“我们不会刻意美化,也不会过度煽情,而是以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乡村教师的日常与坚守。”陆砚辞表示,短剧将采用实景拍摄,部分场景将在王芳所在的乡村学校取景,甚至会邀请当地的学生、村民参与客串,最大程度还原故事的真实性与代入感。
而铜奖《老街书店》,则将由光影公司孵化的新人导演张远执导,改编为短篇电影。“张远导演擅长捕捉生活中的温情细节,他的风格与《老街书店》的基调高度契合。”陆砚辞介绍,这部短片将聚焦书店里的相遇与别离,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坚守,为新人导演提供更多实践与成长的机会。
当所有计划公布完毕,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林晓站在舞台中央,接过金奖奖杯的瞬间,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她抬手擦拭泪水,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我写这部小说,只是想记录下爸爸一辈子坚守的竹编手艺,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有多珍贵。我从没想过,写自己父亲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见,还能变成动画……”
她转头望向台下角落里坐着的父亲,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亲手编织的竹编小篮,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我会和爸爸一起,把竹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诀窍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制作组,让更多人通过动画,爱上我们的传统工艺。”林晓的发言质朴而真挚,让现场不少人深受触动,掌声再次响彻大厅。
王芳和张强也难掩激动之情。王芳表示:“乡村教育需要更多人关注,希望这部短剧能让大家看到乡村教师的付出,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乡村,守护孩子们的梦想。”张强则笑着说:“老街书店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能被改编成电影短片,我很期待看到它在银幕上的样子。”
这场网文大赛的决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赛事范畴。“文学影视联动计划”的启动,不仅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打开了通往影视的大门,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文学创作与影视产业的桥梁。它让扎根生活、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也让更多创作者看到,真诚记录生活的文字,终将拥有跨越媒介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