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碰壁,郭猛恼了,想到一招,决定从钱粮上找突破口。
他寻思着只要抓到贪墨的把柄,不怕那些将领不听话。
他带着人突然去查江州卫的粮仓,林靖远陪着,账本清清楚楚,粮仓堆得满满当当,还主动打开库房让他随便看。
林靖远还好心提醒:“指挥使,各卫所的账每月都按时报总督府和户部,您想查账,调档案来看多省事。”
转到衮州卫查军械,赵隆更绝,当场让人操练起来,弓弩刀枪都保养得锃亮。
老赵叹着气说:“指挥使明鉴,边军就靠这些家伙保命,谁敢动手脚?您随便查,查出问题我认罚!”
忙活好几天,郭猛灰头土脸,啥毛病也没挑出来。
他总算明白了,这中书省的军队,从人到事到钱,早就被萧无病收拾得服服帖帖,很难见缝插针。
他这个指挥使,名义上管着兵,实际上就是个光杆司令,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应。
他烧出的三把火,把把都让人用软刀子给磨没了。
郭猛当初那股得意劲儿也没了,只剩下满肚子憋屈和隐隐的不甘心。
他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都司衙门里,听着从远处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喝声,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孤单。
……
衮州北县,寒意未消。
自上次守将胡尔克被当时的“周七”当众挫败后,大周国边境梁县沉寂了一段时间。
然而,新上任的守将潘克拉,却是个以彪悍和强硬着称的将领,甫一上任,便频频挑衅。
先是纵容游骑越过界碑牧马,后又故意刁难往来商旅,冲突的火药味日益浓重。
衮州卫指挥使赵隆依照惯例,将边境异动呈报都司衙门和总督府。
都司指挥使郭猛接到军报,非但没有紧张,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树立威信、摆脱被架空局面的天赐良机!
他立刻召集众将,在议事厅议论,指着地图,意气风发地下令部署:
“潘克拉小儿,不知天高地厚!传我将令:命衮州卫前军三个营,即刻前出至黑风谷,构筑防线,严阵以待!同时,令青州卫派出斥候队,迂回至梁县侧翼,侦察敌情,伺机骚扰!此番定要给大周军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乾边军的厉害!”
赵隆闻言,眉头紧锁,出列劝阻:“指挥使大人,黑风谷地势虽险,但过于突出,易进难退,且水源匮乏。若大军前出,补给线拉长,极易被敌军切断。依末将之见,当依托现有城寨固守,以逸待劳方为上策。”
张承勋也嚷嚷道:“老赵说得对!那潘克拉明显是想引蛇出洞,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郭猛却一脸不悦,他急于立功证明自己,哪里听得进这些“老成持重”之言?
他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本官心意已决!赵指挥使,你莫非是畏战不成?速去执行军令!贻误战机,军法处置!”
赵隆心中暗叹,知道这是郭猛有意排除异己,想用他衮州卫的兵去冒险立功。
但军令如山,他只得领命:“末将……遵令。”
结果,一切正如赵隆所料。
赵隆部前军刚在黑风谷立足未稳,潘克拉便亲率精锐骑兵,如鬼魅般出现,不仅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更派出小股部队绕后,袭扰了本就脆弱的补给线。
潘克拉用兵狠辣,根本不给赵隆结阵固守的机会,利用骑兵优势反复冲杀。
而郭猛承诺的青州卫侧翼支援,却迟迟不见踪影。
杨邦锐事后解释,他派出的斥候队在途中遭遇“不明伏击”,损失惨重,无法按时抵达预定位置。
黑风谷内,赵隆部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加上地形不利,补给断绝,最终大败,伤亡数百,被迫放弃阵地,狼狈撤回北县城内。
败讯传回,中书省震动!
总督府内,萧无病面色沉静,听着赵隆的请罪汇报。
他没有责怪赵隆,反而温言安抚:“赵将军辛苦了,此战之败,非你之过。且先去疗伤,整顿兵马。”
随即,他立刻行动起来。
他授意麾下文吏,将黑风谷之败的前因后果,特别是郭猛刚愎自用、不听良言、指挥失当的细节,通过华夏商会的渠道和暗中控制的舆论喉舌,迅速散播出去。
不过两三日,不仅中书省上下都知郭猛指挥无能致败,连京城朝堂之上,也开始流传“新任都司指挥使纸上谈兵,葬送边军”的议论。
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矛头直指郭猛。
萧无病以总督名义,直接越过已被事实架空的都司衙门,下达军令:
“擢升指挥佥事崔浩楠为前军都督,总领北县边境防务!”
“令暗卫指挥使孙尚香、影老,即刻前往北县坐镇,便宜行事,确保边境无虞!”
他没有动用林靖远、张承勋等老将,而是启用了自己的小舅子兼心腹崔浩楠,此举既是为了培养嫡系,更是向所有人展示,他手下人才济济,无需倚仗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将。
而派出孙尚香和影老两位一品传奇,更是彰显了其深不可测的底蕴和解决危机的绝对决心。
北县城外,大周军队在潘克拉的指挥下,气势汹汹,正准备乘胜攻城。
崔浩楠在孙尚香和影老的暗中辅佐下,一改赵隆稳扎稳打的风格。他利用潘克拉骄横轻敌的心理,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在北县外的落马坡设下埋伏。
当潘克拉的主力进入伏击圈后,崔浩楠亲率精锐从正面发起反冲击,而孙尚香与影老则如同鬼魅,于万军之中精准地突袭了潘克拉的中军帅旗!
潘克拉虽勇,但在两位一品传奇的联手突袭下,亦是手忙脚乱,身受重伤,帅旗被斩,大周军顿时大乱。
崔浩楠趁势掩杀,大破敌军,不仅挽回了黑风谷的损失,更是斩首数千,将边境线向前推进了十里!
捷报传回,中书省欢声雷动!所有人都明白,这场胜利,与郭猛毫无关系,完全是萧无病运筹帷幄、用人得当的结果。
傅家,对郭猛更是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