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被拧紧了发条,在紧张的课业、琐碎的排练和殷切的期待中飞逝。转眼,距离班级话剧汇演已过去两周。这两周里,陈诚像个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表演理论的养分,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华纳那边的后期进度。偶尔,他会在深夜接到蒋工或黄小茂的电话,就某个mV画面的色调、某段音乐的混音强度进行短暂的沟通。他给出的意见总是精准而一针见血,让电话那头的专业人士都暗自佩服。
这天下午,表演课刚结束,同学们正收拾书本,班主任王劲松拿着一个文件夹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与有荣焉的笑意。
“同学们,安静一下,宣布个事情。”他敲了敲讲台,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陈诚身上,“陈诚,你过来一下。”
陈诚有些疑惑地走上前。王劲松将文件夹递给他,声音洪亮,足以让全班都听见:“学校刚接到华纳唱片的正式函件和一系列宣传计划。你的首张个人专辑——《破晓》,定于下周五,也就是本月28号,全球同步发行!”
“哗——!”
整个教室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陈诚身上,震惊、羡慕、钦佩、狂喜……种种情绪交织。
“我靠!诚哥!牛逼!!”罗晋第一个跳起来,挥舞着拳头大喊。
“全球同步发行!班长,你要火了!真的要火了!”朱亚文激动地搂住旁边的芦芳生。
周扬、江一燕、王嘉、李丹妮等女生也纷纷捂嘴惊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刘亦菲坐在靠窗的位置,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清澈的眸子里漾开由衷的笑意,她静静地看着讲台前那个挺拔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书页的一角。
王劲松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这不仅仅是陈诚同学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表本02级,乃至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的荣誉!华纳唱片为此投入了巨大的宣传资源。届时,专辑的首支主打歌《counting Stars》的mV,将在包括央视音乐频道、凤凰卫视、以及各大地方台音乐节目黄金时段首播。同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户外大屏、地铁、公交移动电视……都会进行轮番轰炸式宣传。”
他每说一项,下面的抽气声就响一片。这宣传阵仗,对于一个乐坛新人来说,简直是史无前例的顶级配置!
“另外,”王劲松看向陈诚,眼神复杂,既有赞赏也有一丝提醒,“华纳那边给你安排了一连串的宣传活动。从下周开始,你需要配合参加《娱乐无极限》、《音乐风云榜》等至少五个王牌电视节目的录制,还有超过二十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专访。王劲松老师已经帮你协调好了请假事宜,但你要记住,学业不能彻底丢下,要自己把握好度。”
陈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沉稳地点点头:“谢谢王老师,我会协调好的。”
这一刻,他终于清晰地感受到,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以他为核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转动。风暴,真的要来了。
消息像野火一样烧遍了整个北电校园,并以惊人的速度向校外蔓延。“表演系大一新生签约华纳”、“全球同步发行”、“千万级宣传投入”……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具爆炸性和话题性的新闻。陈诚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从校园名人变成了即将闯入公众视野的焦点。
接下来的几天,陈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他先是和华纳的宣传团队开了整整一天的策划会,敲定了所有宣传行程的细节。面对那些久经沙场的宣传老手,陈诚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和主见。他对自己的音乐和mV理念有着清晰的阐述,对媒体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也做了充分的预案,其老练程度让华纳的宣传总监都暗自咋舌。
与此同时,班级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而热烈。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除了以往的亲近,更多了几分对“明星”的仰视和距离感。但陈诚刻意保持着低调,在宿舍里依旧和芦芳生、朱亚文、罗晋插科打诨,在课堂上依旧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努力维持着那份难得的平常心。
周五,专辑发行日,终于在一片山雨欲来的气氛中到来。
这一天,仿佛整个城市的媒体机器都为了“陈诚”这个名字而开动。清晨,第一批上市的实体专辑在各大音像店被抢购一空;网络数字音源上线一小时,试听量和下载量便突破了平台预测的周榜数据;主流电台的音乐节目里,dJ们用最兴奋的语气介绍着这位“横空出世的音乐天才”;而关于《counting Stars》mV即将在晚上黄金时段首播的消息,更是通过各种渠道铺天盖地地预热着。
晚上八点,无数台电视机被调到了央视音乐频道。
北电男生宿舍403里,更是挤满了人。不仅芦芳生、朱亚文、罗晋在,周扬、江一燕、王嘉、李丹妮等一大帮同学也都不请自来,甚至隔壁宿舍、隔壁班的许多人也挤在门口和过道,将小小的宿舍围得水泄不通。刘亦菲也来了,她安静地站在角落,目光紧紧盯着那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
电视屏幕上,广告结束,画面暗下。随即,一阵节奏鲜明、充满异域风情的吉他Riff响起,伴随着强劲的鼓点,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画面亮起,是夜幕下充满工业感的废弃工厂天台。陈诚抱着吉他,站在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中间,他对着镜头,眼神明亮而坚定,开口唱出:
“Lately,I've been, I've been losing sleep, dreaming about the things that we could be...”
(最近我总辗转难眠,憧憬着我们的未来……)
他的英语发音地道得令人吃惊,嗓音清澈而富有力量,将歌曲中那种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梦想的积极追寻,演绎得淋漓尽致。mV的镜头语言流畅而富有动感,手持摄影和升格慢镜的运用,完美捕捉了年轻人在都市夜空下追逐星光、释放活力的场景。当副歌部分“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置我于死地者,必将赐我以后生!)响起,陈诚和伙伴们一起冲向天台边缘,对着璀璨的城市与浩瀚的星空放声高歌时,那种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与希望感,透过屏幕,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个观看者的心灵。
mV播放结束的瞬间,宿舍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和掌声!
“太牛逼了!!”朱亚文激动地一拳锤在桌子上。
“这歌!这画面!诚哥,你真是神了!”罗晋兴奋地满脸通红。
“班长,太好听了!太好看了!”周扬和其他女生也激动地尖叫起来。
刘亦菲站在角落,虽然没说话,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彩,她看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笑容依旧淡然而自信的陈诚,心里觉得自己的哥哥真厉害,自从上一次去探班以后,他们两个人就经常联系,然后刘亦菲就说以后叫他哥哥,她说从小到大,她就希望有个哥哥保护她,同时的陈诚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这一夜,属于《counting Stars》,属于陈诚。
这支mV以其精良的制作、抓耳的旋律、积极的内涵和陈诚本人出色的演绎,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播出后不到一小时,网络上的讨论热度便呈指数级攀升。各大音乐论坛、门户网站娱乐版块,甚至早期形态的博客上,充满了对这首歌和mV的赞誉与惊叹。
“这新人是谁?声音和英语发音绝了!”
“mV拍得太有感觉了!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歌写得真好,旋律中毒性太强了,我已经循环十几遍了!”
“听说他还是北电表演系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是什么神仙人物?”
“粉了粉了!期待专辑其他歌曲!”
赞誉如同潮水般涌来。陈诚的手机从mV播完后就响个不停,华纳高层的祝贺、黄小茂兴奋的报喜、张亚东专业的肯定、甚至王菲都难得地发来了一条简短的短信:“歌不错,mV很有想法。”
连谢霆锋都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被问及,笑着用粤语评价:“后生可畏,我像他这么大时,还在剧组跑龙套。”
然而,树大招风。
就在一片赞誉声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开始悄然出现。
第二天,某家以爆料着称的娱乐小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天才”还是“人造”?起底北电新生陈诚的“雄厚”背景》的文章。文章用极其隐晦却又引导性极强的笔触,暗示陈诚能获得华纳如此力捧,并非全靠才华,其背后可能有“神秘资本”或“强大背景”运作,甚至影射其专辑作品可能并非原创。
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看似“路人”的质疑帖:
“一个大一学生,能写出这么成熟的英文歌?怕不是找的枪手吧?”
“mV拍得是不错,但听说导演署名是他自己,华纳那么专业的团队会让他一个新人胡来?”
“估计又是哪个富二代或者星二代出来玩票了。”
这些声音虽然微弱,但在众口一词的赞誉中,显得格外刺耳。
芦芳生拿着那份小报,气愤地找到陈诚:“诚儿,你看这写的什么玩意儿!纯属胡说八道!”
朱亚文也皱着眉头刷着网络上的恶评:“妈的,这些人是酸葡萄心理吧!”
罗晋更是撸起袖子:“查查是哪个王八蛋在背后搞鬼!”
陈诚看着那份报纸和手机屏幕上的恶评,脸上却没有太多意外的表情。娱乐圈的法则,他前世就已谙熟于心——毁誉相伴,是成名路上必经的风景。
他平静地放下手机,对三位义愤填膺的室友笑了笑:“慌什么?这才哪到哪。有人讨论,哪怕是骂,也总比无人问津强。”
他眼神深邃,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真金不怕火炼。他们质疑我的创作,那我就用更多的作品砸过去;他们怀疑我的背景,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现在,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他的镇定和自信,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室友们的怒火,也让他们再次认识到,身边这个同龄人,有着远超他们想象的强大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