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城的天坛之上,“华”字龙旗迎风猎猎,旗面那些由民生账构成的纹路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林缚立于坛中央,望着坛下黑压压的人群,他们中有漠北的牧民、东海的渔人、南疆的药农,还有来自七部的族老、新晋的官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同一种神情——那是对安稳日子的期盼,是对未来的笃定。
“诸位可知,何为龙盟?”林缚的声音透过扩音玉符传遍全场,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不是金戈铁马的盟约,而是日子的盟约。你种的粮,他织的布,我修的渠,千家万户的生计拧成一股绳,这才是龙盟的根。”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附和声,巴图捧着新麦用力点头,他身后的族人们挥着麦束呼应;东海鲛女拨动腰间的珍珠串,清脆的响声像在应和;南疆土司摸着药苗的叶片,眼里是藏不住的认同。
林缚抬手,坛下瞬间安静下来。“今日,龙盟便以‘华’为号,立朝建制。”他指向坛边矗立的十二根图腾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不同地域的生活图景——漠北的麦浪、东海的渔船、南疆的药田……“这十二柱,代表着四方生民,往后,华朝的每一页历史,都要由你们来书写。”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震天的号角声,那是来自龙安城四方城门的呼应。紧接着,十二道金光从图腾柱顶端冲天而起,在空中汇聚成一条金色巨龙,盘旋三圈后俯冲而下,融入“华”字龙旗之中。旗面上的民生纹路骤然亮起,仿佛活了过来——漠北的麦秆在摇曳,东海的浪涛在起伏,南疆的药苗在生长……
“启和元年,立华朝!”礼官高声唱喏,声音穿透云霄。
坛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百姓们举起手中的物件——麦束、渔网、药锄、织布梭……向着天坛挥动,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林缚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多年前在漠北收到的那袋麦种,那时谁能想到,一粒种子落地,竟能生长出一个王朝的根基?
“传朕旨意!”林缚的声音带着力量,“华朝初立,免税三年!凡有地者,皆可领籽种;凡有技者,皆可入工坊;凡有学愿者,皆可进学堂!”
“陛下圣明!”欢呼声响彻天地,连空气都仿佛在震颤。
此时,十二根图腾柱旁忽然走出十二位老者,他们是来自各地的德高望重者,手中捧着用不同材质制作的“国器”——漠北的麦石、东海的贝叶、南疆的药玉……逐一献到林缚面前。
“臣等以苍生之诺,献国器于陛下。”为首的老者声音沙哑却坚定,“愿华朝如磐石,立万代!”
林缚接过那枚沉甸甸的麦石,入手温润,上面还留着麦秆的纹路。他知道,这不是权力的交接,而是信任的托付。
礼成之后,林缚走下天坛,随意走到一个牵着牛的老农身边。老农紧张地攥着牛绳,林缚却笑着问:“老丈,家里的地翻了吗?籽种够不够?”
老农愣了愣,随即激动地摇头又点头:“够!够!官差刚送了新麦种,说是陛下您亲选的品种,能高产呢!”他咧开嘴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俺要多种两亩,给俺孙儿攒学费,将来让他去学堂认字!”
林缚望着老农黝黑的手掌,那上面布满老茧,却握着沉甸甸的希望。他忽然明白,所谓王朝,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名号,而是无数这样的手掌,在土地上、在工坊里、在学堂中,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安稳。
龙旗仍在飘扬,金色巨龙的影子投射在龙安城的每个角落。林缚知道,华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最动人的篇章,永远藏在百姓的笑容里,藏在那些平凡却踏实的日子里。
龙盟聚势而成的王朝,终将在烟火人间中,书写出属于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