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阳光透过南郊中学高二(3)班的窗户,落在摊开的志愿表上。秦宇轩坐在熟悉的课桌前,手里攥着支蓝黑钢笔,桌角那张皱巴巴的估分草稿纸被他摸得发毛——数学92分、语文81分、政治78分、理化75分,这是他对着课本回忆三天、反复核对三遍算出的分数,也是他填志愿的底气。
教室里坐满了刚结束高考的考生,王老师正拿着一摞高校招生资料在课桌间穿梭。去年秦宇轩读高一时,王老师就是他的班主任,今年学校为备战恢复后的首届高考调整师资,教数学格外厉害的王老师特意调到了高二毕业班。此刻他走到秦宇轩身边,把西北交大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专业目录往桌上一放,指尖直接点在“西北交大-数学系”那行字上:“宇轩,你这估分报交大数学系稳得很。去年你高一跟我学数学时,就能解高二的题,这半年在毕业班冲刺,模拟考次次年级前三,去了交大肯定能跟上。”
秦宇轩盯着“数学系”三个字,指尖轻轻蹭过纸面。他想起高一那年,自己因为偏科被其他老师劝着“别钻数学牛角尖”,是王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递来一本《数学分析》说“有天赋就得往下挖”;想起这学期王老师每天放学后留他补课,连自家孩子的晚饭都忘了做。可他还是有点慌,抬头问:“王老师,要是我估分不准,差几分够不上咋办?”
“你这分数估得太保守了。”王老师弯腰拿起他的草稿纸,指着理化那栏,“最后道物理大题你只算了步骤分,其实按标准答案,你那思路全对,至少能多拿3分。再说今年交大数学系在咱们地区的预估线,比你这估分低了十多分,放心报。”
旁边的周磊凑过来,把自己的估分单递过来:“我才估了300出头,打算报地区师范的数学系。你这分数不报交大可惜了——王老师都跟我说了,你上次做交大的模拟题,比咱们年级第二高了15分!”斜前方的赵红也转过身,手里还攥着张笔记:“我问了我在西郊中学当老师的姨,她说交大数学系是老牌强专业,毕业生要么去中学当名师,要么进研究所,路子宽得很。她还说,像你这种数学拔尖的,去了正好能发挥优势。”
秦宇轩听着,心里的犹豫慢慢散了。他想起高考时在西郊中学考点,赵红的姨还特意过来叮嘱他们“别慌,正常发挥”;想起父亲蹲在院角擦二八大杠时说的“你想读,俺们就供”,想起母亲在菜地里跟人呛声时说的“俺家娃能行”,握着钢笔的手渐渐稳了。
他低头,一笔一划地在“第一志愿”栏写下“西北交通大学”,在“专业”栏郑重写下“数学”。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他的未来刻下承诺。写完后,他又逐字核对姓名、准考证号,确认没差错才把志愿表交给王老师。
王老师接过表看了一眼,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填得好!这志愿跟你的水平刚好配。”说完把表收进档案袋,转身对全班喊:“大家填完都交到教务处,学校会统一往县教育局送,可别耽误了截止日期!”
填完志愿走出教室时,阳光正好。秦宇轩和周磊、赵红推着自行车并排走,周磊笑着说:“以后你去了平西市,可得给我们写信,讲讲交大的教学楼长啥样。”赵红也说:“等你放寒假回来,还得帮我们补数学,可不能忘了老同学。”
秦宇轩笑着答应,跨上二八大杠往家走。车轮压过熟悉的土路,风里带着集体菜地的白菜香,他心里满是期待——这张在教室里填下的志愿表,是他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换来的;而西北交大的数学系,就是他走出蔬菜队、走向更远地方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