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紫禁城的飞檐在最后一丝余晖中勾勒出沉默的剪影,如同蛰伏的巨兽。乾清宫御书房内,儿臂粗的牛油烛已然点燃,跳动的火焰将武泽苍的身影拉长,投在绘有山河社稷的屏风上,显得有些孤峭。内阁的构想尚在文渊阁中由李慕、张世安等人呕心沥血地细化章程,但武泽苍深知,任何良法美意,若没有强力的保障,终将沦为一纸空文。外界那些看似被压制下去的暗流,那些在茶楼酒肆、深宅大院中窃窃私语的抱怨与非议,如同潮湿墙角蔓延的苔藓,无声却顽固。他需要一把刀,一把足够锋利、绝对忠诚,能够斩断一切阻碍新政的荆棘,也能在黑暗中为他照亮隐藏在繁华表象下所有污秽与阴谋的利刃。
他没有惊动任何文臣,甚至连侍候的太监也大多屏退,只留下了如同影子般侍立在门外、耳目灵通的小福子。随后,一道密旨悄无声息地传向了京营驻地。
如今的林惊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仅凭勇力与忠诚护卫落魄皇子的沉默侍卫。多年沙场淬炼,尤其是统领“安国军”乃至后来初步接触“道军”的经历,早已将他磨砺成一位气质沉静如渊、眉宇间隐现杀伐果决的悍将。他接到密令,并未身着甲胄,仅是一袭玄色常服,踏入宫门。步伐沉稳,踏在宫道的青石板上,几不可闻。唯有那双眼睛,锐利如盯紧了猎物的苍鹰,偶尔扫过宫墙暗影处,带着职业性的审视。周身那股久经战阵、收敛却无法完全掩盖的铁血气息,让沿途遇见的宫廷侍卫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目光中带着敬畏。
“臣,林惊羽,叩见陛下。”他步入烛光摇曳的御书房,行礼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冗余,每一个关节都仿佛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却又控制得恰到好处。
“惊羽,不必多礼,坐。”武泽苍放下手中的朱笔,抬眼看着这位最早跟随自己、一路从和州苦寒之地走到这权力巅峰的心腹,心中感慨万千,更多的则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他指了指下首的一张紫檀木椅。
林惊羽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自然置于膝上,静候圣谕。书房内只剩下烛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惊羽,近日朝堂内外的一些风声,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武泽苍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惊羽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平稳,不带丝毫情绪波动:“回陛下,臣略有听闻。一些迂腐守旧之辈,对新政之速、之用人之道颇有微词,私下串联,暗室私语,甚至……不乏诽谤圣听之狂悖言论。”他话语简练,却精准地概括了当前暗流的本质。
“不错。”武泽苍神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光滑的表面上轻轻敲击着,“朕欲革新积弊,强国富民,使天下百姓能享太平,然阻力重重,如陷泥沼。你也知道,原有的监察体系,如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虽有其职,但往往陷入门户之见、党同伐异,或流于清谈空议、弹劾些鸡毛蒜皮以搏直名,难以触及贪腐之根本、梗阻之核心。且其本身亦是这庞大官僚体系之一环,盘根错节,难免官官相护,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因此,朕需要一支新的力量,一支完全听命于朕、独立于现有文武官僚体系之外,如臂使指,如影随形的力量!”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如同实质般落在林惊羽脸上,一字一句地清晰说道:“朕欲建立一卫,名曰‘锦衣卫’!”
“锦衣卫……”林惊羽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那丝如同鹰隼般的精光再次一闪而过。他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绝非普通的亲军侍卫,而是一支真正的天子私兵,帝皇爪牙,其权柄将凌驾于常规司法与监察体系之上,地位超然,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陛下,”林惊羽沉吟片刻,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重用而显露出丝毫激动,反而更加沉肃,他沉声道,“此卫权柄极重,锋芒过盛。若用之得当,循法度,明纪律,确可震慑不臣,廓清吏治,为陛下扫清障碍;然若用之不当,或掌卫之人存有私心,则极易沦为酷吏逞凶之器,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祸乱朝纲,遗毒无穷。故此,人选、规章,乃至日后之监督制约,至关重要,望陛下圣察。”他没有急于表态效忠,而是首先冷静地指出了这柄利刃可能带来的反噬风险,这份超越武臣身份的远见和清醒的责任感,正是武泽苍最为欣赏和需要的。
武泽苍眼中掠过一丝赞赏,微微颔首:“朕亦知此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刀能御敌,亦能伤主。故此,这锦衣卫指挥使之职,非你林惊羽莫属!你的忠诚,你的能力,你的分寸,朕深信不疑!”
林惊羽身躯微微一震,并非因为恐惧,而是感受到这份毫无保留的、沉甸甸的信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与责任。他当即离座,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臣,林惊羽,蒙陛下信重,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必恪尽职守,严守律条,为陛下执此利刃,扫除奸佞,肃清寰宇!绝不负陛下重托!”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武泽苍亲自离座,弯腰将他扶起,“起来,我们详细分说。”他拉着林惊羽回到座前,自己也坐回龙椅,开始详细阐述他构思已久的蓝图。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融合了他对现代情报机构的理解与对此世现实情况的考量。
“关于锦衣卫之组建,朕有些初步想法,你且仔细听好,若有不明或觉得不妥之处,随时可问。”武泽苍语速平缓,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入耳。
“其一,人员选拔。此为根基,首要便是忠诚,对朕,对新朝的绝对忠诚。其次,方是能力。朕意,可从原和州军中、安国军及新建的道军中,遴选那些背景清白、心志坚定、历经考验而忠心不渝的精锐士卒军官为骨干。此外,眼光不必局限于行伍,亦可从民间暗访选拔身怀特殊技能之人,诸如擅长追踪觅迹、精于格斗擒拿、懂得潜伏伪装、甚至精通绘画人像、速记言语者,皆可量才录用。不必拘泥于科举出身、门户之见。但所有入选者,需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并由你亲自把关,确保根底干净。入选后,还需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是武艺侦缉,更要熟记律法、规章。”
“其二,组织结构。需层级分明,权责清晰。设指挥使一人,总领全卫,由你担任。其下,设指挥同知二人、佥事四人,辅佐于你,分理各项事务。总部便称‘锦衣卫都指挥使司’。其下分设南北两个镇抚司,此为核心。南镇抚司,掌本卫之法纪、刑名,专司内部监察,纠察锦衣卫内部人员之不法,拥有独立调查、审讯乃至处置之权,即便是你,若有违律,亦在其监察之列!北镇抚司,则掌对外侦缉、抓捕、审讯之事,下设诏狱,专司关押、审讯重要案犯。此外,另设经历司,掌文书往来、档案管理、印信、粮饷等一应庶务。”
“其三,职权范围。此需明确界定,方能使其有力而不逾矩。明确授予其权:侦查谋逆、大奸恶、严重贪腐及朕特交之案件;缉捕相关重要案犯;监察百官及军民动态,可风闻奏事,密折直达朕前;掌直驾侍卫、巡查皇城,护卫朕之安全。但同时,必须严格限制:不得干预六部及各地方衙门之正常行政事务,非奉朕明旨,不得擅自逮捕四品及以上官员。所有审讯,需有详实记录,人证、物证、口供需形成完整链条。最终判决,无论轻重,必须报朕亲自核准,方可执行!”
“其四,规章法纪。此乃约束利刃之鞘,至关重要!需立即着手制定《锦衣卫条例》,详细规定各级官职权限、办事流程、办案规程、纪律罚则。务求严明!朕要白纸黑字,条条清晰!凡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诬告良善、勒索钱财者,无论官职高低,功劳大小,一经查实,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朕要的是一柄完全听命行事、指哪打哪的利刃,而非一匹脱缰嗜血、肆意妄为的野马!这一点,惊羽,你必须给朕牢牢把住,刻在每一个锦衣卫的心头!”
“其五,特殊技能。如今之世,非比寻常。除了常规的武力与侦缉,锦衣卫还需设立专门之所,负责诸如密码破译、药物辨识、机关工具之制作与应用。甚至……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超凡力量。需设立专人,负责研究与应对修仙者之事,包括侦查其活动,反制其手段。此事,你可请教玄尘子道长,必要时,亦可寻求叶仙子的协助。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对待,但目前仅止于研究与预备。”
武泽苍一条条,一款款,娓娓道来,思路之清晰,考虑之周详,远超林惊羽的想象。这绝非一个简单的特务机构构想,而是一个功能全面、结构严谨、权责分明、纪律森严,兼具武力、情报、监察、技术乃至应对超常规威胁能力的现代化准军事组织蓝图。林惊羽凝神静听,不敢有丝毫分神,将皇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求,都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他意识到,自己将要执掌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力与风险并存的庞大机器。
“臣,明白!”待武泽苍语毕,林惊羽再次重重抱拳,声音沉稳而坚定,“陛下思虑周详,臣已铭记于心。臣即刻开始筹备,遴选人员,制定规章,搭建架构,定以最快之速度,为陛下打造出这把锋锐无匹、听命守纪的国之利刃!”
武泽苍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叮嘱道:“初期,锦衣卫之重心,在于悄无声息地编织情报网络,摸清朝堂内外对新政之真实态度,查明哪些人在暗中阻挠,哪些人在散布流言,将其脉络梳理清楚。同时,选择一两起证据确凿、影响恶劣的贪腐或渎职案件,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查处,公之于众,以达到立威于世之效!记住,朕要的是震慑,是敲山震虎,是建立起不容挑战的秩序,而非制造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的恐怖。这其间的分寸如何拿捏,惊羽,就看你的了。”
“陛下放心,”林惊羽抬起眼,目光沉静如水,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臣,定当谨记圣谕,慎用其权,掌握分寸,既要让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亦绝不使忠良之士寒心!”
随着武泽苍的最终决断和林惊羽的凛然领命,一只注定将震动朝野、令百官寝食难安的“鹰犬”开始悄然成型。它的出现,标志着武泽苍的统治策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主动和强硬阶段。他不再仅仅依赖于文官系统的自我调整和缓慢的改革,而是准备动用这把超越常规的“非常之刃”,以强大的意志和力量,强行撕裂那些僵化而顽固的利益壁垒,推动他的改革蓝图。帝国的天空下,一股无形却凌厉无比的肃杀之气,随着御书房烛光的摇曳,开始悄然弥漫,渗透进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与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