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撞在潭边青石板上的瞬间,阿岩和阿木已跃到岸边。阿木伸手去扶时,指尖触到苏云汐浸透冷汗的衣袖,当即皱起眉:“姑娘腕子怎么这么凉?快裹上这个!”说着解下身上青布对襟衫——衫角绣着暗纹凤凰,领口缀着三粒银扣,还带着山茶与晒谷场的暖香,瞬间驱散了暗河带来的湿寒。
“老周大哥呢?”苏云汐攥着衣衫系带,目光死死盯着暗河上游,方才水鸟翅膀上的血迹还在眼前晃。阿岩往石缝方向瞥了眼,喉结滚了滚,却扯出个硬笑:“姑娘放心,老周大哥刀术硬得很,等他甩开追兵,自会来寨里汇合。咱们先走,再晚赶不上中秋祭月娘的头拨芦笙了!今日恰逢八月十五,可是咱们畲家过中秋的大日子!”
话音刚落,远处山谷便传来“呜呜”的芦笙声,混着畲族姑娘清亮的“对歌调”,像活水般淌进耳朵。两人护着苏云汐往寨中走,越往前,路两旁的“封金山”式畲居越密——夯土墙抹着黄泥,木楼挑出的廊檐下,挂着五彩吉祥带与晾晒的乌米粽,风一吹,带子飘得像展翅的凤凰,与楼上“畲妹”们的笑闹声缠在一起。
刚到寨口那棵老樟树下,便被一阵银饰“哗啦”响拦住去路。六个穿艳红“凤凰装”的畲族姑娘排着队:头上“凤冠”缀着“三把刀”银饰,鬓边插着红绒花;百褶裙层层叠叠,裙摆绣着凤凰衔枝纹;手里各端着粗瓷碗,碗里琥珀色的“畲酒”晃着光,碗沿沾着几粒鲜红的山荔枝。为首的阿珠眼尾上挑,张口就唱:“客人莫急往里走,畲寨中秋有讲究——拦门三碗酒,喝了才算自家友!”
苏云汐愣在原地,阿木赶紧凑到她耳边:“姑娘别怕,今日中秋,这是畲家待客的‘中秋拦门酒’,用糯米加山茶蜜酿的,度数浅。接碗得双手托,喝时要留三分底,全干了会被畲妹笑‘贪杯客’!对了,她们唱完,你不用对歌,点头笑就好!”
她依言上前,双手接过第一碗酒。酒液刚沾唇,清甜裹着米香漫开,还带着点山茶的淡苦,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胸口发酥。刚放下碗,第二个姑娘又递来一碗,笑着唱:“贵客赶巧遇中秋,喝了这碗月娘佑——往后夜路有凤护,岁岁平安福满堂!”苏云汐被逗得弯了眼,仰头又喝了半碗。
三碗酒下肚,脸颊泛了红。姑娘们才笑着让开道,阿珠往她手里塞了块靛蓝畲锦帕子——帕子中心绣着“盘瓠纹”(畲族始祖图腾),边角缀着细银线:“这个你收着!中秋送帕是畲家心意,能擦汗、包草药,遇到难处了,拿它找畲寨人,咱们定帮你!”
进了寨心晒谷场,苏云汐才算见着畲寨中秋的热闹。场边挂着半幅“畲族祖图”,画着盘瓠斗兽、畲民迁徙的故事;十几根火把插在地上,照得场子亮如白昼,中央还摆着一张木桌,铺着红布,放着待祭的乌米粽、山果与畲酒。场中,五个畲族汉子围坐吹芦笙,芦笙管缠着红绸,调子又欢又烈;汉子们穿青布对襟衫、大裆裤,腰间系着红布带,踩着鼓点跳“打枪担”——每人肩扛竹制“枪担”,每步踏得地面“咚咚”响,枪担上的铜铃跟着“叮铃”转;女人们则围着圈子跳“采茶舞”,双手比出“摘茶”姿势,百褶裙甩起来时,像一朵朵绽开的凤凰花,银饰碰撞声比铃铛还脆。
“云汐丫头!”人群中,一个裹着青布头巾的老人拄着竹杖走来,腰间银链挂着块巴掌大的“凤凰衔枝玉佩”——是畲寨“寨老”阿婆。她握住苏云汐的手,掌心糙得像老树皮,却暖得烫人:“你伯父当年在寨里住了三月,天天上山采草药,连‘瘴气病’都给治好了。他临走前说,若白云阁的人来让川,就把这玉佩给她——今日中秋,这是畲家‘护平安’的信物,戴在身上,月娘和凤神都会保佑你。”
阿婆说着,把玉佩塞进她手里。玉佩温温的,凤凰纹路磨得光滑,显然是常年带在身上的。苏云汐刚要道谢,阿婆已拉着她往灶房走:“快!乌米粽要来不及包了!咱们畲家中秋祭月娘,少了乌米粽可不行——乌米是用南烛叶泡的,吃了能消灾,月娘见了也高兴,你今日赶巧遇上,可得亲手包几个才圆满!”
灶房里,四个畲族阿娘正围着竹篾筛揉乌米。蒸笼里飘出的热气裹着菅草香,扑得人鼻子发痒。阿婆抓过一片洗净的菅草叶,塞到苏云汐手里:“丫头试试!中秋包乌米粽要折成‘三角尖’,乌米要放满,折叶时要‘压三压’,不然蒸出来会漏米,寨里小娃要笑你‘手笨’呢!”
苏云汐学着阿娘的样子,刚把乌米放进菅草叶,米就从缝隙漏出来。旁边的阿娘笑得直拍腿:“姑娘别慌!中秋包粽要‘心手齐’,你想着这粽是祭月娘、给阿婆和小娃吃的,要让他们尝到乌米的甜,叶就折得紧了!”
她试着按阿娘说的,指尖捏紧菅草叶,再放乌米时,果然没漏。包到第三个,阿婆凑过来小声说:“等下中秋祭月娘,要捧着竹篮站在月光下拜三拜。第一拜求月娘护寨里人安康,第二拜求你牵挂的人平安,第三拜求你自己往后顺顺当当——拜的时候要诚心,今日中秋,月娘最灵验。”
夜幕落尽时,晒谷场的篝火燃得更旺了。中秋的月亮格外圆,清辉洒在晒谷场上,苏云汐跟着众人,捧着装满乌米粽的竹篮站在老樟树下。月光落在她身上,手腕上的银镯轻轻晃,与周围的银饰碰撞出细碎的响。她学着阿婆的样子,对着圆月深深弯腰:第一拜时,想起老周留在石缝后的背影;第二拜时,念起沈清玄的叮嘱;第三拜时,指尖攥紧凤凰玉佩——她想,若伯父在天有灵,见她恰逢中秋,在畲寨被这样善待,定会放心。
拜完月娘,阿婆让人把乌米粽分给寨里老人和小孩。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娃捧着粽跑过来,仰着小脸说:“姐姐,你的粽包得最尖!我阿娘说,中秋包的粽尖越翘,月娘给的福气越多!”苏云汐蹲下身,摸了摸小娃的头,看着他蹦蹦跳跳跑远,心里忽然软得发疼。
“姑娘,跟我来!”阿珠突然拉着她往晒谷场边缘跑——那里摆着几张竹桌,桌上放着朱红颜料、竹片,还有剪好的畲锦边角料。“畲医婆婆说,今日中秋,让你学画‘平安符’!咱们畲家中秋画符不画纸,画在竹片上,还要缀上畲锦穗子——挂身上能驱邪,挂马车上能避水匪,月娘见了也会护着你!”
苏云汐拿起细竹笔,蘸了点朱红颜料。畲医婆婆站在旁边,手把手教她画:“先画‘盘瓠纹’,再在旁边画三株南烛叶——这是‘祖护叶’,今日中秋,有盘瓠祖神和月娘一起保佑,你在路上不会受外伤。”
竹片上的颜料慢慢干了,阿珠帮她缀上靛蓝畲锦穗子。苏云汐把竹片挂在腰间,刚要道谢,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阿岩和阿木瞬间绷紧神经,手按在刀柄上。阿婆却摆摆手,笑着说:“是老周回来了!我就说,他那把刀,追兵追不上,定能赶回来过中秋吃乌米粽!”
苏云汐猛地抬头,只见老周骑着马从寨口奔来,肩上缠着畲布绷带,却笑得精神:“姑娘!我把追兵引去别的山谷了!寨老阿婆说中秋给我留乌米粽,可算赶上了!”
晒谷场的笑声又响了起来,篝火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中秋的月光洒在肩头。苏云汐望着老周风尘仆仆的样子,再看看身边笑着的阿婆和阿珠,忽然觉得,这让川畲寨的中秋月光,比她走过的任何地方,都要亮,都要暖——暖得像畲酒的甜,像乌米粽的香,更像畲族人藏在银饰、歌声与中秋心意里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