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宇站在讲台中央,指尖在讲稿上轻轻点过。阳光透过他身后的玻璃窗,在讲台上投下一道明亮的光带,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几个粉笔字上。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他抬眼看向台下,目光沉静,“第一,责任是内化于心的信念,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第二,担当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不是平时的夸夸其谈;第三,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里。”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举例:“就像我们每天升旗,看似简单的动作,要练上千遍才能标准划一。这就是责任——对国旗的责任,对信念的责任,容不得半点敷衍。”
台下的入党积极分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有人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有人微微点头,眼神里带着认同。连后排几个平时爱走神的男生,此刻也挺直了腰背,目光紧紧跟着付少宇。
王丽老师坐在侧面的椅子上,端着水杯的手停在半空。她原本以为付少宇只会讲些书本上的理论,没想到他能结合实际,讲得如此透彻。尤其是那句“责任容不得半点敷衍”,像小锤子敲在人心上,清晰而有力。
付少宇继续说道:“担当,更不是一句空话。运动会上,有同学问我为什么非要坚持比赛,我说,报名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对我来说,那就是当时最该有的担当——不辜负自己的承诺,不辜负队友的期待。”
他没有提体育学院的挑衅,也没有说受伤的事,只讲了最朴素的道理来讲,却让台下的人听得心有戚戚。李玲低头看着笔记本,上面写着“不辜负”三个字,笔尖在这三个字上停顿了很久。
“最后,关于先进性——”付少宇笑了笑,“不是说要做出多大的成就,而是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比如主动帮同学解决困难,比如在社区服务时多弯一次腰捡垃圾,比如……在食堂打饭时,给同学多盛一勺菜。”
最后一句说得很轻,却让不少人想起了中午食堂的场景,忍不住笑了起来。礼堂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那种紧绷的敬畏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的认同。
王丽老师放下水杯,站起身,走到讲台边:“少宇讲得很深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好。既然大家听得这么投入,那接下来的实践案例部分,也交给你来讲吧?”
付少宇愣了一下:“王老师,这不太合适吧?您准备的案例更专业。”
“你的视角更贴近他们。”王丽老师鼓励地看着他,“试试吧,我相信你。”
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很快变得热烈起来。有人喊道:“付队长讲得好!我们想听!”
付少宇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那我就献丑了。既然是实践案例,我想从历史说起——抗日时期,有太多普通人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抗日”两个字,力道重得粉笔都断了一截。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周旋数日,最后只剩下孤身一人。敌人劝降,他说‘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最后壮烈牺牲,肚子里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和草根。”
付少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个字都像带着重量,砸在每个人的心上。礼堂里再次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轻了许多。
“还有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曾两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他说‘千难万险何所惧,只为民族解放身’,最后在战斗中牺牲时,年仅34岁。”
他又举了几个例子,有将军,有普通士兵,还有送情报的村民,救伤员的医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那些在战火中挺身而出的身影。
“他们中,很多人都不是党员,但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党员精神,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了守护,为了信念,不畏艰难,甚至不惜牺牲。”
付少宇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面孔:“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像他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这份‘责任与担当’的精神,不能丢。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你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能帮的人帮到,这就是对责任最好的诠释,对担当最实际的践行。”
话音落下,大礼堂里鸦雀无声。几秒钟后,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经久不息。有人红了眼眶,有人握紧了拳头,那掌声里没有了丝毫畏惧,只有发自内心的敬佩和认同。
王丽老师站在一旁,看着被掌声包围的付少宇,眼里闪过复杂的情绪——欣慰,骄傲,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这个少年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像黑夜里的火炬,总会吸引太多目光。
付少宇对着台下鞠了一躬,走下讲台时,脚步有些轻飘。他没想到自己能讲得这么投入,也没想到这些历史案例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
系统面板在此时亮起:
【触发隐藏任务“精神传承”完成!获得“信念共鸣”技能(增强语言感染力50%),党员先锋队声望值+500】
他看着面板,心里却没有太多喜悦。那些抗日英雄的事迹,像重锤敲在他心上,让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计较的那些校园风波,是多么渺小。
王丽老师走上讲台,等掌声平息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少宇刚才讲的,比我准备的任何案例都更有力量。因为他讲的是精神,是刻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希望大家能记住今天的课,更能记住,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户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庄重。大礼堂里的安静不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一种被触动后的沉思。
付少宇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看着讲台上王老师的身影,又看了看台下认真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一件事——真正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拳头和威慑,而是那些藏在话语背后的信念,那些能引起共鸣的精神力量。
就像抗日英雄们用生命守护的,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国与人民。
这堂党课,或许比他想象中,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