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望着苏府的方向,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想着明日与苏大人的会面。他知道,这将是反击计划至关重要的一步,不容有失。夜色中,他转身回到居所,开始仔细思考明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之策。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反复推演,为即将到来的会面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李浩的脸上。他早早便起身,精心整理好衣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此次寻找助力,关乎大唐的未来,也关乎他能否洗清冤屈。
李浩带着一名仆人,离开居所,踏入长安城熙熙攘攘的街道。街道上,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然而李浩无心欣赏这市井繁华,他的心思全在即将拜访的几位中立大臣身上。
首先,李浩来到了陈大人的府邸。陈大人在朝中以清廉正直着称,虽一直保持中立,但对大唐的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李浩递上拜帖,不多时,便被请进府中。
在客厅里,李浩见到了陈大人。陈大人身材清瘦,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李浩恭敬地行礼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陈大人,今日冒昧来访,实有要事相商。想必大人也听闻了近日朝堂上的一些暗流涌动,李建成的所作所为已严重威胁到大唐的安危。”
陈大人微微皱眉,示意李浩继续说下去。李浩从怀中掏出部分证据,摆在桌上,详细地讲述了李建成与突厥勾结、在民间搜刮民脂民膏等恶行。陈大人看着桌上的证据,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李公子,你所说之事,确实令人痛心疾首。李建成如此行径,实乃大唐之不幸。”陈大人长叹一声说道。
李浩见状,趁热打铁:“陈大人,如今大唐内忧外患,若不及时揭露李建成的阴谋,后果不堪设想。还望大人能出手相助,将这些证据呈递给陛下,让陛下明察。”
陈大人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李公子,老夫也痛恨李建成的所作所为,只是此事风险极大。一旦站错队,便是满门抄斩的大祸。老夫一家老小,实在不敢轻易涉险。”
李浩心中一沉,但仍不死心地说道:“陈大人,您一向以大唐社稷为重,如今正是需要您挺身而出的时候。若因顾虑个人安危而坐视不理,恐怕日后会留下遗憾。”
陈大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李公子,你的心情老夫理解,但此事容老夫再考虑考虑。”
李浩知道不能逼得太紧,只好起身告辞:“陈大人,还望您能尽快做决定。大唐危在旦夕,时间紧迫啊。”
离开陈大人的府邸,李浩心中虽有些失落,但并未气馁。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张大人的府邸。
张大人在朝中颇有威望,为人豪爽仗义。李浩见到张大人后,同样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叙述了一遍,并展示了证据。张大人看罢,气得拍案而起:“李建成这贼子,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可恶!”
李浩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张大人,既然您也认为李建成罪不可赦,还望您能帮忙将证据呈递给陛下,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张大人皱着眉头,在厅中来回踱步:“李公子,此事非同小可。虽说本大人痛恨李建成的行径,但贸然参与此事,必定会得罪他背后的势力。本大人不得不为自己的仕途和家人着想啊。”
李浩恳切地说道:“张大人,您的威望在朝中举足轻重,若您能出面,此事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而且,这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啊。”
张大人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说道:“李公子,你先回去吧。本大人需要和家人商议一下,再给你答复。”
李浩心中明白,张大人这是委婉地拒绝了,只是不想把话说得太绝。他无奈地告辞离开。
接下来,李浩又拜访了几位中立大臣,然而得到的回应大多相似。大臣们虽对李建成的行为颇为不齿,但因害怕惹祸上身,都犹豫不决,不敢轻易答应帮忙。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李浩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往居所走去。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无比。若找不到愿意帮忙的大臣,他该如何将证据呈递给李世民?难道之前的努力都要付诸东流?
回到居所,李浩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色,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再想办法。可究竟该如何说服这些大臣呢?
此时,仆人进来,轻声说道:“公子,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李浩摆了摆手:“我不饿,你退下吧。”
仆人担忧地看了李浩一眼,转身离开。
李浩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大臣的名字,然后在旁边标注着他们的性格、立场以及今日拜访时的反应。他试图从这些信息中找到突破口。
突然,李浩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上——林大人。林大人在朝中资历较浅,但为人正直,且颇有抱负。之前李浩拜访时,林大人虽也表现出犹豫,但并未完全拒绝,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
李浩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决定明日再去拜访林大人,或许他会成为那个愿意伸出援手的人。只是,时间紧迫,若明日林大人也拒绝,他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