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处在想象之中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兴奋、躁动。等事情来临的这一刻,一个个又开始犹豫、彷徨。
我是不是先上去抓这个阄?一开始概率小,我就能肯定一抓就抓到?可是,等别人抓走了,那我的机会不就更少了?
就在大家都在踟蹰时,秦少海大大咧咧地走上前。
“我先来,我给大家打个样。”说罢,他把手伸进了木箱里,借着袖子遮掩,很顺利地摸到了上盖上的纸条。
“各位,我可先抽完了。”秦少海举了举手里的纸条,冲着大家伙说道。
“老秦,你赶紧打开看看。”李仁催促道。
“我偏不。我等大家伙都抽完了再打开。”秦少海嘴一撇,眼一斜,很高傲的往旁边一趔。
看秦少海把抽签的位置让了出来,李仁也赶紧上前抽签。
李仁没学秦少海,他抽出来之后,顺手就把纸条打开,然后很是失望地把纸条往桌上一丢,闪到了一旁。
“没有。李仁没抽到,下面谁来?”吴霞维持着秩序。
有人做了样,有那按耐不住的,赶紧到前边来抓阄。有人学李仁,抓完就打开。有人学秦少海,留到最后,把美好的希望多留上一刻。
前后就十四个人,很快大家伙都抽完了。
苏淮又当众把木箱子砸开,证明里面没有多余的纸条,一切都是按照公平、公正的流程进行的。
结果当然是苏淮和吴霞等人安排好的。五位女知青,加上一个秦少海,成为了“幸运儿”。
一切尘埃落定,吴霞安慰了没抽到名额的人几句,然后就要出门去村委汇报抽签结果。
“吴霞,你干嘛去?”秦少海叫住了吴霞。
“我去找吴支书。”
“队长,跟你商量件事呗。”
“什么事你说。”
“我想把手里的名额让出去。上午我可是问过你的,你说行。”
“对呀,我说过。你准备让给谁?”
两个人一来一回表演着。把一众局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秦少海不会是个傻子吧?四位新知青心里都是这么想。
“老钱的腿不方便,我把这个机会让给老钱吧。”秦少海当众宣布着。
“老秦,没必要。我再养上一个月,这腿就好了。还是你来,现在可不是讲哥们义气的时候。”钱多华听了秦少海的话,很是感动。但他表示着拒绝。
“跟我废什么话。你就看看我这副熊样,能为人师表?我可不像你,一副衣冠禽兽的样子,很能骗一下学生。吴霞,你就这么向上报吧。”
吴霞冲着秦少海点了点头,也没有多问钱多华的意见,直接走人。
她知道一个真心让,一个真心拒,留下来多听废话,耳朵累。
————
尘埃落定之后,四位新知青聚在了一起,他们小声地说着悄悄话。
“我说孙小莉,你不觉得奇怪吗?怎么抽到的都是老知青,咱们四个人,一个都没有抽到。”何伟力的心思活泛,想的也多。
“听你这话的意思,这里面有猫腻?”陈青问道。
“我觉得不能吧。从写纸条到放箱子里,可一直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做的。苏淮最后还把箱子砸开给咱们看过了。”张奎表明自己的看法。
“嗯,张奎说得没错,毕竟都是当着面做的。不可能有猫腻。”孙小莉虽然是个聪明人,但她也猜不到这里面能有作弊的事。关键是她想不出来怎么作弊。
“何伟力,你说说哪里不对。只要你有把握,我就敢跟你一起去找吴支书告状。”陈青心里很不甘。
“我只是感觉不对劲。哪有什么把握。”说到这里何伟力泄气了。
“那你胡说个什么。吴队长,大家伙对咱们可都不错。尤其是苏淮,想着办法给咱们弄好吃的。你以后少有这种小人心思。”孙小莉对何伟力进行了批评。
……
————
刚出了正月,知青们的新窑就箍好了,于是学校给腾了出来,教师名额上报到了公社里,也被批复同意了。
“大湾村小学”五个大字,也被李文海写在了木板板上,竖在了学校的大门上头。于是小学就正式开始招收学生。
看着一户户人家把家里的娃往学校里送,李文海和吴永贵两个人咧着大嘴不停地笑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大湾村的希望。
“永贵,现在别村的人来打家具的还多不?”李文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多不多你这个会计能不知道?钱、账都在你手里,你还来问俄。有啥心思就直说么。”
“是这,手里有钱心不慌,能干些大事嘞。俄想让苏淮抽空多去去后山,给娃娃们多弄些肉。放心,不让苏淮娃白干活,咱们从账上拿钱给他。再一个,咱们从账上也支些钱,到公社、县城里买些高价的粮食,给娃娃们吃好一些。吃的跟上了,才能好好学习。这些娃都是咱们大湾村的希望,他们走得远,咱们大湾村才能越来越好。”
“俄这莫麻达。就怕苏淮娃太累咧。”
“那就让民兵抽时间多上山。咱们拿钱给他们补工分。除去地里的活,他们上山打猎,按肉的重量给工分,两斤肉十个工分,你看咋样?”
“这样好。其实村里人都可以去。拿肉到村委来换工分。就按你说的,两斤肉十个工分。”吴永贵补充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可不行,人心很容易散。都想着去后山乱逛,地里的活就不用心干咧。”李文海表示反对。读书人思虑周全,李文海想得更为长远。
……
两位老人,费心费力地为大湾村操持着。
————
有那来大湾村打家具的邻村人,很容易就发现大湾村的小学重新挂牌了。于是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打探一番。等回到家里、村里,自然要宣讲上一番。
很快,各村的村长,就带着人来到大湾村,找吴永贵商量着娃娃们就近上学的事情。
这一下吴永贵等人犯了难。按说该答应,都是乡里乡亲,离得都不远。可是村里已经确定下来,娃娃们中午都在学校里吃饭,那可是村子里走账给的补贴。别村的娃娃来上学,是管饭还是不管?
最后还是李文海拍了板,别村的娃要自己带馍来,可以在学校里买菜吃,三分钱一份肉菜,两分钱一份半荤菜,一分钱一份素菜。虽然是收费,但收的钱真是不多。
这样一来,不管村里人还是村外人,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了。谁也说不出来个啥。
有人对李文海的提议表示异议,认为这种收钱行为,和投机倒把有什么区别。
对此李文海很是不屑,他对这样的人说道,你们去公社的学校,县里的学校去看看,哪个学校里吃饭不收钱?就连教师在学校里吃饭也收钱。他们不仅收钱,收的还比咱们学校里的多嘞。
不说学校,就是公社干部,他们在公社食堂吃饭,一个个也都老老实实地交饭票打菜打饭。
这个世界上,就莫有吃白食的好事。
大湾村的娃那也不是吃白食,那是全村老少一起努力,供养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