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寡妇看着桌上两大块肉,还有杀好的一只鸡,一只野兔。她很想哭。
自打出生以来,自己就没见过这么多肉。自打男人走了之后,偶尔通娃的大爹吴永明给二两肉,亦或四和尚心情好给一小块肉,那也是可着儿子吃,自己从来就没尝过味儿。
本想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希望全在儿子身上吧。结果他拜了个师父,手艺还没学全呢,日子先过好了。平时通娃都是在师父家里吃两顿饭,眼见着这半年长高了不少。眼看着这快要过年,当徒弟的还没有去拜望师父,师父反而先送年货过来。
平常自己家总让别人看不起,今年终于能过个富余年喽。等到年三十儿,不过了,非得给通娃包几个白面全肉的饺子。
真是老天开眼,让我们家遇到苏淮这么好的人。这份人情自己是没法还了,回头一定让儿子记住他师父的恩义。
张寡妇越想越激动,眼泪又不争气地往下淌。
通娃也是静静地看着桌上的肉,他的心里并不太激动。也就快过年没在木工坊里学艺,平常干活的时候,在师父家里顿顿有肉。他对肉不馋。
只是听到母亲的抽泣声,通娃心里一紧,“娘,你咋又哭了么。俄师父说咧,眼泪流多了就不值钱。俄师娘说咧,眼泪流多了眼容易瞎。娘,莫哭咧。”
张寡妇听到儿子劝自己的话,心里更高兴了。儿子这是长大了,会安慰人嘞。
她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娘这是高兴。”
“你日哄俄。人高兴都是笑,你咋还能哭?”
“你还小,不懂。”
“……”通娃眼珠转着,然后把头一抬,“俄懂。俄师娘教过俄,这叫‘乐极生悲’。娘,俄信你是高兴嘞。”
看着儿子一副认真的模样,张寡妇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儿子跟着苏淮,又能学手艺,还能学文化。老天爷真是照顾着俄们吴家呀。
“通娃,你以后可得记住你师父、师娘的恩情,可不敢对不起他们嘞。”
“娘,俄知道,俄像对你一样对他们。对咧,俄还得对永江大爹好。莫有俄大爹,俄也莫有师父和师娘。”
张寡妇放心了,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有良心的,她拍了拍儿子的头,轻声道:“俄通娃就是懂事,莫忘了你大爹。记住,不管啥时候,都莫忘了他。等以后你可得顾着他,可不敢怕脏怕麻达。”
“娘,俄知道。俄把大爹当俄大一样待。”吴大通很懂事地回复着母亲。
只是他不知道,他这句话让他母亲很尴尬。为了缓解这份尴尬,张寡妇拔了拔油灯,坐在炕沿拿起做了一半的鞋,继续缝着。
她一边做鞋,一边叮嘱着儿子:“通娃,咱家里穷,莫什么东西给你师父送节礼,俄就给他们两口子做了两双鞋。你送去的时候……”
————
吴永贵看着桌子上的肉,他神神在在地抽着旱烟。
他婆姨满眼都是欢喜,围着桌子绕了一圈又一圈。
“他娘,别转咧,俄看着头晕。”
“他大,苏知青前前后后送了得二三十斤肉来。这回娃们能敞开吃喽。”
“你只想着吃,就莫想着咋还这人情么。按说咱家两娃,是人家半个徒弟。眼看着到了年根,咱还莫去给人家送节礼,人家的肉就先送来咧。嗐,这可咋办么。”
“俄知道你心里咋想的么。东西俄早就给娃们准备好咧。女婿送的两瓶瓶茶叶和四瓶好酒,让他们带上。昨儿个俄去趟公社赶了趟集,捎回来四包点心。大山媳妇还给人家做了两双鞋,也一起捎过去。俄觉得也就差不多咧。”
听着自家婆姨的安排,吴永贵心里觉得也差不多,于是点了点头。
“就这吧。回头别忘了跟俩娃说,平常不计较辈分,这过年可得给人家磕头。”
“俄知道咧。”
————
第二天天还没亮,苏淮就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到了县城,也就刚七点。苏淮先去敲了吴小蓉家的门。
等他赶到方庆新家的时候,八点还不到。方庆新不在,胡秀兰也在准备去上班。
一见到苏淮,胡秀兰高兴得脸上麻子都浅了不少。
“苏淮,算你有良心,知道年前来看看姐。”
“兰姐,我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么。知道别的东西你也不稀罕,俄就给你送了些鹿肉,还有野兔、野鸡。”苏淮一边往屋里搬背篓,一边介绍着情况。
“鹿肉?你们后山还有野鹿?”胡秀兰大是惊奇。
“有,不多。也是兰姐你运气好。俄正琢磨过年给你送些啥咛,它就冒出来咧。这是鹿脊上的肉,最嫩,炒一下就熟。这是腿子肉,炖给方哥吃。这玩意大补,晚上有劲儿。”
苏淮一边往外掏着东西,一边开着玩笑。
胡秀兰明白苏淮最后的意思,她捶打了苏淮两下,但已经笑得全身乱颤。
“苏淮,你的嘴可真欠。你等一下,俄去拿些东西。”
等胡秀兰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鞋盒子,“苏淮,俄本来想让小蓉帮俄捎过去咛。给你方哥买大咧,俄想着你穿差不多。”
苏淮当着面打开鞋盒,一双锃亮的皮鞋出现在面前。
“喜欢不?穿上试下。要是小喽,俄去给你换。”
苏淮哪还能不明白,这分明买给自己的,非得找个借口说不合适。苏淮心里还真有些感动。
试了一下鞋,正合脚。苏淮穿着走了两步,还挺舒服。
“兰姐,那俄就不客气收下了,谢谢你嘞。”
“谢个甚。咥饭莫?俄带你去咥早饭。”
“不了不了。俄得回了。兰姐,你上班去吧。”苏淮看了一下表,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告辞。
正是过年最忙的时候,胡秀兰跟苏淮也不客气,又略略说了两句,然后拎上包顺便送苏淮出门。
————
看着胡秀兰远去,苏淮全身的轻松。该问候的都问候了,剩下的时间全是自己的喽。
于是苏淮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自行车收进空间,然后背着竹篓开始逛街。
到底是县城,就是热闹。到处是人间的烟火气。
苏淮吃了点可口的,给媳妇买了新衣裳,又买了些瓜子花生过年的零嘴儿,觉得也差不多了,于是背着东西往城门走去。
离城门还有几十米,远远地苏淮就看到一个面熟的人。就见一个少年怀里抱着一个包袱,站在城门边不停地张望。
苏淮笑着摇了摇头,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得了,大过年的,照顾一下他的生意。看看自己的运气怎么样,能捡什么样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