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初步印刷的一万本书流入市场,当然,在这之前,作风传媒和出版社也合力造了很大的势,部分读者也跟着积极地宣传,初步统计,第一天就卖出了一千多本,当天出版社就打算印刷第二批实体书,这样第一批次的完结之后刚好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当然也是超乎林听言的想象的,在数据没出来之前,她一直以为实体书营销惨淡,当初想印刷实体书也只不过是满足小时候写书的梦想,她也没想过市场会接受那么快,这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她很高兴。
随着阅读实体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听风言这个作家,在作风小说App上的阅读量也开始上升,连带着她之前作品的完结收入都跟着上涨,甚至有人开始了解她的私生活,不得已她也注册了官方账号,与十来万粉丝分享着自己的码字日常,也经常满足评论区的粉丝的小要求,就因为这样,豆清宜顺藤摸瓜摸到了这个账号的主人就是林听言。
“林听言,这个叫听风言的作家是不是你啊,这些照片里的东西都太熟悉了,我总感觉在我们寝室我都看过。”豆清宜是知道林听言在作风小说写了好几部小说的,但她是不知道每部小说的具体内容的,要不是她前段时间刷到社交平台上别人分享的小说清单,种草了《生存指南》为此关注了听风言,然后看到了评论区的平板壳特别像林听言的那一款,她不会反应过来这些东西她好像都看过,后来她才想到听风言和林听言的关系,才发出了这个一文。
“你怎么知道?我没跟你说过啊。”
“是因为我前段时间从我关注的小博主那里种草了《生存指南》,然后为此关注了你,经常翻你的评论区,要不是那个平板壳我觉得我是发不现的,不过该说不说,《生存指南》一线扣一线,还真挺好看,我最近在追你前段时间刚开的新书《候鸟离分》,我看到女主角远走他乡的时候我难过的很,这本书看前面估计也能打爆,所以作为你的中国好室友,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先看的机会?”
“可以啊,刚好你以一个比较专业的眼光帮我看看有没有需要改的,这样的话这本书也就相对完美了,如果出版了我到时候请你吃饭。”
“既能先看又能吃上饭,我何乐而不为呢,就连吹牛我都多了一些资本。”
“好了,别吹捧我了,上次导师催我完成论文的时候,还跟我说你的这篇论文快要发表了,在这方面,我可差了一大截。不过上半年我把这部小说完成之后我也得减少小说更新频率或者更新字数了,不然我就快赶不上导师的进度了。”
“也行,你要不是减少了频率可得提前跟我说,好让我提前戒断一下。”
“好啊。”
——————
事实如豆清宜所料,林听言的这部小说也就是《候鸟离分》也得到了作风传媒的看重,也详谈之后确定了实体书出版的问题,林听言也跟郎月表达了自己后面可能不会更新得那么勤的想法,郎月自然也是尊重的,对她来说只要林听言愿意跟她们合作还能保持更新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她现在的意图就是在林听言毕业前签约林听言,成为一个职业写手。
因为对论文的高要求,林听言很少去监督这本书的印刷,就连封面都是简单构思全然交给了封面设计,只有最后出样书的时候才去了作风传媒选择。
暑假结束后,林听言也要正式投入论文的创作了,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因为学业问题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能更新得那么勤了,只能简单地保持连更,许多粉丝都表示极大的惋惜。
——————
一年半后,林听言在寒假期间基本完成了论文,导师说这篇论文打磨得差不多了,后续一些小细节完善一下基本就可以上传系统了。所以等大家开学了她也没回学校,直接跟导师请了假去了历城玩放松心情,这一年多又更新小说又写论文给她搞得头很大,虽然也完成了一部小说,但她总感觉前一年的灵感已经丢掉一些了,她刚好趁着这次旅游去找找她的本心和灵感。
半个月后,郎月看到了林听言的朋友圈就给林听言发了消息。
“听言,玩得开心吗?”
“郎月姐,我玩的很开心,也很舒服,感觉回来又能满血复活了。”
“那你考虑过成为我们传媒的正式签约作家吗?”郎月终于问出了憋了快两年的问题,她要是不把林听言给签约下来,她都能后悔一辈子,但这件事偏偏又急不得,毕竟如果在林听言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提出这个问题估计也会引起林听言的不满,最后适得其反。按照公司给的条件,她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能拿下林听言。
“我把我们公司开出的条件发到你邮箱了,你看完了也不用急着回复我,你想清楚再回复我也不迟。”
“好,我一会看看然后再结合我自己的条件考虑一下。”林听言还没看到邮箱里的信件其实一开始就有了想法了,抛开其他条件不说,作风传媒和合作的出版社一直都很尊重她自己的想法,每次合作都满足她的想法,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平时在与郎月姐相处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作风传媒良好的企业氛围,包括郎月姐平时细腻体贴的话语就已经足够吸引她加入作风传媒了。
不过事关自己人生比较重要的选择,她的确还是慎重点比较好,还得是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家里人的意见才确定自己最后的选择。
她从来没跟父母说过她已经出版过两本实体书的事情,这一切还得跟父母细细说来,看来她得回一趟明城具体说说了,当即就定了回明城的票,打算后天就回家和父母详细交流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