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灯铺的木门就被“吱呀”一声推开。虎娃抱着刚编好的灯穗,指尖还沾着彩线的颜色——昨夜李叔教他编的“吉祥结”,虽不如李叔编的匀整,倒也像模像样。
“林叔,你看这个!”他把灯穗举到林澈面前,彩线在晨光里闪着光,“李叔说再加两颗珠子就更好看了。”
林澈正给新灯笼装灯座,闻言抬头笑了:“进步挺快啊。来,把这穗子挂上试试。”他递过一盏刚做好的“鱼跃龙门”灯,虎娃踮着脚把灯穗系在灯杆下,轻轻一荡,彩线散开又收拢,像鱼尾巴在水里摆。
张奶奶端着早饭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手里的粥碗晃了晃:“慢点系,别把灯笼碰倒了。”她把粥放在桌上,指着窗外,“你看,王老板派伙计来取灯笼了,就停在门口呢。”
果然,门外停着辆板车,两个伙计正等着搬东西。虎娃赶紧帮忙把灯笼往车上搬,林澈则拿着账本跟王老板的伙计核对数量。“五十个没错,”伙计数完点头,递过一个布包,“这是定金余下的部分,王老板说你们的灯笼做得好,以后每月都要订。”
布包沉甸甸的,虎娃偷偷摸了摸,听见铜板碰撞的脆响,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等伙计走了,他凑到林澈身边:“林叔,咱们是不是能买新的颜料了?上次那盒朱砂快用完了。”
“早想着呢,”林澈笑着拍了拍他的头,从怀里掏出张纸,“这是我列的清单,除了颜料,还得买些细竹篾,做小灯笼用。对了,下午带你去后山砍竹子,那里的竹篾更韧,做出来的灯笼不容易变形。”
虎娃蹦起来:“太好了!我去叫上小石头,他说要学砍竹子呢。”说着就要往外跑,被张奶奶一把拉住:“先把粥喝了!凉了就不好喝了。”
他乖乖坐回桌边,呼噜呼噜喝着粥,眼睛却瞟着墙上挂着的灯笼草图——那是林澈画的“嫦娥奔月”,嫦娥的衣袂飘得老长,像要从纸上飞下来似的。虎娃偷偷想,等砍完竹子,他一定要学着画这个,画好了挂在自己床头。
虎娃三口两口扒完粥,抓起墙角的小砍刀就往外冲,刚到门口又被张奶奶喊住:“带上草帽!日头都出来了,别晒中暑。”他手忙脚乱地接过草帽扣在头上,跑出去时差点撞翻门口的竹筐,惹得张奶奶在后面直笑。
小石头早等在巷口,手里攥着根磨得发亮的柴刀,见虎娃跑来,老远就挥着手喊:“我娘给我煮了鸡蛋,分你一个!”说着从兜里掏出个热乎乎的鸡蛋,塞给虎娃。
两人一路追着蝴蝶往后山跑,林澈扛着大砍刀慢悠悠跟在后面,看他们踩得草叶上的露水四溅。后山的竹子长得密,阳光透过竹叶晒下来,在地上洒成一片跳动的光斑。林澈选了片长势匀称的竹子,教他们辨认:“要挑竹节长、表皮光滑的,这种竹篾不容易断。”
虎娃学着林澈的样子,踮脚抱住竹子,试着用砍刀轻轻砍下去,结果刀一滑,差点劈到自己的脚。小石头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说:“你这哪是砍竹子,是给竹子挠痒痒呢。”
林澈接过刀,示范着说:“砍的时候要让刀刃贴着竹节,用力要稳,一下一下来。”他手腕一使劲,“咔”的一声,一根竹子就应声倒下。虎娃和小石头看得眼睛都直了,赶紧凑过去帮忙拖竹子,累得满头大汗,草帽都歪到了一边。
快到晌午时,他们已经砍了一小捆竹子。林澈用砍刀把竹子截成段,再劈成细细的竹篾。虎娃和小石头就坐在旁边,用林澈削好的竹条编小篮子,编到兴起,还往篮子里放野花。
回去的路上,虎娃摸着兜里的鸡蛋,觉得比平时吃的格外香。小石头哼着不成调的歌,手里晃着编了一半的篮子。林澈扛着竹子走在后面,听着两个孩子的笑声,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竹篾的清香混着青草味,在风里飘得很远。虎娃想,这样的日子,比挂在墙上的画还要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