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是有效果的,刚刚针灸的时候我感到一股热流,之后就有一种酥麻感。”
“小子,够男人,能忍。”
苏苹这才发现霍文杰头上脸上全都湿了,她掏出手帕给他把汗擦干净。
“老先生,那他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啊?他需要什么药你跟我说,我托人去找。”
苏苹擦干净汗,把他腿上毛毯理好,帽子带上,一边跟他们说话。
“就是经络阻闭,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我已经想到治疗办法了,我的本事,志伟已经学了9成了。”
“好好好,要是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和我说啊。”苏苹说完怕他们不好意思,已经在想有什么他们用的着的东西。
“好,我就等你说的这话呢,给。”
苏苹接过他手里的纸,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满满当当的,有些她认识是药材,有些她也没有看懂。
“好的,我下午就去县城买。”
翟志伟把吃完洗干净的饭盒递给霍文杰,他接过来,放到毯子下面。
苏苹推着霍文杰往自己家走。
到家的时候,家里拜年的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今天的大房和二房都没有过来,他们今天在自己家。
“苹苹和文杰回来啦,怎么样啊,这翟老头行不行啊?”
苏苹和霍文杰对视一眼,慢慢的勾起嘴唇。
“好好好,老天保佑啊!”
“说什么呢。”苏父也过来了,训斥苏母。
“这不是在自己家嘛,不会出去乱说的,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
“不行,在家也不要再说了,要是说顺嘴了,被有心人听去。”
苏母被他说的,也有点害怕。
“妈,平时注意点就行,对了,石头人呢?”
“被狗娃喊去了,说是石头给他们当小老师呢,石头可真聪明,才上多久的学啊,就能叫别人了。”
苏母说到石头,那是特别骄傲。
“石头确实挺厉害的,有些字我就教他一次就全记住了。”
“真的啊!”
苏母和苏苹两人就着石头的事,往屋里走。
霍文杰和苏父在堂屋嗑瓜子聊天,苏父也是退伍老兵出身,和霍文杰很是投缘,聊到最后,又问了牛棚的事。
等到石头跑回来喊饿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马上到中午了。
苏苹和苏母去厨房做饭,霍文杰给石头讲着他圈出来不认识的字。
“爸爸,这些字你帮我注上拼音吧,我怕我到时忘记了,今天狗娃他们都想问我借小人书呢,我答应给他们注拼音了。”
石头趴在霍文杰轮椅边上,看着他爹给注拼音。
“石头,过来爷爷这边,爷爷给剥花生吃。”
苏父把花生剥好,递给石头。
“谢谢爷爷。”
“吃饭啦。”
大家把桌子收拾出来,苏苹和苏母端着菜出来放到桌子上。
“爸妈,我下午去一趟县城,今天那边给了一张单子,我看是一些药材啥的。”
“行,下午让你大哥给你开张介绍信。”苏父帮忙把碗筷摆好。
“嗯,就是不知道能找全这些。”苏苹把昨晚上特意给留的鱼端出来吃。
“先找吧。”
今天中午吃的除了那条鱼,都是新做的。
狮子头,青菜烧豆腐,毛豆烧鸡,凉拌海带丝和烧萝卜,外加一个紫菜蛋花汤。
“狮子头一人一个啊,不要剩啊,也别说留给石头,都在家吃。”
苏苹把盘子端起来,一人分一个。
吃饭的时候苏苹一直纠结要不要跟他们谈谈。
一直到吃完饭,苏苹也没有决定好,到底要不要说自己就是苏苹,不是冒牌货。
中午睡了一会,苏苹骑上自行车往苏大哥家走,去拿介绍信。
家里这辆自行车是当年她和霍文杰结婚的时候,霍文杰给制办的,有名的凤凰牌自行车。
除了这个还给买了块手表,现在也戴在她的手腕上呢。
“大哥。”到了门口,苏苹也没有下自行车,就在门口喊人。
听到声音的苏大哥从屋里出来,看到是她,拿上介绍信出门。
“怎么不进来坐坐?”
“天气不好,天黑的快,我早去早回。”
“行,那路上慢点骑,要不要大哥跟你一起去?”
“不用,大哥,你快回去吧,外面冷。”说完苏苹就踩上自行车上路了。
苏苹一路骑到县城,她记忆中没有县城,她忘了问苏父去哪买这些东西了。
她推着自行车慢慢在路上走着。
看着县城的风土人情,走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骑上自行车转着。
这大冷天的,她想找个人问问都不行。
苏苹走半天才看到人了,应该是个家属院,热闹的很。
“您好,大爷,过年好啊。”苏苹拉住一个人,塞了两个糖。
“过年好啊,你是哪家的,得赶快啊?”
大爷恨铁不成钢,拉着苏苹就往前跑。
苏苹一脸懵,不是,什么情况?
“干嘛干嘛呢,李老头,你孙子都占了个位子,也给我们留点啊。”
“就是就是。”
“这是我侄女啊,大家帮帮忙啊。”李老头转身给大家作揖。
“闺女,这位置好吧,第一排。”
苏苹挤到前面,现在已经知道是在干嘛的了,晚上他们放电影,现在都在抢位置呢。
她估计大爷是把她当成是来占位置的,这个位置是大爷的孙子的占好的,上面摆着一条长板凳。
“大爷,我不是来这占位置的。”人太多,苏苹得大声的喊着,他才能听见。
苏苹给大爷拉到旁边,“大爷,我想买点东西,您知不知道哪里有?”
大爷还以为苏苹是要去黑市,阻止她,说今天大年初一没有人。
苏苹告诉大爷,她是要买药材的,大爷才哦哦的点头。
让她等等,说喊他小孙子带他去。
苏苹还以为是个小孩子呢,没想到跑过来的是个小伙子。
他带着苏苹找到地方,上面就写着国营中药房,她居然转两遍也没有看见。
“谢谢你了,同志。”苏苹从兜里掏出几块麦芽糖。
这还是过年货郎挑着担子来村里的,苏母用粮食跟他们换的。
“同志,单子上的都给我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