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更漏滴答作响,康熙揉了揉酸涩的眼。窗外,初秋薄雾笼罩紫禁城。
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皇上!太皇太后突发中风!”
康熙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瓷片四溅。“备轿!”他大步流星向外走。
慈宁宫灯火通明,宫女太监慌乱穿梭。孝庄躺在雕花紫檀木床上,脸色灰白。
“情况如何?”康熙上前,声音难掩焦急。
“回皇上,太皇太后气血逆乱,痰迷心窍。”胡太医跪地回禀,“臣等已施针灸,暂时稳住病情。只是……”
康熙挥手打断:“朕要你们尽全力救治,不计代价。”
“奴才明白。”胡太医叩首,回到床前。
康熙坐在绣墩上,亲自为祖母擦拭额头冷汗。孝庄呼吸浅急,眉头紧锁。康熙心头刺痛,这位扶持他登基、教导治国的祖母竟如此脆弱。
“皇上,药煎好了。”宫女轻声禀报。
康熙接过药碗,挥退众人。他扶起祖母的头喂药。这时,孝庄头微动,枕下露出泛黄纸角。
康熙眉头一皱,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小心抽出文件。那是密函,赫舍里的手笔!
密函日期是赫舍里去世前两个月,内容是调查蒙古各部动向。提到科尔沁部与俄罗斯使节秘密往来,还有“红玉令牌”的模糊记载。康熙手指发抖,赫舍里生前从未提及此事。
“玄……烨……”微弱呼唤惊醒康熙。
康熙急忙塞回密函,俯身靠近。“孙儿在此。”
孝庄眼睛微睁,目光闪过一丝清明。她突然死死抓住康熙手腕,力道之大令人震惊。
“保……护好……”她声音嘶哑,突然用契丹语说:“保护好从赫舍里那里继承的东西……”
话音未落,孝庄手松开,眼睛闭上,呼吸更微弱。
“祖母!”康熙惊呼,太医们闻声赶来。
混乱中,康熙注意到祖母右手指甲缝中有红色粉末,在烛光下闪烁微光。
“皇上,请先回宫休息吧,太皇太后需要静养。”胡太医劝道。
康熙缓缓起身,目光在祖母指甲和枕下徘徊。他点点头,转身离去,心中暗下决心查明真相。
回到乾清宫,康熙立即召见御前侍卫统领和心腹顾问纳兰性德。
“查一查赫舍里皇后生前最后半年的一切活动,特别是与蒙古各部有关的。”康熙低声命令,“切记,此事绝不可外泄。”
纳兰性德敏锐察觉皇帝眼中的异样:“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康熙沉默片刻,道:“朕怀疑……赫舍里的死,或许并非意外。”
纳兰性德倒吸一口冷气。赫舍里是在产下皇子后不久突然病逝的,当时宫中虽有流言……
康熙眼中闪过复杂神色。他知道,这个谜团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宫廷阴谋。
“皇上,这件事涉及太皇太后吗?”纳兰性德试探问。
康熙握紧拳头,指节泛白。“目前还不确定。但祖母临终前特意用契丹语交代,必定另有深意。”
“契丹语……”纳兰性德若有所思,“这语言几乎失传,太皇太后为何要用它?”
“也许……”康熙声音低沉,“她担心有人监听。毕竟,这深宫之中,谁又能完全信任?”
夜色更深了。康熙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慈宁宫的方向。祖母的面容在他脑海中浮现,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此刻仿佛还在紧紧抓着他。
\"从赫舍里那里继承的东西......\"这句话像一道咒语,在他心里不断回响。赫舍里,那个温柔而聪慧的女子,究竟发现了什么秘密?
一阵凉风吹过,康熙打了个寒颤。他想起赫舍里临终前的场景,那时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如今想来格外可疑。
\"皇上,要不要先派人去搜查赫舍里的遗物?\"纳兰性德建议。
康熙摇头:\"不,不能打草惊蛇。这事得暗中进行。你带几个信得过的人,先去查查那段时间进出坤宁宫的所有人。\"
\"奴才遵命。\"纳兰性德退下时,神色凝重。
康熙重新坐回龙案前。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的朱批奏折上,思绪却早已飘远。祖母指甲缝中的红玉粉末,会不会就是密函中提到的那个“红玉令牌”?
天边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但对康熙来说,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他必须在朝会前理清思路,既要维持表面的平静,又要暗中追查真相。
“来人。”康熙唤道。
一个小太监应声而入。“皇上吩咐。”
“去把赫舍里留下的所有物品清单拿来。就说朕要整理一下先皇后遗物。”
“是。”小太监躬身退下。
康熙靠在龙椅上,闭目沉思。他知道,一场关于权力与真相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乾清宫,康熙睁开眼,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不管前方有什么样的危险和阴谋,他都必须揭开这个谜团。不仅为了赫舍里,也为了祖母临终前的嘱托。
朝会上,康熙如常处理政务。但在那些繁琐的奏章和请安声中,他的心思始终萦绕在昨夜的发现上。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里反复推敲:祖母突如其来的中风,那封神秘的密函,契丹语的遗言,还有那抹诡异的红玉粉末。
散朝后,他独自来到御花园。秋天的菊花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康熙伸手抚摸着冰冷的汉白玉栏杆,突然想到赫舍里生前最爱的就是这种花。
\"皇后娘娘当年种的菊花,今年开得特别好。\"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康熙回头,是纳兰性德。\"你来了。\"
\"奴才按您的吩咐,查了一些事情。\"纳兰性德走近,声音压得很低,\"赫舍里皇后去世前一个月,曾多次秘密召见科尔沁部的使者。而且......\"
\"而且什么?\"康熙转过身,目光锐利。
\"而且每次会见后,都会有红衣喇嘛出入坤宁宫。据当时值守的太监说,那些喇嘛行踪诡秘,每次都是深夜来,凌晨走。\"
康熙的心猛地一沉。红衣喇嘛,这是蒙古特有的宗教人士。赫舍里身为皇后,为什么会频繁接触他们?
\"继续查。还有,找到那些曾经服侍过皇后的宫女太监,一个一个审问。\"康熙沉声道,\"但是记住,动作要隐蔽。这件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朕在追查。\"
\"奴才明白。\"纳兰性德犹豫了一下,\"不过皇上,太皇太后那边......\"
\"祖母现在昏迷不醒,你让人密切观察她的状况。\"康熙打断他的话,\"尤其是要注意,有没有人趁机接近她。\"
两人在菊花园中站了许久。康熙看着眼前盛开的花朵,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赫舍里会在密函中提到“红玉令牌”?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去查查内务府的典籍库,看看有没有关于红玉令牌的记载。\"康熙突然说道,\"另外,派人去科尔沁部,暗中打听最近几年可有什么异常之事。\"
\"是。\"纳兰性德领命而去。
康熙独自在园中踱步。他的思绪回到了赫舍里去世那天。当时她确实是产后虚弱,但真的只是普通的病故吗?祖母临终前提到要保护的东西,会不会就藏在赫舍里的遗物中?
暮色渐沉,康熙回到乾清宫。小太监已经将赫舍里的遗物清单呈上。他仔细翻阅,目光在一个不起眼的条目上停住了:一块残缺的玉佩。
\"这块玉佩现在何处?\"康熙问道。
\"回皇上,存放在坤宁宫的珍宝阁中。\"小太监回答。
康熙沉吟片刻:\"你去取来,就说朕要查看。记住,不要惊动任何人。\"
等待的时间里,康熙再次翻开那份清单。他的手指在纸面上轻轻划过,突然发现纸张背面似乎有字迹透过来。他连忙将清单对着烛光细看,果然发现了几行极淡的字迹。
这些字迹显然是被人刻意擦去过的,但依稀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红玉、科尔沁、密约。
康熙的心跳加快了。看来,赫舍里确实发现了什么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关系到整个大清的安危。
小太监很快捧着一个锦盒回来。康熙屏退左右,亲自打开盒子。那是一块残缺的玉佩,通体呈现一种奇异的暗红色,在烛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他仔细端详,突然发现玉佩的断口处,竟然嵌着一些极细的粉末。凑近一看,那颜色和祖母指甲缝中的红玉粉末一模一样!
这一刻,康熙终于明白了什么。赫舍里的死,祖母的警告,还有这块神秘的红玉令牌,一定都指向同一个巨大的阴谋。
夜已深,康熙却毫无睡意。他将玉佩收好,决定第二天亲自前往坤宁宫。有些真相,或许就藏在那里。
第二天一早,康熙便以祭奠先皇后为由,带着几名亲信前往坤宁宫。这座昔日皇后居住的宫殿,如今显得格外冷清。
\"皇上,这里已经封存多年。\"掌事太监小心翼翼地说。
康熙摆摆手:\"打开正殿。朕要亲自看看。\"
正殿内陈设依旧保持着赫舍里生前的模样。康熙的目光在房间内扫视,突然被书案上的一方砚台吸引。那砚台的位置似乎略微偏移,与其他物件的整齐摆放格格不入。
\"你们都退下。\"康熙挥了挥手。
待众人退出后,他走近书案,轻轻转动砚台。伴随着细微的咔哒声,一面墙缓缓移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放着一个檀木盒子。康熙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信笺和一张地图。信笺上详细记录着科尔沁部与俄罗斯使节的秘密往来,而地图上则标注着数个特殊地点,每个地点旁都画着一个小小的红玉图案。
\"原来如此......\"康熙喃喃自语。这些证据表明,有人正在暗中策划分裂蒙古各部,并与俄罗斯勾结。而赫舍里发现了这个阴谋,才会招致杀身之祸。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康熙连忙将东西收好,刚走出暗室,就看见李德全慌张地跑进来。
\"皇上!太皇太后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