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染坊的地窖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林婉如带回的关于刑部卷宗的关键信息,如同在黑暗中擦亮的一根火柴,短暂地照亮了前路,却也更清晰地映出了四周深不见底的悬崖。陈望老掌柜身陷囹圄,墨香斋被封,赵汝成的铁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紧,留给李清河和林婉如的时间和空间,都已所剩无几。
直接营救陈老的计划,风险极高,如同火中取栗,稍有不慎,不仅救不了人,还会将两人彻底暴露,万劫不复。李清河在地窖中踱步,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各种可能性。强攻劫狱是下下之策,利用药物制造混乱伺机营救,虽有一线希望,但对时机、运气以及外部接应的要求都太过苛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满盘皆输。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林婉如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她看着李清河凝重的侧脸,心不断下沉。
李清河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墙角那堆从墨香斋抢运出的、为数不多的行李上,其中,包括几卷他平日用来记录思绪和推演地脉的草纸。他的眼神骤然一凝,一个更加大胆、也更加险峻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或许……我们不必直接去闯那座龙潭虎穴。”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异样的冷静,“赵福抓陈老,目的是为了逼我们现身,是为了撬开我们的嘴。如果我们能让他自顾不暇,甚至让他觉得,动陈老会给他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呢?”
林婉如一怔:“让他自顾不暇?什么意思?”
李清河走到那堆草纸前,翻找出几张,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刑部密室入口惊鸿一瞥中强行记下的信息——那八卦盘禁制的细微特征、瞬间闪现的“甲柒”标记、以及感应到的邪异气息。这些信息,虽非卷宗原件,却是指向核心秘密的钥匙。
“赵汝成的势力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内部绝非铁板一块。”李清河的眼神锐利起来,“他权势熏天,党羽众多,但这些人依附于他,多是出于利益,而非忠诚。利益联盟,最是脆弱。尤其是……当更大的利益,或者致命的威胁出现时。”
他拿起一张草纸,指尖点在上面:“我们手中这些关于刑部密室的线索,虽然不足以直接扳倒赵汝成,但若加以利用,却足以在赵党内部,点燃一把猜忌和恐慌之火!”
林婉如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微微睁大:“你是说……祸水东引?”
“不完全是引祸水,”李清河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是‘送’他们一份大礼。一份让他们内部狗咬狗的大礼。”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并非武力对抗,而是心理战和情报战,目标是赵汝成集团内部的裂痕。
一、 伪造线索,投石问路: 利用手中关于刑部密室禁制与“甲柒”标记的信息,精心伪造几份看似是从某些隐秘渠道流出的“密报”。密报内容不必直接指控赵汝成,而是暗示刑部旧档库深处藏有涉及某些赵党核心官员(如赵福,甚至级别更高者)贪腐、结党、乃至与邪道往来不利证据的卷宗,并点出密室禁制与某种邪术相关,暗示此事若曝光,将引发朝野震动。
二、 选择投送目标: 将这些伪造的“密报”,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分别“送”给几位与赵汝成若即若离、或与赵福有旧怨的官员,以及……那位与赵福有隙的巡城司韩副指挥使!甚至,可以冒险“泄露”一份给已知对赵汝成有所不满的皇室旁支成员。
三、 制造恐慌与猜忌: 这些收到“密报”的人,必然心中惊疑。他们会暗中查证,即便查不到密室具体所在,也会发现刑部旧档库确实戒备异常森严,从而对密报内容将信将疑。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怀疑,这是政敌(可能是赵汝成集团内部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是外部清流)要动手清理门户的信号!为了自保,他们很可能采取行动——或是向赵汝成表忠心以撇清自己,或是暗中调查对手以求抓住把柄,甚至可能先发制人,抛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罪证以转移视线。
四、 扰乱视线,延缓迫害: 当赵党内部因这些来路不明的“密报”而陷入猜忌和内部调查时,赵福必然受到牵连和压力。他抓陈望这本是“小事”,若在此时因急于求成而对陈望动用酷刑,万一弄出人命,很可能被内部对手抓住把柄,放大为“滥用职权、灭口证人”的罪名。在这种情况下,赵福最稳妥的做法,反而是暂时稳住陈望,不敢轻易加害,以便观察风向,应对内部危机。
“此计的关键在于,‘密报’的内容要半真半假,令人难以分辨,投送的目标要精准,时机要恰到好处。”李清河目光灼灼,“我们要让赵党的人自己乱起来,让他们内耗。只要内部一乱,对陈老的迫害自然就会延缓,甚至……可能出现我们趁乱救人的机会!”
林婉如听得心潮澎湃,又觉得心惊肉跳。这个计划,比直接劫狱更加巧妙,也更加凶险。这完全是在刀尖上跳舞,利用的是人心最幽暗的猜忌和恐惧。一旦被对方识破是伪造,或者投送过程中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伪造密报,还要精准投送……我们如何能做到天衣无缝?”林婉如担忧道。
“伪造不难。”李清河拿起笔,“我对那禁制和标记的记忆十分清晰,足以以假乱真。难的是投送渠道和时机。”他沉吟片刻,“我们需要斗笠客前辈的帮助。只有他,才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些东西,送到该送的人手中。而且,必须在赵福即将对陈老动刑的前夕送出,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豪赌。将希望寄托于敌人内部的矛盾和斗笠客神出鬼没的能力之上。但相比于直接劫狱的九死一生,这至少提供了一条看似更有策略性、也更有可能成功的路径。
“就这么办!”林婉如咬了咬牙,眼中闪过决然,“总比坐以待毙强!我去想办法联系斗笠客前辈留下的暗号!”
李清河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立刻伏案疾书,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对官场文牍格式的模糊了解(部分来自苏文轩以往的闲聊),开始精心炮制那几份足以搅动风云的“密报”。每一份的措辞都略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收信人,暗示的侧重点和威胁程度也经过微妙调整,务必使其看起来像是来自不同势力的试探或攻击。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战场在人心,武器是信息与猜疑。
当林婉如通过极其隐秘的方式,将李清河写好的密报和行动计划摘要送出去后,地窖中再次陷入了等待的沉寂。这一次的等待,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煎熬。他们不知道斗笠客能否收到信号,不知道计划能否顺利执行,更不知道,这几张薄薄的纸片,能否真的在赵汝成那看似固若金汤的堡垒中,掀起预期的波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地窖外,青霖城依旧被高压笼罩。而在地窖内,两颗心紧紧悬着,等待着那不知是否会到来的转机。
釜底抽薪,棋行险着。成败与否,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