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亲情守护
实验室的灯光亮至深夜,如同知识海洋中一座孤寂的灯塔。
其他成员在徐卓远的示意下早已离开,空旷的空间里只剩下他和封瑶两人。巨大的白板被复杂的公式和架构图填满,蜿蜒的符号与线条交织,仿佛一幅描绘着未知领域的星图,静谧中涌动着思维的激流。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的醇香,混合着打印墨粉和电子设备运行时散发的、若有若无的臭氧味,共同构成了这方属于探索者的独特领域。
封瑶全神贯注地推导着一个概率分布模型的参数,笔尖在草稿纸上流畅移动,偶尔遇到瓶颈时会微微蹙眉,动作也随之停滞,陷入沉思。徐卓远则坐在她对面的电脑前,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修长的手指在机械键盘上敲击出稳定而迅速的节奏,搭建着初步的代码框架。他偶尔会从代码世界中短暂抽离,目光掠过白板上封瑶书写的那部分——那些笔迹带着一种独特的力与美,或是看向凝神思考的她。每当此时,他眼神深处那簇未曾熄灭的欣赏光芒,便会悄然亮起,如同夜空中最恒定的星辰。
“这里,”封瑶忽然起身,步履轻快地走到白板前,用马克笔在其中一个关键节点画了个醒目的圈,“关于动态信任权重的衰减函数,如果我们放弃线性模型,采用指数衰减,是不是更能精准模拟人类注意力的瞬时聚焦与自然转移过程?”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徐卓远几乎是即刻起身走近,自然地站在她身侧。他身上那股清冽干净的气息,混合着实验室里特有的冷静氛围,隐隐传来。他审视着那个被圈出的公式,沉吟片刻,目光锐利:“直觉很好,可以尝试。但必须引入一个衰减下限作为保护机制,避免系统因过度衰减而完全忽略那些持续存在、虽微弱却可能关键的长期信号。”
“嗯,这个阈值或许可以动态关联上下文的情感强度因子……”封瑶立刻接过话头,顺着他的思路向下延伸,指尖在白板上轻点,勾勒出新的关联线。
两人靠得很近,手臂衣料几乎相触,体温与专注的气息相互交融。他们的思维却在无垠的算法宇宙中激烈碰撞,又在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中奇妙地融合、互补。这种纯粹的、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倾注全部心智的感觉,让封瑶仿佛回到了前世带领顶尖团队攻克技术壁垒的岁月。但此刻的感受又有本质的不同。那时她更多是站在高处的决策者和引领者,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此刻,她是一个平等的探索者,身边还有一个能力卓绝、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胜她一筹的同行者。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源于智力碰撞的兴奋与踏实。
时间在笔尖与键盘的合奏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由浓转淡。当最后一个核心模块的数学逻辑被彻底理顺,代码框架也完成了初步构建,东方的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晨曦微露,为实验室冰冷的设备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暖色。
徐卓远熟练地保存好所有代码文件,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保持姿势而有些僵硬的脖颈,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他转向封瑶,看到她眼底有着淡淡的青影,那是彻夜未眠的印记,但她的眼神却依旧清亮有神,如同被夜雨彻底洗涤过的星辰,闪耀着收获与满足的光芒。
“今天就到这里。”他的声音因长时间缺乏睡眠而带上了一丝微哑,却比平日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像被晨露浸润过,“剩下的具体实现和优化部分,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调试。”
封瑶点头,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自己散落在桌面的草稿纸和笔。长时间的脑力激荡后,一种松弛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四肢百骸,但她的精神却异常充盈,脑海中依然回响着刚才思维碰撞的余韵。
两人并肩走出实验楼。初秋的清晨,空气里带着沁人的凉意,吸入肺腑,让人精神一振。路边的草木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渐亮的天光下闪闪发光。校园还在沉睡,静谧无人,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响。
“饿了吗?”徐卓远忽然开口,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视线落在远处食堂的方向,“食堂这个点应该开始供应早餐了。” 这个提议本身带着一种日常的烟火气,与他平日里那种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感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封瑶微微怔了一下。在她的记忆里,无论是前世模糊的碎片还是此世的有限接触,徐卓远都像是独立于日常琐碎之外的存在,主动提及吃饭这类事情更是罕见。这看似随意的邀请,或许本身也是一种态度的微妙转变。
她随即莞尔,自然地回应:“好,正好有点饿了。”
清晨的食堂人迹寥寥,只有几个窗口冒着腾腾的热气,食物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带来一种朴素的温暖。他们点了最简单的清粥,配了几样清爽的小菜,在靠窗的位置相对而坐。
安静地喝了几口温热的粥,暖意从胃里扩散开来,驱散了熬夜的寒意。封瑶看着对面举止依旧优雅,却在此刻环境中丝毫不显突兀或拘谨的徐卓远,心中那份因“暗物质”谜语而生的、强烈的好奇与探究欲再次浮现。她决定换一种更直接,但也留有余地的方式去触碰那个边界。
“徐卓远,”她放下白色的瓷勺,语气平和如常,目光却带着认真的探询,“你左手上那个疤痕,是怎么来的?”她的视线若有若无地扫过他左手虎口处那道浅淡的、却与周围皮肤纹理不同的痕迹。
徐卓远执筷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连一秒钟都不到。他抬起眼,目光沉静地看向封瑶,那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你果然注意到了”的了然,似乎早已预料到她会问及。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夹起一点脆嫩的腌黄瓜,送入口中,细嚼慢咽之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平淡:
“小时候不小心,被玻璃划的。”
很标准,也很官方的回答,几乎无懈可击。但封瑶没有错过他那一瞬间几乎难以捕捉的停顿,以及他放下筷子后,下意识用右手拇指指腹轻轻摩挲了一下那个疤痕位置的小动作——那是人在回忆或触及某些深层记忆时,无意识的肢体语言。
“是吗?”封瑶语气依旧温和,眼神却带着洞察的力度,仿佛能穿透那层简单的解释,“我看着倒有点像……烫伤,或者某种特殊腐蚀留下的痕迹。”这是她结合了前世一些极其模糊、关于某些特殊实验室意外的记忆碎片,以及此生对他背景的猜测和细致观察后,大胆提出的假设。她故意将可能性引向更不寻常的方向,以期观察他最真实的反应。
徐卓远深邃的眼底终于掠过一丝真正的波澜,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小石子。他沉默地看着封瑶,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平静的表象,直抵灵魂深处,评估着她提问的动机和所知的程度。食堂里安静得能听到远处厨房传来的隐约的冲洗声,以及自己略显加快的心跳。
许久,他才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轻得像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
“封瑶,”他叫她的名字,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警示,却又奇异地混杂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关切,“有时候,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有些领域,一旦踏入,就很难回头。”
这不是否认,更像是一种变相的默认和……善意的提醒。他承认了那疤痕背后有故事,并且这个故事可能涉及他不愿轻易示人的领域。
“但我已经身处在引力场中了,不是吗?”封瑶迎上他的目光,毫不退缩,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浅淡而坚定的笑意,那笑容里有着与她年龄不符的通透与勇气,“了解引力源本身的属性,是确保自身轨迹不被轻易偏转、甚至能够自主导航的第一步。我不喜欢完全未知的牵绊。”
徐卓远凝视着她,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眸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以及她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敢于直面未知的锐气。他似乎在重新评估她,在权衡透露信息的风险与保持沉默的代价。最终,那紧绷的下颌线微微松弛下来,一种近乎无奈的妥协悄然浮现。
“或许有一天,”他移开目光,看向窗外渐亮的天色,天际已被染上淡淡的金红色,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话语却留下了充满无限遐想的余地,“等这片‘暗物质’自己愿意被观测,或者……当观测者具备了足够强大的探测能力时。”
他没有再给出任何具体的信息,但封瑶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确认。他承认了他身上有秘密,这个秘密可能与某种“危险”或“复杂”的过去有关,并且这个秘密,很可能与他们之间那看不见却切实存在的“引力”相互作用有关。这就够了。对于此刻的她而言,确认存在本身,比立刻知晓全部真相更重要。她不再追问,重新拿起勺子,安静地继续喝粥,仿佛刚才那段暗流涌动的对话从未发生。
有些边界,需要尊重。有些答案,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这种在交锋后达成的心照不宣的默契,让清晨食堂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却并不令人尴尬,反而滋生了一种奇特的信任感。
离开食堂,金色的晨曦已然铺满校园。两人在宿舍楼的分岔路口简单道别,各自返回补眠。
封瑶睡得很沉,直到被手机持续的震动吵醒。眯着眼看去,是母亲杨婉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她揉了揉眼睛,接通视频。屏幕上立刻出现母亲杨婉略显憔悴却强打精神的脸庞,眼角的细纹在摄像头下似乎比记忆中更深了些。
“瑶瑶,没打扰你学习吧?”杨婉的声音带着习惯性的小心翼翼,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没有,妈,我刚醒。”封瑶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看起来清醒些,敏锐地捕捉到母亲眉宇间的愁绪,“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没休息好?”
杨婉勉强笑了笑,那笑容带着疲惫:“没什么大事,就是……就是你爸他,昨天又有个推不掉的重要应酬,喝多了,回来得很晚,吐得一塌糊涂……今天早上起来胃不舒服,脸色也差得很,我让他今天别去公司了,他还不听……”
又是这样。熟悉的无力感瞬间攫住了封瑶。前世,父亲封卫国就是这样,为了生意,为了所谓的“人脉”,不断地透支健康,在一次次的应酬中,身体被酒精一点点侵蚀,最终垮掉。而母亲杨婉,性格柔顺,虽担忧不已,却总是劝不住,只能在一次次深夜的等待和无尽的隐忍中,耗尽了心力,眼神也渐渐失去了光彩。那些关于家庭遗憾、关于父母早衰的记忆翻涌上来,让封瑶的心口一阵尖锐的刺痛。
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语气变得异常温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妈,爸爸的身体不是小事,不能总这样下去。你不能总是这样顺着他,惯着他。你的心疼和纵容,有时候反而会害了他。”
杨婉在屏幕那头愣住了。女儿以前虽然也懂事、孝顺,但从未用如此成熟、甚至带着一丝强势和清晰逻辑的口吻和她谈论如何“管理”父亲。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她一时有些无措,嘴唇微张,却不知该说什么。
封瑶继续道,思路清晰:“下次他再去应酬,你提前给他准备好解酒药和暖胃的汤,让他带着。如果他喝多了,你别一个人硬扛着照顾,直接打电话给我,我去说他!或者,你态度就要强硬一点,告诉他这个家需要他健康的身体,让他必须回来吃饭!生意固然重要,但失去了健康,一切归零。妈,你要让他明白,他的健康,对我们这个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基石。”
杨婉听着女儿条理分明的话语,看着她眼中流露出的那种超越年龄的担当和保护欲,心底深处那股一直被压抑的委屈和担忧,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她的眼圈不受控制地微微红了,声音有些哽咽:“可是……瑶瑶,你爸爸他生意上的事,很多身不由己……我说多了,他嫌我烦,也怕影响他……”
“没有什么身不由己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封瑶斩钉截铁地打断母亲,目光灼灼,“妈,这个家是我们三个人的,不是你一个人的付出和忍耐。以前是我太小,不懂事,但现在我长大了。从今天起,我们母女俩要统一战线,一起‘管’着爸爸,守护好我们这个家,好不好?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屏幕那头的杨婉,看着女儿那双通透、坚定、充满了力量的眼睛,仿佛在迷途中看到了引路的灯塔。她一直以来的隐忍和孤单,似乎在这一刻被女儿的话语轻轻抚平。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眼泪终于滑落,但嘴角却努力向上扬起:“好……好,瑶瑶,妈听你的。妈……妈以后不一个人瞎想了,我们娘俩一起。”
挂断视频,封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重生归来,她要弥补的,绝不仅仅是爱情的遗憾,还有亲情的缺口,是前世对父母健康问题的忽视与无力。她要让父母知道,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们全方位保护、不谙世事的孩子,而是已经成长为他们可以依靠、可以并肩作战的家人,是共同守护这个温暖港湾的力量。
这时,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是林薇发来的信息,附带一张校园里金桂盛开的特写照片,桂花簇簇金黄,掩映在翠绿的叶片间,配文洋溢着轻快:「封瑶,午安!桂花都开了,香味真好闻,感觉心情都变好了~ 你今天有什么安排吗?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
阳光正好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形成一道光柱,落在手机屏幕上,将那张桂花照片映得更加明亮温暖。封瑶看着那条充满生活暖意的信息,指尖仿佛能嗅到那甜软的桂花香。她想起清晨与徐卓远那场关于引力与暗物质的、无声却深刻的交锋与默契;想起母亲刚刚那带着依赖和找到支撑的眼神;又想到林薇这简单却真挚的友谊问候。
暗物质的引力,神秘而引人探索;亲情的牵绊,温暖而需要守护;友情的暖阳,简单而弥足珍贵……这几条截然不同、却都与她紧密相连的线,正在她重启的人生画卷上,缓缓交织,勾勒出远比前世更加复杂、也更加充满希望的图景。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又坚定的微笑,指尖在屏幕上轻快地点动,回复林薇:「午安,薇薇。桂花香确实让人心情很好,隔着屏幕都闻到了呢。刚忙完一个阶段,下午正打算去图书馆找几本参考书,一起吧?」
主动珍惜,双向奔赴,无论是知识、情感还是责任。这条重启的路,她走得越来越清晰,脚步也越来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