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的秋收时节,金色的麦浪在田野里翻滚,百姓们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邓艾和王粲站在田埂上,看着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王大人,你看,今年的亩产比去年多了三成,都是你的功劳啊。”邓艾笑着说。
王粲摇了摇头:“邓大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朝廷的政策好,是百姓们勤劳。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他指着远处的水利工程,“咱们修建的水渠,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明年咱们再推广新的粮种,产量还能再提高。”
邓艾点头:“好啊,有你帮忙,雍州的民生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还要在每个屯子建学堂,让孩子们都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
王粲同意了,立刻让人去筹备学堂的事。没过多久,雍州的各个屯子都建起了学堂,孩子们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雍州。
而凉州的姑臧城,马岱正在和士族们商议互市的事。“各位族长,朝廷决定在凉州开设‘汉胡互市’,中原的丝绸、茶叶、铁器,和草原的牛羊、皮毛,都能在这里交易。咱们凉州的士族,可以参与互市,赚取利润,还能为朝廷稳定草原部落做出贡献。”马岱说。
士族们听了,都很开心。安定胡氏的胡遵笑着说:“马将军,这真是个好主意!咱们早就想和草原部落做交易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朝廷支持,咱们肯定积极参与。”
其他士族也纷纷响应,马岱立刻上书长安,请求朝廷派官员来凉州管理互市。刘成和马谡很快就批准了,还派了专门的官员来凉州,制定了互市的规则,确保交易公平公正。
汉胡互市开设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交易。中原的商人带着丝绸、茶叶、铁器,草原的部落带着牛羊、皮毛,在互市上讨价还价,气氛热闹非凡。胡遵通过互市,赚了不少钱,还和草原的乌孙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对马岱说:“马将军,互市不仅让咱们赚了钱,还稳定了草原部落,真是一举两得啊。”
马岱点头:“是啊,只要咱们和草原部落和平相处,互相贸易,凉州就会越来越稳定,季汉的边境也会越来越安全。”
并州的雁门关,赵云也传来了好消息——司马昭的残部在草原上越来越孤立,很多士兵都逃了,只剩下几百人,再也不敢袭扰边境。轲罗延也派使者来雁门关,表示愿意和季汉永远友好,不再支持任何反对季汉的势力。
消息传到长安,刘成和马谡都很开心。“太好了!雍州、凉州、并州都稳定了,东吴也治理得差不多了,季汉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稳定。”刘成笑着说,眼里满是泪水。
马谡点头:“是啊,这都是丞相的遗愿,是各位将军们的努力,是百姓们的支持。现在咱们可以开始制定长远的计划,让季汉越来越强大,让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刘成同意了,和马谡一起制定了“十年发展计划”:一是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科举制,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贤才为国效力;二是加强边疆防御,和草原部落友好相处,确保边境安全;三是发展农业和商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四是修建水利工程和道路,改善民生基础设施。
计划制定后,刘成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百姓们得知后,都很开心,纷纷表示会支持朝廷的政策,努力劳动,为季汉的发展做贡献。
邓艾在雍州推行“十年发展计划”时,李老汉的儿子李秀才也考上了科举,被派回雍州,协助邓艾和王粲治理民生。李秀才对邓艾说:“邓大人,俺一定会好好做事,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邓艾笑着说:“好啊,咱们雍州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夕阳下,雍州的田野里,百姓们还在忙碌着,学堂里的孩子们还在读书,互市上的商人还在交易。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是季汉的新篇。马谡站在长安的城楼上,望着远方,心里满是坚定——他会继续继承诸葛亮的遗愿,和各位将军们一起,守护好季汉的江山,让百姓们过上太平富裕的日子,让季汉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