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洲南部的卑南部落,首领阿力正坐在帐篷里,看着手中的礼物——是孙秀派来的使者送来的,有五十把铁刀、一百石粮食,还有一封密信,承诺“若阿力能说服夷洲南部的土人部落脱离季汉,就封他为‘夷洲土王’,统管所有土人部落”。
阿力的儿子阿勇站在一旁,眼中闪着贪婪的光:“父亲,季汉虽然给咱们带来了农师和种子,却也让咱们缴纳赋税,还强迫咱们的孩子去中原读书,若再这样下去,咱们土人的习俗迟早会被季汉同化!”
阿力叹了口气,抚摸着手中的铁刀——这是土人最需要的物资,季汉虽也给过,却远不如孙秀给的多。“可季汉有马谡的三千兵力驻守夷洲北部,若咱们脱离季汉,恐怕很快就会被平定。”
“孙秀首领说了,他会从儋耳洲派水军支援咱们,还会联络南海的海盗,袭扰季汉的港口,牵制他们的兵力。”阿勇继续劝说,“咱们只需说服泰雅、阿美等部落,一起脱离季汉,就能迫使季汉让步。”
阿力最终还是被“土王”的诱惑打动,点头道:“好!你立刻去联络泰雅、阿美等部落的首领,约定下月十五,咱们同时宣布脱离季汉,不再向季汉缴纳赋税!”
阿勇大喜,立刻起身去联络其他部落。可他不知道,阿美部落的首领阿山早已投靠季汉,得知阿力的计划后,立刻派人去夷洲北部的赤嵌城,向马谡禀报。
马谡接到消息后,心中大惊——夷洲南部的土人部落若全部脱离季汉,夷洲的统治将陷入危机。“立刻率军前往卑南部落!”他下令,率领三千兵力,从赤嵌城出发,向卑南部落进发。
途中,马谡遇到了泰雅部落的首领泰鲁。泰鲁对季汉心存不满,却也不愿与孙秀勾结,看到马谡的军队,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选择归附:“马都护,我愿意协助你们,劝说其他部落不要脱离季汉。”
马谡大喜,让泰鲁带路,很快就抵达卑南部落。阿力得知后,下令关闭部落的大门,加强防御。马谡率军抵达城下,对着城上大喊:“阿力!你勾结孙秀,想要脱离季汉,可知罪?若你现在开城投降,我可以饶你一命,还会给你们部落更多的铁刀和粮食!”
阿力却不愿投降,下令士兵放箭。马谡无奈,只好下令攻城。季汉的士兵配备了诸葛连弩和投石机,城墙上的土人士兵很快就抵挡不住,部落的大门被攻破。
阿勇见大势已去,想要挟持阿力投降,却被阿力察觉,两人在帐篷里厮打起来。阿力一剑刺中阿勇的肩膀,阿勇忍痛反击,斩杀了阿力。“打开帐篷!投降季汉!”阿勇捂着伤口,对士兵们大喊。
帐篷打开,马谡率军进入,安抚土人百姓,释放了被扣押的季汉官员。阿勇跪在马谡面前,羞愧地说:“马都护,是我一时糊涂,才听信了孙秀的谗言,求你饶了卑南部落的百姓。”
马谡扶起阿勇,说:“你能及时醒悟,我可以不追究你的罪责,但你必须承诺,今后永远忠于季汉,不再与任何反叛势力勾结。”
阿勇连连点头,当场发誓。随后,马谡在夷洲南部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策:减免土人部落三年的赋税,提供更多的铁刀和种子,允许土人保留自己的习俗,不再强迫土人的孩子去中原读书。
夷洲南部的土人部落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季汉,只有少数几个部落(阿力的亲信控制的)逃往儋耳洲,投靠了孙秀。夷洲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马谡也开始加强夷洲的防御,防止孙秀再次袭扰。
可马谡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孙秀在儋耳洲的势力越来越大,若不尽快清除,夷洲的稳定仍会受到威胁。他向洛阳上书,建议派更多兵力驻守夷洲,同时加强对南海的监控,防止孙秀再次挑拨土人部落。
诸葛亮接到奏报后,与刘备商议:“夷洲是季汉的南部屏障,绝不能出任何差错。臣建议派关平从南海抽调三千兵力,驻守夷洲南部,协助马谡稳定局势。”
刘备点头同意,关平很快就接到命令。他看着南海渐渐稳定的局势,心中虽有不舍,却也知道夷洲的重要性。“放心,我会尽快平定孙秀,回来与你们共同治理南海。”关平对身边的南海官员说,随后率领三千兵力,乘坐战船,向夷洲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