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和王平带着两万五千人马,急匆匆赶到了街亭。这地方看起来普普通通,就是一条必经之路旁边有座山。王平一下马就指着大路说:“马参军,咱们得赶紧在这里扎营,把路给堵死。这样就算张合带十万兵来,也过不去!”
马谡却眯着眼睛看向旁边那座山,得意地捋着胡子说:“王将军啊,你这就不懂兵法了。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咱们把兵驻扎在山上,等魏军来了,直接冲下去,保管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王平急得直跺脚:“参军大人,您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带啊!这山上要是有个万一,连口水都喝不上,到时候不用魏军打,咱们自己就先乱了!”
“你懂什么!”马谡不高兴了,“我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丞相平时都要请教我兵法,你在这瞎指挥什么?”
两人吵来吵去,最后马谡大手一挥:“这样吧,我给你五千人,你爱在哪儿扎营随你便。我带着两万人上山!”
王平气得直摇头,但也拿马谡没办法,只好带着自己的五千人在山脚下找了个好位置扎营,还特意画了地图,派人快马加鞭给诸葛亮送去。
再说张合这边,带着魏军骑兵一路狂奔。探子来报,说蜀军大将马谡带着人在山上扎营,张合一听,乐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这马谡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这么好的地势不在大路上设防,跑到山上去当山大王?”
他立即下令把整座山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派人守住了山上的水源。这下可好,马谡的两万大军在山上,没水喝,没饭吃,才过了一天就乱成一锅粥。
到了晚上,士兵们渴得实在受不了,成群结队地往山下跑去找水喝。马谡提着剑在营地里大喊大叫:“都给我回来!临阵脱逃者斩!”可是渴疯了的士兵哪还管这个,跑得更快了。
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山下突然传来震天的战鼓声。原来是王平带着他的五千人在那儿敲锣打鼓,装出千军万马的样子。张合在黑暗中看不清楚,还真以为蜀军援兵到了,没敢轻举妄动。
马谡在山上急得团团转,这时候他才想起王平的话,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眼看天快亮了,他咬咬牙,带着剩下的士兵往山下冲,想杀出一条血路。
张合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指挥魏军就要围上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面“高”字大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高顺带着五千陷阵营及时赶到了。这些士兵个个穿着重甲,手持长戟,走起路来地动山摇。
张合一看这阵势,心里直打鼓。他试着派骑兵去冲了几次,可是陷阵营的阵型纹丝不动,长戟像刺猬的刺一样密密麻麻地指着外面。
高顺在阵中不慌不忙地指挥:“前排放下盾牌,后排弓箭手准备!”然后又对马谡喊:“马参军,快带着你的人到我阵后来!”
马谡这会儿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连滚带爬地带着残兵败将躲到陷阵营后面。张合见占不到便宜,又怕诸葛亮的大军随时会到,只好悻悻地退兵十里。
这一仗虽然没丢掉街亭,可是马谡的两万大军损失了将近一半。消息传到诸葛亮那里,把他气得直拍桌子:“这个马谡,真是辜负了我对他的信任!”
几天后,马谡灰头土脸地回到大营,扑通一声跪在诸葛亮面前:“丞相,我错了!我不该不听王平将军的劝告...”
诸葛亮看着马谡那副狼狈样,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叹了口气说:“幼常啊幼常,你知道你这一时糊涂,差点坏了北伐大计吗?”
马谡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学生知错了,请丞相责罚!”
帐中的将领们都以为诸葛亮这次肯定要重罚马谡,没想到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却说:“罢了,既然你知道错了,这次就给你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降为参军,留在中军听用。”
赵云在一旁忍不住说:“丞相,这处罚是不是太轻了?”
诸葛亮摇摇头:“马谡虽然犯了错,但确实是个人才。咱们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他又对马谡说:“不过你要记住这次的教训。为将者不仅要熟读兵书,更要懂得随机应变。从今天起,你就跟在我身边,好好学着点。”
马谡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磕头:“谢丞相不杀之恩!学生一定痛改前非!”
这场街亭风波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马谡虽然吃了大亏,但也确实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老老实实地跟在诸葛亮身边,再也不敢自作主张了。
而诸葛亮虽然表面上很平静,心里却在暗暗发愁:经过这么一闹,北伐的最佳战机已经错过,司马懿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