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皎兰集团这艘商业巨轮的体量已然膨胀到一个惊人的程度。
旗下业务横跨食品饮料、电子科技、计算机销售、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海外资源等多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彼此之间虽然偶有协同。
但更多的像是在各自为战,管理链条过长,资源调配效率低下,内部甚至开始出现一些沟通不畅和资源争夺的苗头。
诛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大企业病”的潜在风险。
他知道,若不能及时进行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和架构调整,这艘他亲手打造的巨轮,很可能因为内部的臃肿和低效而逐渐失去动力,甚至在未来的风浪中倾覆。
必须未雨绸缪,主动求变。
几天后,一场关乎集团未来命运的最高级别战略会议,在北京总部顶层的专用会议室召开。
与会者除了诛皎、陈兰兰、诛华、诛兴等家族核心成员外,还包括了各大业务板块的负责人以及集团总部的核心高管和法律顾问。
会议室的气氛庄重而严肃。
诛皎没有绕任何圈子,直接抛出了会议的核心议题。
“今天召集大家,只为一件事——对我们皎兰集团,进行一场彻底的、伤筋动骨的组织架构变革。”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管,声音沉稳而有力。
“我们的摊子铺得太大,业务太杂,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再这样下去,不用等外部竞争,我们自己就会先乱起来。”
负责百家食品板块的老臣,一位跟随诛皎多年的王副总,微微皱眉,开口道。
“董事长,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是,架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涉及到权力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恐怕会引起不小的震荡啊。”
诛皎点了点头。
“震荡不可避免。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不能等到问题积重难返时再动手,那时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他示意助手将一份厚厚的、装帧精美的方案书分发给每一位与会者。
封面上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关于组建“皎兰国际控股集团”暨业务板块重组方案》。
“这是我的初步构想。”诛皎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笔。
“第一步,成立‘皎兰国际控股集团’,作为整个商业帝国的最高母公司,负责战略投资、资本运作、风险控制和核心高管任命。不再直接经营具体业务。”
他在白板顶端写下了“皎兰国际控股集团”几个字。
“第二步,对现有庞杂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成立多家专业化、独立运营的子公司。”
他的笔在白板上快速移动,写下一个个新的公司名称和其核心业务。
“第一, ‘百家实业集团’。整合目前所有的食品加工、农产品贸易、以及南洋的食品生产基地,专注于大消费领域。”
“第二, ‘兴华科技集团’。整合现有的计算机代理销售业务、汉字处理系统业务、以及刚刚启动的‘盘古’、‘女娲’计划,专注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
“第三, ‘皎兰地产集团’。整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地产项目和相关团队,专注于房地产开发与运营。”
“第四, ‘海外资源投资公司’。整合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资产,以及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获取的其他海外资源类资产,专注于全球资源领域的投资与开发。”
“第五, ‘皎兰资本’。整合集团旗下的金融投资业务,包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等,专注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和价值发现。”
每写下一条,台下就传来一阵低声的议论和恍然的声音。
这套架构清晰明了,将原本交织混乱的业务条线,清晰地划分开来,权责分明。
“第三步,”诛皎放下笔,环视众人,“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控股集团对各子公司实行‘战略控股+财务考核’的管理模式。集团总部负责定方向、投资金、考核结果。而具体的人、财、物管理权,以及日常经营决策权,全部下放给各子公司!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这意味着极大的放权!
各子公司的负责人,将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当然,权力下放,不等于放任自流。”诛皎语气转为严肃,“控股集团会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财务审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于连续不能达成业绩目标或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子公司负责人,控股集团有权随时撤换!”
胡萝卜加大棒,清晰无比。
原本还有些疑虑和担忧的各板块负责人,此刻眼中大多闪烁起兴奋的光芒。
更大的自主权,意味着更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更直接的压力和责任。
“此外,”诛皎看向法律顾问团队,“立即启动所有相关公司的法律变更、股权梳理和注册手续。务必做到产权清晰,架构合法,为未来的资本运作和独立上市打好基础。”
“明白,董事长,我们立刻组建专项工作组。”法律顾问负责人立刻应道。
诛皎最后将目光投向长子诛华。
“华儿,控股集团的首任总裁,由你担任。你的任务是搭建好控股集团的班子,理顺管理机制,协调各子公司资源,确保集团战略的贯彻执行。”
诛华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深吸一口气,郑重起身。
“是,父亲!我一定竭尽全力!”
“兴儿,”诛皎又看向次子,“兴华科技集团,由你全权负责。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啃下硬骨头,把我们的‘中国芯’和‘中国系统’搞出来!”
“是!”诛兴的回答简短而有力,充满了技术狂人的执着。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对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细化。
当夜幕降临,会议终于结束时,每一位走出会议室的高管,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昂扬的斗志。
他们知道,皎兰集团即将迎来一次涅盘重生。
旧的、臃肿的躯壳将被打破,一个权责清晰、反应敏捷、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商业巨擘,即将诞生。
接下来的几个月,整个皎兰体系陷入了一片繁忙而有序的调整之中。
法律文件的变更、资产的划转、人员的重新任命、管理制度的重建……各项工作在诛皎的坐镇指挥和诛华的统筹协调下,快速推进。
当“皎兰国际控股集团”的崭新牌匾,在北京总部大楼门前正式挂起时,标志着诛皎的商业帝国,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换代。
架构已然清晰,权责已然分明。
一艘经过彻底改造、装备更精良、分工更明确的商业航母编队,正式集结完毕,准备驶向更广阔的深海,迎接更大的风浪与荣耀。
而这一切,都源于诛皎那永不满足、永远前瞻的远见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