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把最后一捆柴禾扔到三轮车斗里,擦了把汗,朝地上啐了一口。
“狗日的天,黑得真快。”
刘梅系好裤腰带从玉米地里钻出来,屁股上还沾着几根枯草:“赶紧的吧,再磨蹭天彻底黑了,这路可不好走。”
“刚才是谁非要钻玉米地的?现在知道急了?”张国庆嘿嘿笑着,伸手在老婆屁股上捏了一把,“骚货,天黑怕啥,又不是没走过夜路。”
刘梅一巴掌拍开他的手:“去你的!这路段邪门你又不是不知道,上月老王头半夜从这里过,回去就病了三五天,说是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了。”
“老王头那老眼昏花的,能看清个啥。”张国庆不以为然,发动了三轮车。
发动机突突作响,打破了乡间傍晚的宁静。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只剩下天边一抹暗红色的余晖,像是干涸的血迹。路两旁的杨树高高耸立,在渐暗的天色中如同一个个默立的鬼影。
三轮车驶出田间小路,拐上主干道。这是一条年久失修的柏油路,坑坑洼洼,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在黑夜里显得格外阴森。
刘梅裹紧了外套,往丈夫身边靠了靠:“开快点,这路段让我脊背发凉。”
张国庆一只手把着方向盘,另一只手不老实地摸向妻子的大腿:“怕啥,有爷在呢。要不咱停车再来一次?黑灯瞎火的,刺激...”
“刺激你个鬼!”刘梅狠狠掐了他胳膊一下,“这路段你敢停车?不要命了?”
张国庆讪讪地收回手,正要说什么,突然减慢了车速。
“咋了?”刘梅问。
“前面好像有人招手。”张国庆眯着眼睛看向前方。
在车灯照射范围内,果然有个模糊的人影站在路边,一只手臂举着,似乎在请求搭车。人影站在一棵大杨树的阴影下,看不清楚面容。
“这都天黑了,在这荒郊野外的...”刘梅犹豫了一下,“别停了,万一是抢劫的呢?”
“一个瘦巴巴的人影,能抢得过咱俩?”张国庆不以为然,“再说这荒郊野岭的,把人撂这儿也不合适。”
车越开越近,那人影依然站在原地,举着手臂,一动不动。
离得近了,他们才看清那是个干瘦的老太太,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旧式布衣,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脸上皱纹纵横,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最奇怪的是,这大晚上的,她居然戴着一副老式墨镜,遮住了大半张脸。
车在老太太面前停下。
“大娘,这么晚了,您去哪啊?”张国庆探出头问。
老太太缓缓放下手臂,嘴唇蠕动了几下,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去前面的村。”
“上车吧,捎您一段。”张国庆说道。
老太太点了点头,动作僵硬地走向车斗。张国庆赶紧下车,想扶她一把,却发现老太太轻飘飘的,根本没用力就上去了。
“谢谢。”老太太说完这两个字,就蜷缩在车斗角落里,不再出声。
张国庆回到驾驶座,三轮车继续前进。
“怪瘆人的,”刘梅压低声音,“那老太太大晚上戴个墨镜,看得见路吗?”
“可能眼睛有病,怕光吧。”张国庆不以为意,“农村这样的老人多了去了。”
刘梅回头瞥了一眼,老太太蜷缩在车斗角落,低垂着头,一动不动。柴禾随着车的颠簸不时抖动,但那老太太却稳如磐石,丝毫没有因为颠簸而摇晃。
车开出去约莫一里地,刘梅突然想起什么,脸色变得苍白。
“国庆...”她声音发抖,“你刚才停车时,注意到没有...”
“注意到啥?”
“那老太太...她没有影子...”刘梅的声音几乎变成了气声,“车灯那么亮,照在她身上,但她脚下...什么都没有...”
张国庆一愣,随即强笑道:“胡说什么呢!肯定是天黑你看错了。”
话虽这么说,他却不由自主地瞥向后视镜。镜子里只能看到车斗里的柴禾,看不到老太太的身影。
“你看!后视镜里照不出她!”刘梅抓住了丈夫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他肉里。
张国庆心里也毛了,但还是强装镇定:“破镜子角度不对,照不到正常。你别自己吓自己。”
正说着,忽然听到车斗里传来轻微的咳嗽声。
两人顿时噤声,屏息倾听。
但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风声,再也没有别的声音。
又开出一段路,张国庆忍不住了,小声对妻子说:“你回头看看,那老太太还在不?”
刘梅壮着胆子,慢慢转过头去。
车斗里,柴禾堆在一旁,老太太依然蜷缩在角落,低垂着头。忽然,老太太抬起头,转向刘梅的方向。墨镜在黑暗中反射不出任何光线,就像两个黑洞。
刘梅吓得猛地转回头,心脏狂跳:“在...她在看我...”
张国庆咽了口唾沫,额头上渗出冷汗。
这时,他们经过路旁的一个水洼。三轮车颠簸了一下,车灯照向水面的一瞬间,张国庆清楚地看到水中的倒影——车上只有柴禾,根本没有老太太的身影!
他猛地踩刹车,三轮车戛然而止。
“怎么了?”刘梅惊慌地问。
张国庆没有回答,直接跳下车,看向车斗。
老太太依然蜷缩在那里,一动不动。
“大娘...”张国庆声音发干,“您...您到底要去哪个村?”
老太太缓缓抬起头,墨镜对着张国庆的方向:“就在前面,不远了。”
她的声音飘忽不定,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张国庆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这大晚上的,您一个人不安全,要不我把您送到家门口?”
老太太缓缓摇头:“不用了,就在前面路口下。”
张国庆手心全是汗。
“怎么办?”刘梅带着哭腔问。
“能怎么办?总不能把人撂半路吧?”张国庆咬牙,“马上到路口了,把她放下咱们赶紧走。”
三轮车继续前进,两人都不再说话,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终于,看到了前面的路口。张国庆长舒一口气,减缓车速。
“大娘,路口到了。”他回头喊道。
没有回应。
张国庆停下车,再次回头看去,顿时浑身冰凉——车斗里空空如也,只有那捆柴禾静静地躺在那里。
老太太不见了。
“人呢?”刘梅惊恐地问。
“不...不知道...”张国庆结结巴巴地说,“没见她下车啊...”
两人僵在原地,不敢动弹。四周一片死寂,连虫鸣声都没有。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更添几分诡异。
“走!快走!”刘梅突然尖叫。
张国庆猛地发动车子,三轮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颠簸在坑洼的路面上。
开了足足五分钟,两人才稍稍平静下来。
“是不是中途跳车了?”张国庆喘着气问。
“可能吧...”刘梅不确定地说,“反正消失了就好。”
正说着,忽然听到车斗里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
两人的血液几乎凝固了。
张国庆颤抖着看向后视镜,镜子里依然只有柴禾的影子。
但咳嗽声确实是从车斗里传来的。
“加速!赶紧回家!”刘梅带着哭腔催促。
三轮车轰鸣着在乡间道路上飞驰,终于,看到了村口的灯光。两人稍稍安心了一些。
到家了,张国庆把车直接开进院子,猛地关掉发动机。
两人跳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车斗。
除了那捆柴禾,什么也没有。
“真是活见鬼了...”张国庆喃喃自语。
刘梅突然指着柴禾:“那是什么?”
在柴禾缝隙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微微反光。张国庆壮着胆子走上前,从柴禾中抽出一副老式墨镜。
正是那个老太太戴的墨镜。
他像被烫到一样把墨镜扔在地上,连退几步。
“烧了它!快烧了它!”刘梅尖叫着。
张国庆找来打火机,点燃一些干草,将墨镜扔进火堆。墨镜在火中扭曲变形,发出刺鼻的气味。
看着墨镜化为灰烬,两人才稍稍安心。
“没事了,烧了就没事了。”张国庆搂住发抖的妻子。
这一夜,两人没敢熄灯,相拥而眠,稍有动静就会惊醒。
好在,一夜无事。
第二天早晨,阳光照进院子,昨晚的恐惧似乎也随之消散。
“就是个迷路的老太太,中途下车了我们没注意。”张国庆一边吃早饭一边说,“那墨镜可能就是不小心掉车上的。”
刘梅点点头,但眼神中仍有不安:“今晚你别出车了,早点回来。”
“知道。”张国庆答应着,出门前在老婆屁股上拍了一把,“晚上洗干净等我。”
“死相!”刘梅笑骂着,心情轻松了许多。
一天平静地过去。傍晚时分,张国庆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几个工友约他去喝酒,他想起昨晚的事和妻子的嘱咐,婉拒了。
“哟,国庆哥现在成了妻管严了?”工友打趣道。
“放屁!老子是一家之主!”张国庆嘴上强硬,但还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太阳又快落山了,天空渐渐暗下来。张国庆骑着三轮车,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
又到了昨天遇到老太太的路段。
张国庆警惕地观察着路边,什么也没有。他长舒一口气,看来昨天真是自己想多了。
正想着,忽然看到前方路边有个模糊的人影。
张国庆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车开近了些,看清那是个年轻姑娘,穿着时髦,脚边放着一个行李箱,正焦急地张望着。
看到三轮车,姑娘连忙招手。
张国庆减慢车速,犹豫着要不要停。
“大哥,能捎我一段吗?”姑娘走近些,声音清脆,“我去前面的村子,找亲戚,但走错路了。”
姑娘二十出头的样子,长得挺水灵,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了。
张国庆放下心来:“上车吧,捎你一段。”
姑娘高兴地把行李箱搬上车斗,自己也爬了上去:“谢谢大哥!”
车继续前进。有了昨天的经历,张国庆多了个心眼,不时瞥向后视镜。镜子里能看到姑娘坐在车斗里,玩着手机,一切正常。
张国庆自嘲地笑了笑,真是被昨天吓出毛病了,看谁都像鬼。
开了约莫十分钟,姑娘突然敲了敲驾驶座的后窗。
“大哥,能停一下吗?我想解手。”姑娘不好意思地说。
张国庆停下车,姑娘跳下车,快步走向路边的树林。
等待的时候,张国庆无意中看向车斗里的行李箱,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这荒郊野岭的,一个年轻姑娘独自一人,还带着行李箱?而且这行李箱看起来十分老旧,像是几十年前的款式,与姑娘时髦的打扮很不相配。
正想着,姑娘回来了,重新爬上车斗。
车继续前进。
又开出一段路,张国庆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后视镜,顿时浑身一凉。
镜子里,车斗是空的。
根本没有姑娘的身影!
张国庆猛地刹车,回头看去。
姑娘明明就坐在车斗里,疑惑地问:“大哥,怎么了?”
“没...没什么...”张国庆结结巴巴地说,转回头,心跳如鼓。
他再次看向后视镜,镜子里依然空无一物。
张国庆的手开始发抖,他强装镇定,继续开车,但速度明显加快了。
“大哥,您开慢点,颠得难受。”姑娘说。
张国庆不理睬,反而踩油门加速。
终于看到村口的灯光了,张国庆几乎要哭出来。
到了村口,他停下车,回头刚要说“到了”,却顿时目瞪口呆。
车斗里空无一人,只有那个老旧行李箱静静地立在中间。
姑娘不见了。
张国庆连滚带爬地跳下车,绕着三轮车转了好几圈,确实没有人。
他颤抖着看向那个行李箱,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拎了下来。箱子很轻,似乎里面没装什么东西。
张国庆把箱子放在路边,跳上车就要走。但开出几步,又停了下来。万一那姑娘真是有什么急事,把人家行李丢了也不合适。
他返回去,决定打开箱子看看有没有联系方式。
箱子上没有锁,张国庆轻轻一掀就打开了。
里面只有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深蓝色旧式布衣,和一副老式墨镜。
正是昨天那个老太太戴的墨镜!
张国庆惨叫一声,连滚带爬地跑回车上,发疯似的开回家。
回到家,他语无伦次地把经历告诉了刘梅。两人抱着发抖,不知如何是好。
“那箱子呢?”刘梅问。
“扔在村口了。”张国庆说。
“你去把它捡回来,万一里面有什么...”
“我不去!死也不去!”
最终,在刘梅的坚持下,张国庆叫上了邻居老王头,两人一起回到村口。
行李箱不见了。
“你看,我就说你是眼花。”老王头抱怨道,“大晚上的折腾我老头子。”
张国庆有苦说不出,只好道歉。
这一夜,两人又没睡好。任何一点声响都会让他们惊醒。
第三天,张国庆决定绕远路回家,宁可多走十里路,也不经过那段邪门的路。
绕路虽然远,但一路平安无事。张国庆心情轻松了许多,甚至还哼起了小调。
然而,就在他快到家时,看到路边蹲着一个小男孩,正在哭泣。
张国庆本能地减速,但立即想起前两天的经历,又加速想要离开。
“叔叔!”男孩抬起头,脸上挂着泪珠,“我迷路了,能带我回家吗?”
张国庆狠心不理,继续开车。
从后视镜里,他看到男孩绝望的表情,心又软了。万一是真的迷路的孩子呢?这大晚上的,出事怎么办?
他叹了口气,调转车头返回。
“小朋友,你家在哪?”张国庆问。
“就在前面的村子。”男孩指着张国庆家的方向。
“上车吧,捎你一段。”
男孩破涕为笑,爬上车斗。
这次张国庆留了个心眼,不时回头直接查看,而不是依靠后视镜。男孩安静地坐在车斗里,看起来很正常。
但开着开着,张国庆突然感到一阵寒意——发动机的声音似乎变小了,风声也听不见了,整个世界变得异常安静。
他猛地回头,男孩正低着头,玩弄着自己的手指。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张国庆问,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
男孩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没有名字。”
张国庆心中一凛,强作镇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啊。”
男孩突然咧嘴笑了,笑容异常诡异:“叔叔,你的车后视镜为什么照不出我?”
张国庆手一抖,三轮车差点冲进路沟。他稳住方向盘,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你...你到底是什么?”
男孩不答,只是笑,笑声越来越尖利。
张国庆发疯似的加速,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狂奔。终于看到自家院门,他直接撞开门冲了进去,甚至来不及熄火就跳下车。
“梅!梅!出来了!”他尖叫着。
刘梅从屋里跑出来,看到丈夫惨白的脸,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两人颤抖着看向车斗。
车斗里空无一人。
但在车斗底板上,放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深蓝色布衣,上面摆着一副老式墨镜。
张国庆瘫软在地,几乎晕厥。
刘梅壮着胆子,拿起一根长竹竿,将衣服和墨镜挑起来,扔进铁桶里,倒上汽油,点燃。
火焰腾空而起,发出噼啪声。在火光中,他们似乎听到了一声遥远的叹息。
这一次,他们决定请人来帮忙。第二天,刘梅从邻村请来了一位据说懂行的老先生。
老先生听了他们的经历,又查看了三轮车,眉头紧锁。
“你们撞上的不是同一个,而是一类。”老先生说,“它们不是鬼,更像是一种‘残留’,是某些强烈情感或记忆在特定地段的凝聚体。它们没有恶意,只是不断重复某个行为模式——在这段路上搭车。”
“为什么缠上我们?”张国庆问。
“不是缠上你们,是你们碰巧遇到了。”老先生说,“它们需要被看到,被承认,然后才能安息。你们越是害怕,它们就越是会找上你们,因为它们需要完成自己的‘旅程’。”
“那怎么办?”
“下次如果再遇到,不要害怕,完成你们的承诺,把它们送到目的地。”老先生说,“它们不会伤害你们,只是需要帮助。”
张国庆和刘梅面面相觑,将信将疑。
当夜幕再次降临时,两人决定一起出车,直面恐惧。
他们故意选择在天黑后经过那段路,车速放得很慢。
果然,在相同路段,又看到了一个身影。这次是个中年男子,穿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作服。
张国庆停车,摇下车窗:“要搭车吗?”
男子点头,沉默地上了车斗。
这一次,张国庆和刘梅没有回头看,也没有查看后视镜,只是平静地开着车。
到了路口,张国庆停车:“到了。”
回头看去,车斗里已经空无一人。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此后,他们偶尔还会在夜间遇到搭车人,但不再害怕,总是平静地载上一程,到点下车。
渐渐地,搭车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直到完全消失。
夏去秋来,那段路恢复了寻常,夜晚只剩下风声和虫鸣。
有时张国庆和刘梅还会聊起那段经历,语气中不再有恐惧,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怀念。
一个凉爽的秋夜,两人开车回家,三轮车行驶在宁静的乡间道路上。刘梅靠在丈夫肩上,突然说:“其实它们也挺可怜的,一直在路上徘徊。”
张国庆点头:“是啊,不知道它们到底在寻找什么。”
“也许只是想回家吧。”刘梅轻声说。
车灯照亮前方的路,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露出,洒下银辉。路旁的杨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点头致意。
世间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事物,它们如同夜风中的低语,似真似幻,来了又去。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倾听,并且理解。
恐惧源于未知,而平静来自接纳。在那条普通的乡间道路上,张国庆和刘梅学会了与神秘共存,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夜色渐深,三轮车驶向温暖的家的方向,消失在道路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