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眠带着沈枝和妞妞一起去首都的时候,秦大河还有些不放心,姜雨眠让他一起跟着去,他又不敢去。
“算了算了,地里那么多活呢,离不开人的。”
村里现在实行的是一半挣工分,一半包产到户,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
他们家本来就是分的地比较多,但是干活的人少。
沈枝再一走,那么多地就他一个人干活了,他要是也走了,咋办啊。
秦大河觉得自己最擅长的还是种地,每天在地里干活,看着庄稼播种,施肥,成长,到硕果累累,收割,粮食入仓。
他心里踏实。
沈枝上了火车之后,趴在窗边和他摆手,“回吧,要是妞妞适应不了首都的学校,我们还是会回来的。”
站在一旁的妞妞,一转眼都快长成大姑娘了,梳着两条麻花辫,穿着姜雨眠从首都给她买的碎花裙。
有些气鼓鼓的跺了跺脚,“哼,你们小瞧我,你们都小瞧我!”
“等着吧,我一定会通过测试,我一定要留在首都。”
婶婶都说了,首都这两年的发展就很快,还有地铁,飞机场,这些都是她没见过的。
以前小学里的老师,就有一个是首都下乡的知青。
妞妞最喜欢听她讲关于首都的事情了,觉得那就是最好的地方,她一定要去看一看。
妞妞转身看到坐在卧铺床上的姜雨眠,走过去坐在她身边,直接把小脸贴在了她的手臂上。
“婶婶,我一定会争气好好学的。”
和小时候一样,她还是很喜欢粘着姜雨眠。
她现在还模糊的记得,那年过年的时候,她坐在婶婶的炕上,听婶婶讲故事,教她和安安宁宁认字。
婶婶夸她特别聪明,一教就会。
这些年,她也没有让婶婶失望,次次考试都是第一。
婶婶给她寄的书,她全部都看完了。
姜雨眠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哎呦,怎么还哭鼻子了,快把眼泪擦一擦,要是把眼睛哭红了,等安安宁宁见到,你这个姐姐的威严可就立不住了。”
被姜雨眠这么一调侃,妞妞有些不好意思的羞红了小脸。
赶紧伸手擦了擦眼泪,就专心的听姜雨眠给她讲课。
沈枝回到车厢里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就觉得格外的欣慰。
一天一夜的火车终于到了首都,姜保军早早就开车来车站接了。
“知道你今天回来,我特意请了假过来接你,秦川打了好几次电话,嘱咐我。”
“他就是乱心则乱,也不想想,这两年你都往返多少趟了。”
姜雨眠赶紧给沈枝做了介绍,“这是我哥哥,姜保军,这是我婆家嫂嫂,这是侄女秦佑欢。”
姜保军一听这名字,忍不住的多看两眼这个小姑娘。
“这名字一听,就是安安宁宁的姐姐。”
妞妞就特别高兴,当初婶婶给她取名字让她选的时候,她就很喜欢这个名字。
车缓缓离开车站,一路开过去。
沈枝和妞妞俩人靠在车窗旁边看着外面,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既视感。
她们一直在村里生活,也就过年的时候会去蓉城家属院。
最多也就是见见军区里的一些建筑,要不就是家属院的筒子楼。
没想到,现在的首都已经到处都是高楼了,街上人来人往的,特别热闹。
甚至还可以看到有人推着手推车在卖东西,惊得沈枝都不敢说话,扭头看向姜雨眠。
“这,这行吗?”
其实,姜雨眠发现最近两年,在个体户经营上的管理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
但是暂时还没有允许个体户经营的文件出来,所以,基本管理属于,时严时松。
知青回城后,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就算是街道办的临时工,每天都有无数人的人在排队。
所以,有些在家的待业青年不想混吃等死,就得自谋生路。
胆子大的,早就开始下手开始干了。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在观望风向。
姜雨眠简单解释之后,沈枝就开始着重观察这些,然后在心底盘算着,如果她要干的话,能干点啥?
自己有没有那个胆量和勇气?
现在工作那么难找,她来了首都肯定不能只靠着姜雨眠养活啊。
等车一路开到胡同口,她们提着行李进院的时候,沈枝就悄悄的和姜雨眠说道。
“眠眠,我想好了,现在天热,我可以做凉菜卖,等到天冷一些,我就卖包子,等到冬天,包子,烤红薯,都可以。”
现在还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具体要怎么干,她还得再琢磨琢磨。
没事儿,得去街上溜达溜达。
看看这边市场上,食材什么价格,人家卖东西怎么定价,怎么卖,什么地方允许卖。
这个政策又是怎么样的,都得琢磨清楚。
她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都是亮的,“眠眠,嫂子没啥文化,不太懂,但是,按照你之前教的,嫂子这么琢磨,没问题吧?”
姜雨眠听着她说的这些,笑着侧眸看向秦母,“娘,现在你还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