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姜雨眠按照阮曼的叮嘱,带着秦父先去做了检查。
一整套流程走完,折腾了大半夜,还得等检查结果。
一回生二回熟,第三天去拿结果的时候,姜雨眠直接就带着秦母和秦大河去做检查了。
两人看着姜雨眠忙里忙外的,按着东西跑来跑去,不知道她这是在干啥。
只能有些拘束的站在走廊上,尽量贴着墙边站,生怕给来来往往的医务人员,添麻烦。
一直到姜雨眠走过来,伸手搀扶着秦母。
“走吧,你们俩也检查一下。”
秦母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不用检查,我身子骨好着呢!”
来都来了,要是不检查一下,等秦川回来问她怎么办,她怎么回答。
姜雨眠连哄带骗的带着他们也去做了检查。
等一系列检查做完之后,秦父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
“身上多处弹片,不过,都是可以取出来的。你们商量一下,要不要做手术。”
秦母一听到手术都吓懵了。
老一辈人对这个手术的认知就是,躺在那里人家要给他开膛破肚了。
秦大河也没想到,这检查完就得做手术啊,这,这还能回家吗?
秦父今天没来,在家陪安安宁宁玩呢。
回去的路上,秦母和秦大河感觉走路都慢吞吞的,好几次都欲言又止的,想说话,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直到回到家之后,姜雨眠把所有的检查结果一一念给他们听。
“医生是建议要手术的,爹身上那些弹片,其实问题不大,如只是当初没条件能及时取出来。”
“这些年,动不动腿疼,身上疼,就是因为有弹片在身体里。”
村里那种医疗条件,前几年农村的赤脚大夫还只会用草药糊上去止血呢,这两年,镇上才有了卫生所。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小问题硬拖成了大问题,到最后,无法根治。
秦父一听说要手术,心里就怕的不行,比起害怕,他更担心的还是,“那得要好多钱吧?”
“反正我都熬这么多年了,无所谓了,不治了不治了。”
说着,他就赶紧指挥秦大河,“快去收拾东西,咱们今天就买票回去。”
秦大河应了一声就准备往屋里走,被姜雨眠拦了下来。
“爹,娘,这个手术不是一定要开膛破肚的,比如爹的腿里有弹片,就化开一个小口子,把弹片取出来,而且,也不是每一处都能取出来。”
“安安宁宁还这么小,这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爹,你手术后就和娘在这里住下来,好好养一养身体,也跟着我们享享福。”
这……
一听说还得住下来养身子,秦父就更不同意了。
“不行不行,孩儿他娘,咱们不能再这里给他们夫妻俩添麻烦,走,咱们走。”
这次,他说了好一会儿,秦母也没有什么反应。
一直到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秦母身上,她颤颤巍巍的伸出手,姜雨眠赶紧把自己的手递了过去。
“孩子,这些事情,我们也不懂,你识字有文化,你说要不要做这个,啥手术啊?”
“这做完,得养多久啊?”
姜雨眠拿着检查单一点点和他们解释,“这几处让爹整日疼到没办法入睡的地方,肯定得做手术,我看了检查单,没有伤及肺腑的,基本都在后背和腿上。”
“手术后,养个半年,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是减少疼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是没问题的。”
姜雨眠知道,二老的担忧。
怕万一这个啥手术,一个治不好,秦父再交代在这里了。
秦母怕自己没办法回去跟秦家的族人交代,也害怕等秦川回来,姜雨眠没办法跟他交代。
她忧心忡忡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大哥,最近地里的活还忙吗?”
秦大河摇了摇头,“我们来的时候,农忙已经过去了,要不然,大队长也不能给我们批条子。”
“只是不回去干活挣工分,年底分粮的时候,肯定得少不少呢。”
虽然家里有余钱,不用担心这个。
不过,越是如此,秦大河反而就更担心,担心媳妇儿她自己在家,带着俩孩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欺负她。
村里那些长舌妇,整天坐在一起聊天,都是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万一在跑到媳妇儿面前搅合搅合。
他就担心,别出来一趟,等回去的时候,他媳妇儿和孩子都没了。
姜雨眠看出他们的担忧,“秦川一般出任务也就是一周左右,要不我们等他回来,让他拿个主意。”
“如果他也决定要做手术的话,那爹娘就留下来,跟我们住个一年半载的,养养身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秦父秦母也不好在说些什么。
秦母拍了拍姜雨眠的手,低声道,“这两天真是辛苦你了。”
“你赶紧回去上班吧,我们就安心住几天,等川子回来,我也好几年都没见到他了。”
姜雨眠回去上班之前,给了秦母二十块钱。
秦母推搡着不肯收,“有,我有钱,你之前寄回去的,都攒着呢!”
姜雨眠才不管那些呢,直接把钱塞到了秦母手里。
“娘,拿着吧,这里不比乡下,处处都要花钱的。”
等姜雨眠去上班后,秦母就开始指挥秦大河干活。
这家里的脏活重活都是他的。
秦母每天就跟着钱玉芬一起去供销社买菜,这些萝卜白菜小青菜啥的,也都要钱。
秦母在家属院溜达了好几圈,发现后山山脚下,有不少开垦出来的菜地。
她问了一圈,说是还有好几块空地呢,有一处是分给他们家的,只是秦川和姜雨眠两人,谁都没时间去弄。
这不是现成的劳动力吗。
秦母拿着鸡蛋,从家属院里借了工具,把这个活交给了秦大河。
平时在家里干习惯了,突然闲下来,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秦大河得知还能去种地的时候,高兴的差点蹦起来,拿着秦母借来的工具就去了。
秦父身子骨不好,只能每天在家里待着,不过,他这些年因为不能下地干活,反倒是练了编箩筐的手艺,编的精细又实用。
秦大河跑到后山上去帮他找了不少藤条和竹子,让他能在家里也不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