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化学”版块的火爆,如同在平静的符箓学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起初的震惊、质疑、乃至抵触,在赤焰道人等早期实践者取得的显着成果面前,逐渐转化为一种混杂着好奇、焦虑与迫切的学习欲望。无数符师,从宗门耆老到散修学徒,都将目光投向了青岚宗,投向了那个提出“化学键”理论的秦洛。
然而,《符箓材料化学基础》更多是阐述了符墨、符基等“载体”的微观原理。对于符师而言,更具核心吸引力、也更为神秘的,是那些勾勒于载体之上,蕴含着天地法则、引动灵力的——符纹本身。
这些或繁复、或简洁,或古朴、或灵动的线条,难道也能用“化学键”来解释吗?
这个问题,成了悬在所有关注者心头的最大疑问,也是传统派抨击“符箓化学”最为有力的论点——你们能解释材料,难道还能解释“道纹”不成?
面对这股汹涌的暗流,秦洛并未急于反驳。他再次沉寂了数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中,与几何画板为伴,对海量的经典符箓纹路进行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解析和建模。
这一日,就在争论之声渐趋激烈,甚至有人开始叫嚣“化学之道已穷”时,秦洛终于在“符箓化学”版块发布了第二篇雄文——《符纹的化学本质:从灵能轨迹到键合网络》。
文章开篇,便直指核心:
“符纹,非是虚无缥缈之‘道’的直接显化,而是高度凝练、具有特定功能的灵能运转轨迹与能量结构在物质层面的投影和固化。”
“此结构之稳定、功能之实现,依赖于构成符纹的‘灵性墨水’与符基之间,以及墨水内部微粒之间,形成的特定‘化学键合网络’。不同性质、不同角度、不同连接方式的化学键,共同构成了符纹的‘骨架’与‘血脉’,决定了其引导、存储、释放灵力的方式与效率。”
为了证明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秦洛选取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基础符纹进行“解剖”。
第一例:金甲符·稳固之秘
他首先展示了一个最常见的低阶防御符箓——“金甲符”的核心符纹。那是一个由数个嵌套的菱形和直线构成的,给人以坚固、沉稳之感的图案。
“此符纹之效,在于形成一层稳固的灵力护甲。”秦洛操控几何画板,将符纹放大到极致,深入到符墨与符基结合的微观层面。
只见画板上,代表符墨微粒的光点与代表符基材质的光点之间,形成了大量短而粗壮的链接——正是离子键的象征!这些离子键方向性强,结合牢固,如同无数根坚硬的“石柱”,深深“锚定”在符基之上,构成了整个符纹稳定不动的基底。
“再看符纹线条内部,”秦洛将视角转入符墨构成的线条之中,“其微粒之间,同样以强力的共价键为主,形成了一条条稳定、连贯的‘灵力导线’。更重要的是,这些共价键网络在关键节点(如菱形顶点)处,形成了环状或笼状的稳定结构(类比苯环、富勒烯),极大地提升了该处的结构强度和能量承载上限。”
随着他的解析,那看似简单的“金甲符”纹,在微观层面呈现出一个由无数“离子锚点”和“共价骨架”构成的、极其稳固的立体网络结构!其防御力的来源,一目了然!
第二例:火鸦符·灵动之源
紧接着,秦洛分析了一个攻击性符箓——“火鸦符”的符纹。此符纹线条流畅婉转,多处带有弧线和勾连,给人一种灵动、爆发之感。
微观视角下,景象截然不同!
符墨与符基之间的连接,出现了大量较长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链接——这是金属键的特征!那些在键合网络中相对自由流动的“电子”(类比灵子),赋予了符纹线条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使得灵力可以极速传导,并且能承受一定程度的能量冲击和形态变化。
而在符纹内部,构成线条的微粒之间,除了基础共价键,更引人注目的是许多π键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弧线转折处)!π键由未杂化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电子云分布在键轴上下方,其独特的离域效应,使得能量(灵力)可以沿着符纹线条非常顺畅地“流淌”和“共振”,极大地提升了灵力传导效率和符纹的“活性”!这正是火鸦符能够凝聚成形、灵活攻击的微观基础!
第三例:回春符·滋养之妙
最后,秦洛解析了一个辅助治疗符箓——“回春符”。其符纹柔和,线条交织如网,带有一种生机勃勃、润物无声的意蕴。
微观画面再次变换。
符墨与符基之间,除了部分离子键确保基本附着外,出现了大量较弱的相互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这些力量虽然单个较弱,但数量众多,如同无数只“温柔的手”,将符墨“轻轻托举”在符基表面,既保证了连接,又不过分束缚。
符纹线条内部,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亲水-亲灵”结构。大量极性共价键和氢键的存在,使得整个符纹网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灵子(能量)与生命元气”的传递介质和存储海绵。它不会像火鸦符那样剧烈释放能量,而是以一种温和、持续的方式,将存储的生生之气释放出来,滋养伤体。
三个例子,三种截然不同的化学键合网络,完美地解释了三种不同功效符纹的微观结构基础!
文章到此并未结束。秦洛进一步指出,许多复杂的、看似玄奥的高阶符箓,其符纹本质上是多种基础键合网络的组合、嵌套与动态变化。
例如,某些兼具防御与反击功能的“反震符”,其符纹中既存在提供稳固基底的离子键区域,又存在负责能量传导与瞬间爆发的金属键\/π键区域,两者通过特定的“界面键”(如配位键)进行耦合。
又如,传说中的“瞬移符”,其符纹可能涉及到了利用强外力(激发时)瞬间打破某些特定化学键,引发局部空间结构的“相变”或“量子隧穿”效应……
这已经不是解释,而是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自洽的、并且可以实证和预测的符纹理论体系!
文章发布的瞬间,整个“阵元Git.xian”平台,乃至所有通过灵网关注此事的修士,陷入了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
随后,是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爆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我绘制‘金甲符’时感觉下笔需沉稳厚重,竟是这个原因!】
【π键!离域效应!我说为什么‘流火符’那些转折处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滞涩,原来是为了保证π键电子云的连贯!】
【氢键……范德华力……难怪‘回春符’要用玉粉调和灵露,是为了形成这种温和的附着和释放结构!老祖宗传下的经验,背后竟是这般道理!】
【颠覆!这是对整个符箓之道的彻底颠覆!从此以后,绘制符箓不再仅仅是‘摹形’与‘悟意’,更是‘构键’与‘织网’!】
狂热的讨论席卷了每一个角落。无数符师迫不及待地拿起自家传承的符箓,用“化学键”理论的透镜去重新审视,以往许多模糊的、只能意会的要求,此刻都变得清晰明了!
当然,也有顽固的传统派试图反驳,但当他们想要指责时,却发现无从下口。秦洛的理论,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和可验证的微观模型之上,除非他们能否定几何画板呈现的微观景象,否则任何基于“感觉”、“意境”的驳斥都显得苍白无力。
青岚宗,符箓堂。
那位之前还感叹“大势所趋”的老符师,此刻双手颤抖地捧着一枚刚刚根据“键合网络”理论微调了笔触绘制出的“金甲符”,感受着其中明显更加凝实、灵光内蕴的稳固气息,老泪纵横。
“先师……弟子今日,方算初窥符道真容啊!”
而阵枢阁内,秦洛看着平台上那如同火山喷发般的反馈,神色平静。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用化学键解释符纹,相当于为符箓学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接下来,便是基于此基础,进行更高级的——符箓的理性设计与创造。
科学的锋芒,已然剖开了符箓传承千年的神秘外壳,露出了其中深藏的、闪烁着理性之光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