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极”试飞失败的阴霾,在秦洛及其团队近乎偏执的数据挖掘与逆向推导中,逐渐被一种沉重却积极的研究氛围所取代。失败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本身被美化或遗忘。恰恰相反,正因其代价巨大,才更需要一次彻底、深刻、甚至近乎残酷的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日后,青岚宗最大的议事厅——“问道堂”内,一场规格空前的“凌霄项目重大事故复盘大会”即将召开。与以往宗门会议的古朴庄重不同,此次会场布置得更像一个大型技术研讨室。巨大的光幕悬浮中央,上面分区域显示着事故残骸分析图、扭曲的数据流、以及初步构建的失败模型推演动画。四周墙壁也挂满了写满公式、灵纹结构图、应力分析表的兽皮纸。空气中弥漫着灵墨、硝烟和一种紧绷的学术气息。
参会者除了玄灵子宗主、各堂长老、核心弟子外,算天门派驻的长老和精英弟子、铁大锤代表的炼器团队、甚至还有几位通过灵网远程接入的、在论坛上表现出深厚理论素养的“弹幕大神”(经过严格身份核实),济济一堂。所有人的表情都异常严肃。
秦洛站在主位前,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白袍,但眼角的疲惫和血丝依旧清晰可见。他没有丝毫回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只为一事:复盘‘凌霄·极’事故。目的非追责,非甩锅,更非哀悼。唯一的目的,是‘求真’与‘进步’。我们要用最冷静、最客观、最科学的态度,将这次失败彻底解剖,从中汲取一切能汲取的教训。我要求,所有发言,只基于事实与数据,对事不对人。现在,复盘开始。”
他没有任何开场白,直接切入主题。光幕上开始播放由留影法阵记录的、事故发生的完整过程(加速版),直到那绚烂而致命的“烟花”绽放。
尽管早已知道结果,但当那庞然大物瞬间瓦解的画面再次出现时,会场内依旧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首先,由我进行事故直接技术原因陈述。”秦洛操控光幕,调出核心数据曲线和灵纹结构图,“根据现有数据分析,直接诱因是:在转速逼近两万五千转临界点时,主灵能场约束环第七至第九节点,因无法承受超高频灵惯性负载与复杂力场干涉产生的‘混沌扭矩’,发生基础灵纹晶格级崩解,导致约束场瞬间失效…”
他用最简洁的语言,配合直观的数据和动画,将那次惊天动地的失败从技术层面清晰地剖析开来。没有推诿,没有掩饰,甚至主动指出了几个自己主导设计中存在的“过于理想化”和“低估了非线性效应”的预设错误。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核心在于我们对‘超高速灵能动力学’的认知存在巨大空白。我们低估了极限环境下,灵能本身‘属性’的转变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秦洛最后总结,并深深鞠了一躬,“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我负有无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秦洛这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自我剖析所震撼。
良久,铁大锤第一个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却带着愧疚:“俺也有责任!新材料强度测试是在标准环境下进行的,忽略了超高速旋转时内部应力分布的极端不均匀性!俺被理论数据迷惑了,忘了俺师父说的‘灵金有灵,极限会怒’!俺认罚!”
紧接着,算天门的代表也起身:“我派推演模型基于现有天道法则构建,未能充分考虑极限条件下的‘规则翘曲’可能性。我们的计算,给了团队过度的信心。此为我派之失。”
负责能源核心的长老、负责监控系统的弟子…一个个项目相关者纷纷起身,从自己负责的环节进行反思,没有人试图甩锅,都在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
气氛凝重,却异常扎实。
这时,一位通过灵网远程接入的“弹幕大神”(Id:【麦克斯韦的灵妖】)发言了,他的声音经过处理,但逻辑清晰:“秦大师,诸位道友。根据你们公布的部分数据,我构建了一个简化模型。我发现,在崩溃前千分之一息,灵能场频率与炉体固有频率以及旋转频率之间,似乎产生了一个极其短暂的‘三重谐波共振’,这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建议后续分析加入此因素。”
他的发言引来了几位算天门弟子的低声讨论和迅速验算,很快得到了初步认可。
另一位大神(Id:【材料力学不想挂科】)补充道:“还有残骸的金相分析显示,材料在崩解前瞬间经历了超高速的‘灵淬’效应,硬度和脆性急剧增加,这可能是加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外部专家的冷静视角和专业建议,进一步丰富了复盘的角度。
会议从上午持续到深夜。每一个细节都被拿出来反复讨论、质疑、验证。争吵时有发生,但都严格控制在技术层面。
“这里的灵压读数跳跃异常,可能是传感器本身在极限环境下的误差!” “不可能!我们用了最高标准的感应灵晶!” “但那是在静态下的标准!动态极限呢?有数据支持吗?” “…暂时没有。” “那就存疑!列入后续验证清单!”
就这样,一个个疑问被提出,一个个假设被建立,一个个后续研究课题被记录下来。失败的废墟,被一点点梳理,变成了通往更深处认知的路标。
最后,玄灵子宗主缓缓开口,他一直没有发言,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的目光扫过疲惫却眼神发亮的秦洛,扫过情绪低落却充满反思精神的团队,缓缓道:
“老朽不通诸多术数之理。但今日,吾见诸弟子遇此大挫,未沉溺于怨愤沮丧,反能静心析因,求真务实,互砥互砺,甚慰。”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世间万法,从无坦途。丹道一途,更是败远多于成。然,惧败而裹足不前,实乃最大之败。今日之败,虽痛虽惜,然既已窥得前路深坑之所在,便非毫无价值。秦洛。”
“弟子在。”秦洛躬身。
“你之所言,‘失败数据亦值钱’,老深以为然。”玄灵子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然,值钱与否,非在天赐,而在人为。若不能如此番般彻底剖析,引以为戒,则败仅是败,空耗资源耳。若能吃一堑长一智,乃至长十智,则此败,可为我青岚宗万世之基,添一砖一瓦。”
他站起身,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即日起,设立‘宗门技术档案库’,专司收录各类研发过程,尤重‘失败案例’与分析心得,供后世弟子查阅借鉴。此次‘凌霄’事故所有资料,列为甲字壹号绝密存档!”
“另,成立‘超高速灵能动力学’与‘极限材料学’两大专项研究组,由秦洛统筹,算天门、炼器堂及天下有志于此道者,皆可参与攻关!所需资源,宗门鼎力支持!”
“最后,”玄灵子看向秦洛,语气意味深长,“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科学之路,亦需敬畏之心。莫要忘了,丹炉之外,尚有天地。”
秦洛浑身一震,再次深深鞠躬:“弟子…谨遵宗主教诲!”
复盘大会结束了。它没有给出任何简单的答案,也没有惩罚任何人,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远比一次成功的庆功会更加深远。
它确立了一种对待失败的全新态度:不回避、不甩锅、深挖根源、共享教训。 它建立了一个知识积累与传承的宝贵机制。 它指明了下一步技术攻关的清晰方向。 更重要的是,它让经历了重创的团队重新凝聚起来,并且更加成熟、更加坚韧。
当众人走出问道堂时,虽然身心疲惫,但眼神中却少了几分迷茫与恐惧,多了几分清醒与坚定。
秦洛看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对身边的苏妙仪轻声道:“师姐,我觉得…我们好像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苏妙仪望着他疲惫却明亮的侧脸,轻轻点了点头:“嗯。虽然代价很大…但确实,值了。”
科学的进步,从来不是在鲜花与掌声中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废墟上,通过冷静的复盘与不懈的求索,一步步艰难地构建起来的。
青岚宗,正在学会这门最重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