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的仓库里,一场争执正趋于白热化。
“这绝对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山参!你看这芦头,这纹路!”老药师激动地指着锦盒中的人参,胡须都在颤抖。
年轻执事却坚持己见:“李老,账册上明明记的是二十五年参!采购价也是按这个给的!”
“账册错了!我验参六十年,还能看走眼?”李老气得满脸通红,“这参起码三十五年!药性差十年,功效天差地别!”
这样的场景在百草堂屡见不鲜。药材年份鉴定全靠老师傅的眼力和经验,难免有争议。而年份差异直接影响药效和价格,常常引发矛盾。
秦洛正好来百草堂取药材,目睹了这场争执。
“或许...科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若有所思。
回到研究院,秦洛立即组建了“药材年份鉴定”项目组。目标是开发一种客观、准确的年份检测方法。
项目组收集了数百个已知年份的药材样本,从一年新参到百年老参,应有尽有。
最初的尝试是成分分析。通过检测有效成分含量来反推年份。
“理论上,年份越久,有效成分积累越多。”一个研究员解释。
但很快发现行不通。同样年份的药材,因产地、栽培方式不同,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三十年的园参可能不如二十年的野参。
“需要找到更稳定的指标。”秦洛提出新思路,“或许应该关注药材的内部结构变化。”
这时,他想起了现代社会的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子振动频率来识别物质结构。
“炼器宗能否制作一种装置,可以检测药材对特定灵光的吸收情况?”秦洛问铁大锤。
铁大锤挠挠头:“检测灵光吸收?俺试试看!”
经过无数次试验,炼器宗真的造出了一台“灵光光谱仪”。虽然粗糙,但能发出不同频率的灵光,并检测药材的吸收情况。
第一批数据就让人惊喜:不同年份的药材,对灵光的吸收特征确实有规律性差异!
“看!千年灵芝在特定频率有特征吸收峰!” “百年老参与年份新参的吸收图谱明显不同!”
研究人员兴奋异常。他们很快建立了第一批“药材光谱数据库”,收录了常见药材的光谱特征。
但问题随之而来:许多药材的光谱相似度很高,难以区分。
“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光谱仪。”秦洛判断。
炼器宗开始了技术攻关。他们改进了灵光源,提高了频率稳定性;优化了检测器,提升了灵敏度;甚至加入了算天门的推演算法,能够自动分析光谱特征。
第二代光谱仪的分辨率大幅提升,能够检测到更细微的特征峰。
“太神奇了!”一个研究员指着屏幕,“同样年份的药材,因产地不同,光谱特征也有差异!这是以前从未发现的!”
光谱分析不仅能量化年份,还能区分产地、甚至鉴别真伪!
某次检测中,系统发现一批“百年老参”的光谱特征与真正百年参不符,反而与某种廉价参相似。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是一批精心造假的产品,连老师傅都骗过了。
“这仪器比人眼还毒!”百草堂执事惊叹。
最让人惊喜的是,光谱分析还能预测药效。通过分析光谱特征与药效的关联,建立了预测模型。
“根据光谱数据,这批参的预期药效比同等年份的平均水平高15%。” “这批灵芝虽然年份足,但有效成分转化不完全,药效会打折扣。”
这些预测经实际验证,准确率高达90%以上!
光谱鉴定很快在百草堂推广开来。每批药材入库前都要经过“灵光扫描”,数据自动录入数据库。
争议大大减少。老师傅的经验依然受尊重,但最终以光谱数据为准。
“虽然有点失落,”李老看着仪器扫描人参,苦笑摇头,“但确实公平。数据不会骗人。”
光谱技术的影响很快超出年份鉴定。
丹阁用它来检测丹药品质:“看!优质丹在这个波段有特征峰,次品没有!” 炼器宗用它分析材料纯度:“杂质含量超过0.1%,光谱就能检测出来!” 甚至戒律堂都来求助:“能不能用这个检测丹药是否被动手脚?”
最有趣的应用来自弟子们的创意。有人开发了“光谱猜年份”游戏,有人用光谱特征来给药材“颜值打分”,甚至有人试图用光谱数据来预测丹药的“丹韵”。
当然,秦洛没有止步于此。他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索。
“光谱特征背后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他组织团队研究灵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灵光吸收与分子键的振动频率有关,而药材年份会影响分子间作用力,从而改变振动频率!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年份会影响药效!”苏妙仪兴奋地说,“不是简单的成分积累,而是分子结构的微妙变化!”
这个发现打开了全新的研究方向。研究院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外部干预(如特定频率的灵光照射)来模拟年份效果,加速药材成熟。
虽然距离真正实现还很远,但已经看到了曙光。
是夜,秦洛站在光谱仪前,观察着一株百年老参的光谱图。那错综复杂的峰谷,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岁月的故事。
他从怀中取出一小片来自现代社会的药片,放入光谱仪。仪器显示出完全陌生的光谱特征,与这个世界的任何药材都不匹配。
“两个世界的物质,果然不同啊...”他轻声感叹。
但很快,他收起感慨,目光重新聚焦在光谱图上。
无论是哪个世界,科学的原理是相通的。只要坚持探索,就能揭开更多的奥秘。
第二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