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3-3
苏喆在数学课上惊世骇俗的表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更为持久和广泛。
课间十分钟,教室里的氛围明显不同了。那些明目张胆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隐晦的打量和压低了声音的讨论。偶尔有目光与苏喆对上,也不再是纯粹的鄙夷,而是混杂着好奇、惊疑,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知识,或者说展现出的远超常理的智慧,在任何环境下都拥有一种无声的力量。
苏喆对此置若罔闻。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似在翻阅叶依琳的笔记,实则心神沉静,在细细体会那种名为“记忆觉醒”的天赋所带来的微妙变化。
【信息处理效率提升10%,知识关联性理解增强。】
系统的提示依旧冰冷,但苏喆能感受到其带来的实际效果。叶依琳笔记上那些工整的知识点,此刻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不再是孤立的条文,而是彼此连接,构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他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哪些是核心关键,哪些是衍生枝节,理解与记忆的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期。
“这就是初步激活的效果吗?”苏喆心中思忖,“若完全掌握,甚至触及‘世界规则表象’,又会是何等光景?”
他尝试着将注意力投向窗外,看向操场上奔跑的学生,看向远处教学楼墙壁上斑驳的痕迹。暂时,他还无法从这些日常景象中“解读”出更深层的信息。看来,这种“觉醒”目前主要作用于抽象的知识和信息领域。
“苏喆。”
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丝犹豫和试探。
苏喆抬头,是王浩,那个课间想拉他去打球的男生。此刻王浩脸上带着讪讪的笑容,挠着头:“那个……你小子,藏得够深啊!连老李都让你镇住了!那什么拉格朗日……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他的语气中少了之前的不耐,多了几分真正的好奇,甚至是一点讨好。少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直接——你展现出了令人折服的能力,就能轻易改变他人对你的态度。
“一种数学工具而已。”苏喆回答得言简意赅,没有深入解释的意思。
王浩也不在意,嘿嘿笑了两声,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不过你可得小心点,陈宇那边……刚才脸色可难看了。”
苏喆目光微动,看向教室前排。陈宇正和几个跟班坐在一起,看似在说笑,但偶尔瞥向这边的眼神,却带着一丝阴鸷。林菲菲坐在他不远处,手里拿着笔,却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地飘向苏喆的方向,与苏喆视线对上时,又像受惊的小鹿般迅速移开。
“嗯,知道了。”苏喆对王浩点了点头,算是承了他这份提醒的情。
王浩见他依旧平静,也不好再多说,拍了拍他肩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这时,坐在苏喆前排的一个女生,似乎鼓足了勇气,转过身来,手里拿着一本物理练习册,指着上面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难题,小声问道:“苏……苏喆同学,这道题,你能帮我看看吗?我有点不太懂。”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打破孤立状态的信号。
苏喆没有拒绝,接过练习册,目光扫过题目。几乎在读完题干的瞬间,几种清晰的解题思路便自动在脑海中浮现、比较、优化。那种感觉,仿佛他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审视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
他没有直接写出答案,而是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了简明的物理情境图,用最精炼的语言点破了关键受力分析和能量转换关系。“这里,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是关键,注意右手定则和电荷正负的关系……”
他的讲解清晰透彻,直指核心,完全没有普通学生讲题时的含糊和绕弯。前排女生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眼中露出恍然和钦佩的神色。
“原来是这样!谢谢你,苏喆同学!”女生感激地道谢,声音都轻快了不少。
这一幕被不少同学看在眼里。很快,又有两个平时成绩中游、同样被那道物理题困扰的学生,犹豫着凑了过来。苏喆来者不拒,同样用简洁高效的方式为他们解惑。
他并非乐于助人,而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宣告,也是在实践对“记忆觉醒”天赋的运用。每一次讲解,每一次对知识的拆解重组,都让他对这种天赋的掌控更娴熟一分。他能感觉到,自己对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解,正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深化和系统化。
角落里的这片区域,暂时形成了一个以苏喆为核心的小小学习圈,与教室前排陈宇那边隐隐形成了对峙。
陈宇看着这一幕,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他身边的一个跟班低声不满道:“宇哥,那小子也太嚣张了!刚出了点风头就开始显摆!”
陈宇冷哼一声,没有接话,但眼神愈发冰冷。苏喆的变化超出了他的掌控,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尤其让他恼火的是,林菲菲看向苏喆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找机会,试试他的底。”陈宇压低声音对跟班吩咐道,“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突然开窍了,还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明白!”
……
下午的课程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继续。
物理课上,老师提问了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复杂模型,点名让陈宇回答。陈宇站起来,流畅地说出了标准答案,赢得了老师赞许的目光和部分同学羡慕的眼神。他略带得意地坐下,下意识地瞥向苏喆的方向,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看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划,仿佛在推演着什么更复杂的东西。
那种被无视的感觉,比直接的对抗更让陈宇憋闷。
化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题。苏喆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下的几种 alternative synthesis pathways (替代合成路径),其思路之巧妙,让偶然走过他身边的化学老师驻足观看了半晌,最后忍不住拿起他的草稿纸,推了推眼镜,仔细研究起来,口中喃喃:“这个催化剂的选择……有点意思……”
这一切,都被坐在斜后方的叶依琳默默看在眼里。
她看着苏喆平静的侧脸,看着他轻而易举地解决那些让她也要思考良久的难题,看着他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吸收和运用知识。这和那个记忆中沉默寡言、总是带着一丝怯懦的少年,判若两人。
她的心中充满了好奇。是什么样的变故,能让一个人在短短一周内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难道真是那次处分刺激了他,让他“觉醒”了?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如同潮水般涌出教室。
苏喆不紧不慢地收拾好书包,将那本淡蓝色的笔记本仔细放入包中。当他走出教室门时,发现叶依琳正等在走廊的拐角处,似乎有些踌躇。
“有事吗?”苏喆走上前,主动问道。
叶依琳像是被吓了一跳,抬起头,脸颊微红,小声说:“那个……笔记,你还需要用吗?”
“暂时不用了。谢谢,它很有用。”苏喆将笔记本从包里拿出来,递还给她。他说的“有用”,并不仅仅指笔记的内容,更指的是它作为一个引子,间接促成了他对“记忆觉醒”天赋的初步体验。
叶依琳接过笔记,抱在胸前,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问道:“苏喆同学,你……你是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的?”
苏喆看着她清澈中带着求知欲的眼睛,沉默了片刻。夕阳的金辉透过走廊的窗户,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也许,”苏喆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只是以前忘记了该怎么思考,现在,想起来了而已。”
说完,他对叶依琳微微颔首,转身融入放学的人流中。
叶依琳怔怔地站在原地,回味着那句“忘记了该怎么思考,现在想起来了”,只觉得这句话里蕴含的东西,比她做过的任何一道难题都要深奥。
苏喆走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感受着体内那依旧在缓慢活跃着的“记忆觉醒”天赋。知识的壁垒在他面前正在变得薄弱,但这还不够。
陈宇的敌意如同暗处的毒蛇,系统的任务要求他彻底扭转形象。仅仅展现学术能力,或许能赢得敬畏,但未必能洗刷“作弊”的污名。
他需要一场彻底的、无可辩驳的胜利。一场能将所有质疑和污蔑都碾碎的公开证明。
而机会,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他抬起头,看向校门口的方向,眼神锐利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