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从洞穴中收集到的所有证据返回希望平原后,楚月甚至来不及换下作战服,便直奔星耀方舟的核心会议室。苏泽、赵清月、沐雪、葛城等联盟高层已然在座,会议室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楚月将这次行动的详细记录,包括能量波动数据、符号扫描图、金属碎片样本分析报告以及她个人的战斗直觉评估,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沐雪首先发言,她的面前悬浮着那个“束缚星辰”符号的放大投影,以及她从星耀古老数据库深处挖掘出的、关于“械灵族”的只言片语。“……综合现有信息,基本可以确认,留下痕迹的文明,其科技树与哲学理念,与记载中的‘械灵族’高度吻合。他们崇尚绝对理性,摒弃有机生命的‘低效’与‘不可预测性’,自身形态很可能已高度机械化或能量化。他们的社会结构类似于一个巨大的、不断运算和优化的神经网络,个体意识可能完全融入整体。”
她调出一段模拟动画,展示了那个圆形平台的可能工作模式:“这个平台,根据其结构残骸和能量回路逆向推演,其主要功能并非攻击,而是一个多功能的‘潜望镜’——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吸收环境中的微量能源(如地热、辐射),当满足特定触发条件(如特定能量签名、空间波动或……像我们这样的‘高价值目标’闯入),便会启动,执行环境监测、生命体扫描、信息压缩,并通过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量子纠缠或超空间信道,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发送给谁?”葛城追问,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显示出内心的焦虑。
“未知。”沐雪摇头,指向一段复杂的信号模拟图,“传输是定向的,加密方式采用了动态逻辑锁,每一秒的密钥都在根据某种混沌算法变化,以我们目前的算力,破解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数据包已经离开了希望星。我们的外貌、基础生命形态、能量等级、部分装备技术……可能都已暴露。”
赵清月接着展示了对金属碎片的材料学分析结果:“这种合金的构成元素,有几种在希望星乃至我们已知星域都极为罕见,其冶炼工艺涉及极高的能量操控和微观结构重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碎片内部检测到了微量的、与洞穴能量印记同源的‘标识粒子’。这意味着,不仅仅是那个平台,所有他们制造的物品,都可能带有这种独特的‘指纹’。”
她将全息地图放大,标记出东部边界的空间波动点、南部裂谷洞穴,以及之前葛城部门在遥远山脉发现的模糊能量残留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看这里。”她用光笔勾勒出几条隐形的线,“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构成了一个……一个覆盖了希望平原主要区域的、稀疏但有效的监测网络雏形!东部边界是‘动态扫描仪’,南部洞穴是‘固定观测站’,山脉残留点可能是另一个失效或未被激活的站点!”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这个推论意味着,他们并非偶然被发现,而是一直处于一张无形的、由冰冷逻辑编织的窥探之网中。
楚月深吸一口气,补充了她的担忧:“我认为,大陆深处的那个干扰源,也需要重新评估。如果‘械灵族’的科技偏向空间与能量,那个干扰源是否是他们某个更大规模的设施?或者……是他们试图干扰或屏蔽的某个‘敌对目标’?”
苏泽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点动,目光深邃,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信息的重量。孩子们即将出生,联盟正在沃土上茁壮成长,但外部环境却如此错综复杂。深空有“收割者”的低语,身边有“械灵族”冰冷的窥视,脚下有需要谨慎相处的岩隐族,远方还有性质不明的干扰源……危机四伏。
“我们不能自乱阵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苏泽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凝重的气氛,“首先,首要任务是确定这个‘械灵族’的核心意图。是纯粹的科学观察?还是抱有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收集’或‘归档’目的?他们与‘收割者’是敌对、中立,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同行’?”
他看向楚月:“防卫军即日起提升至二级战备状态。扩大常态巡逻范围,重点监控已发现的异常能量点和新出现的空间波动。成立专门的快速反应部队,配备最强的隐匿与反侦察装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具侵略性的侦察单位。同时,‘星系之眼’预警网络计划,优先级提升至最高,我需要尽快在希望恒星系外围建立起一道预警屏障。”
他又看向赵清月和沐雪:“集中方舟和研究院的算力,成立‘破壁’小组,专攻‘械灵族’的加密信号,哪怕只能破解出百分之一的信息,也可能至关重要。同时,尝试逆向工程他们的‘标识粒子’,看看我们能否制造干扰,或者……反向追踪。”
最后,他目光扫过所有人:
“在我们的孩子出生前,”苏泽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拨开迷雾,看清这些潜在的威胁,并建立起初步的、有效的应对体系。联盟的发展不能因恐惧而停滞,但我们的安全意识,必须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会议结束,各项指令迅速下达。星火联盟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为了应对无形的窥探之网而高效运转起来。压力如同乌云笼罩,但也激发出更强大的凝聚力与求生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