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面粉加工厂落户清河镇那天,赵老三特意套了辆新马车,把锃亮的机器从码头拉回来。
这机器比之前的磨面机气派多了,足有半间屋大,分了好几个漏斗,玉米、小米、麦子倒进去,出来就是筛得干干净净的精粉、碴子,连麸皮都分得清清楚楚。
“这机器能认出粮食?”李婶踮着脚往漏斗里瞅,看见玉米粒进去,出来的全是金黄的碴子,连半点皮都没有,惊得直拍大腿,“以前磨玉米得先剥皮,磨完还得用筛子过三遍,现在倒进去就成,比变戏法还神!”
夏天让人在加工厂旁边开了间“五谷坊”,柜台上摆着十几个陶罐,分别装着精白粉、全麦粉、饺子粉、玉米碴、小米面,标签上写着价钱,明码标价。
镇上人来买粮,掀开罐子闻闻,指指点点:“给我来二斤饺子粉,明天包饺子!”“称五斤玉米碴,熬粥喝养胃!”
最受欢迎的是全麦粉。
以前磨面总把麸皮筛掉,夏天却说麸皮有营养,让机器专门磨出带麸皮的面粉。
一开始没人买,说“拉嗓子”,直到老秀才用全麦粉蒸了回馒头,说“吃着顶饿,还能治便秘”,大家才慢慢接受,现在连学堂的先生都来订,说要给学生们做粗粮馒头。
可这精细,却让镇上的“磨坊老李”坐不住了。
老李守着盘老石磨,磨了三十年面,磨出来的面粉带着石磨的烟火气,镇上的老人都爱买。
可自从面粉加工厂开起来,年轻人都去买精细粉,他的石磨转得越来越慢,有时一整天都没人来。
“那机器磨的面,看着白,没筋骨!”老李坐在磨盘上,手里攥着把刚磨好的面粉,对着路过的人说,“蒸馒头发不起来,包饺子容易破,哪有我这石磨磨的好?”
有天他揣着自家磨的面粉,跑到五谷坊,非要跟加工厂的面粉比一比。
夏天笑着应了,让伙计当场用两种面粉发面、擀皮。
结果石磨面粉蒸的馒头确实更暄软,带着股淡淡的麦香;机器磨的精白粉擀的饺子皮却更筋道,煮在锅里不容易烂。
“你看!我说吧!”老李指着馒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
“您这石磨磨的面确实有味道,”夏天递给他一盘刚出锅的饺子,“但机器磨的粉也有好处,包饺子、做点心都合适。要不咱们合作?您的石磨面放五谷坊卖,标上‘古法石磨’,肯定有人买。”
老李愣了愣,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饺子,突然笑了:“行!我倒要看看,是老法子吃香,还是新机器厉害!”
没想到“古法石磨面”一上架就火了。
府城的富户听说后,专门派人来买,说“吃着有小时候的味道”,连京城来的客商都订了一大批,要当伴手礼。
老李现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推磨,磨盘转得“吱呀”响,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见人就说:“还是夏天姑娘会做生意,让我的老石磨也能跟着沾光!”
面粉加工厂不光磨面,还帮农户加工粮食。
张大户家收了十石麦子,拉到厂里,半个时辰就磨成了精粉,装袋就能拉去府城卖;李老汉种的小米,加工成小米面,细腻得能吹起来,熬的粥滑溜溜的,连牙口不好的老太太都能吃。
有次学堂组织孩子们参观加工厂,小胖墩指着机器上的筛网问:“夏姐姐,这网子咋知道哪些是麸皮,哪些是面粉?”
夏天笑着把他抱起来,让他看筛网转动:“你看,麸皮重,就从下面漏出去;面粉轻,就从上面飘走,跟咱们筛沙子一样。”
小胖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指着老李的石磨说:“那石磨爷爷咋不用网子?”
老李哈哈大笑:“因为爷爷的手就是最好的网子!”逗得孩子们直笑。
系统在夏天脑子里冒出来:【宿主,细化粮食加工,丰富饮食结构,获得积分,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刚磨好的糯米粉,“能换个糕点机不?用咱们的精粉、糯米粉做些新式点心,既能当零食,又能当礼品卖。”
【……可以兑换“简易糕点成型机”,能做桃酥、饼干、米糕,模具能换,花样比手工做的还多。】
“模具能换?”夏天眼睛一亮,“那赶紧换!我要做些带清河镇风景的点心,比如印着水塔、果园的样子,让大家吃点心的时候,都能想起家里的好。”
王默扛着相机进来,手里拿着张照片:“刚拍了老李推磨的样子,阳光照在磨盘上,面粉飘得跟云彩似的,明天放大了贴墙上。”他指着照片里老李的笑容,“你看,比机器还精神。”
夏天凑过去看,照片里老李推着磨盘,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落在磨盘上,溅起细小的粉雾,笑容却比阳光还亮。
她突然觉得,这老石磨和新机器放在一起,一点都不冲突——就像精粉和全麦粉,各有各的好,混在一起,反而能做出更可口的面食。
面粉的香气混着石磨的木头味,在五谷坊里弥漫。
镇上的炊烟升起时,家家户户的灶台上,有的用精粉擀面条,有的用全麦粉蒸馒头,有的用玉米碴熬粥,香气飘出院子,在清河镇的上空绕成一团,暖得像层棉花。
夏天知道,日子就该这样,有精细的甜,也有粗粝的香,混在一起,才是最踏实的味道。
至于以后还会有多少新花样?她才不管。
反正粮食能磨出千种粉,日子就能过出万种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