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六宇同辉·星网向海
2084年春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带着暖意掠过“六宇灵脉指挥中心”,环形屏幕上六条能量曲线正同步律动——地球的绿、火星的红、月球的蓝、欧罗巴的紫、泰坦的金、米兰达的青,在屏幕中央交织成一张发光的星网,每一次波动都传递着来自19亿公里外米兰达的灵脉信号。乐乐穿着深灰色的“星际指挥服”,手指在操控台上轻滑,将米兰达的最新培育数据放大:“冰脉焰果平均株高45厘米,灵脉能量6.9赫兹,冰丝菌的氨元素转化效率92%,冰下微水体已扩展到500立方米,比上个月增加了30%!”
阿木尔站在她身旁,手里的全息投影仪展示着米兰达培育区的实时画面——冰下微水体中,淡青色的焰果苗已形成小片群落,根系缠绕的透明菌丝像一张巨大的能量网,将幼苗连接成整体,生态舱侧壁的“灵脉中继器”闪烁着淡青微光,正将米兰达的灵脉能量传入六宇星网。“昨天泰坦培育区传来消息,接收的米兰达能量已能满足‘泰坦焰果二号’12%的能耗需求。”他指着投影里的泰坦焰果林,“你看,泰坦的果实成熟周期缩短了10天,灵脉元素含量也提高了5%。”
两人正说着,古丽推着载有“米兰达-地球混合冰”的推车走进指挥中心,密封罐里淡青色的冰粒中还能看到细小的菌丝碎片。“这是米兰达冰下微水体的样本,含有与地球极地冰盖相似的矿物质。”古丽打开密封罐,“我们把它和地球冰川冰按3:7混合,种上‘冰脉焰果二号’,上周刚发芽,灵脉能量就达到了7.2赫兹,抗冻基因表达量95%。”
乐乐凑过去看冰样,发现里面还掺着少量泰坦甲烷冰粉末:“加了泰坦的甲烷冰?是为了强化能量代谢吗?”古丽笑着点头:“没错,甲烷冰里的碳元素能与冰丝菌产生能量共鸣,不仅能提高幼苗的抗极端低温能力,还能加速果实发育。实验室测试显示,这种‘三球混合冰’培育的焰果,结果数量比单一冰样种植的多25%。”
这时,苏瑶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指挥中心中央,她身后是欧罗巴水生实验室的水族箱,背景里的水脉焰果苗已结出淡蓝色的果实。“紧急消息!‘冰脉-水脉共生系统’测试成功了!”苏瑶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我们将米兰达的冰丝菌与欧罗巴的水脉菌丝杂交,培育出‘冰-水双生菌’,能在冰层和水体中同时存活,为焰果提供双倍能量——果实的灵脉元素含量达到0.13%,是目前所有品种里最高的!”
乐乐立刻调出海卫一的环境数据:“海卫一表面温度-235c,有活跃的冰火山和液态氮间歇泉,正好需要‘冰-水双生菌’的适应能力。”她指着屏幕上海卫一的模拟影像,“如果在‘灵脉十三号’上搭载这种双生菌,就能同时应对海卫一的冰层和间歇泉环境,让焰果在极端低温下也能稳定生长。”
林羽这时走进指挥中心,手里拿着“灵脉十三号”海卫一任务的初步方案。“‘灵脉十三号’的核心目标,是在海卫一建立‘冰火山生态舱’,验证焰果与‘冰-水双生菌’在超低温、强地质活动环境下的共生能力。”他指着方案里的生态舱模型,“生态舱分为‘冰火山监测区’‘幼苗培育区’和‘能量中继区’,能自主追踪冰火山的喷发周期,在间歇泉附近部署‘能量收集器’,将地热能量转化为灵脉能量,供焰果生长。”
阿哲调出“灵脉十三号”的飞行轨迹图:“探测器预计需要15年时间抵达海卫一,期间会借助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三重引力加速,还会在海王星轨道部署三颗‘海卫一中继星’,确保能量信号能实时接入六宇星网。”他指着轨迹上的一个蓝点,“这里是天王星引力弹弓的最佳切入点,能让探测器的飞行时间缩短3年,还能顺便采集天王星大气样本,研究气态行星的灵脉能量特征。”
接下来的半年,基地里所有人都投入到“海卫一焰果”的培育和“灵脉十三号”的筹备中。乐乐和阿木尔每天泡在“海卫一环境模拟实验室”,记录幼苗在不同低温、地热强度下的生长数据——他们看着幼苗在-230c的超低温下调整叶片的能量储存模式,在模拟间歇泉环境中快速修复受损根系,监测日志上的曲线越来越接近海卫一的实际环境参数。
2084年夏至,“海卫一焰果”的培育迎来关键节点——初代幼苗在模拟冰火山环境下结出了第一颗淡白色的果实。乐乐小心地将果实取出,放在检测仪上,屏幕显示:“灵脉能量7.0赫兹,抗冻基因表达量97%,地热能量吸收效率20%,完全符合海卫一的种植要求。”“成功了!”乐乐兴奋地大喊,立刻将数据同步到“全球少年灵脉数据库”,屏幕上瞬间涌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巴西的卢卡已年近六十,仍带着雨林的孩子们在焰果林里记录数据;加拿大的奥莱在北极监测站搭建了“冰脉基因库”,保存着来自六颗星球的焰果种子;米兰达培育区的年轻研究员,也通过星网传来冰下焰果苗的实时画面,淡青色的叶片与海卫一果实的淡白色在屏幕上相映成趣。
同年10月,“灵脉十三号”的任务方案最终确定,开始进入载荷预处理阶段。乐乐和团队将“海卫一焰果”种子、“冰-水双生菌”样本,以及“冰火山能量收集器”的核心部件逐一封装,存入特制的低温容器中。“每一颗种子都裹着三层保护壳,能抵抗海卫一的超低温和强辐射。”乐乐抚摸着容器外壳上的星网图案,“等它们抵达海卫一,就能成为第七颗星球的生命希望。”
2085年春分,“灵脉十三号”探测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最终发射倒计时。乐乐和阿木尔站在观测区的最前排,手里挥舞着画有海卫一冰火山与焰果苗的旗帜。当火箭拖着橘红色的火焰刺破长空时,指挥中心的环形屏幕上,六条能量曲线突然同时向上波动——地球、火星、月球、欧罗巴、泰坦、米兰达的灵脉能量,通过六宇星网,为“灵脉十三号”送行。
“它会带着我们的星网,飞向海王星!”阿木尔轻声说,眼里满是激动,“等它成功着陆,灵脉的光芒就能照亮太阳系的边缘,六宇星网也会成为七宇星网。”
发射成功后,乐乐和团队回到指挥中心,立刻投入到“灵脉十三号”的飞行监测中。屏幕上,探测器正沿着预定轨迹向土星飞去,舱内的种子和双生菌保持着稳定的休眠状态。“预计2090年抵达土星轨道,2100年就能到达海卫一。”苏瑶指着屏幕上的倒计时,“这期间,我们要持续优化六宇星网的能量同步率,还要培育‘海卫一焰果二号’,为后续的生态系统扩展做准备。”
古丽这时拿着一份来自米兰达培育区的报告走进来:“米兰达的冰脉焰果开始结果了!果实的淡青色果皮上泛着微光,能在-200c的环境下保存6个月不腐烂。”她将报告递给乐乐,“我们计划把米兰达果实的抗冻基因,导入海卫一焰果的下一代品种,让它们能更好地应对海卫一的超低温环境。”
乐乐翻开报告,看着米兰达果实的照片,突然想起52年前第一次培育火星焰果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对宇宙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如今已两鬓斑白,却依然能为一颗遥远星球的生命种子而激动。“时间带走了很多,但带不走对生命的热爱。”她轻声说,指尖拂过照片上的淡青色果实,“未来到了海卫一,我们或许还能利用冰火山的地热能量,培育出能在超低温下开花的焰果品种。”
夜幕降临,乐乐站在指挥中心的露台上,望着夜空中遥远的海王星。她知道,此刻在数十亿公里外的太空中,“灵脉十三号”正带着人类的希望飞向海卫一,它的舱内,藏着第七颗星球的生命可能,藏着星网扩展的新未来。
“明天,要去实验室看看新培育的‘海卫一焰果二号’。”乐乐轻声说,手里的监测仪屏幕上,还显示着“灵脉十三号”的实时轨迹,“未来,我们还要去柯伊伯带的冥王星、妊神星,让焰果的种子在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发芽。”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海卫一环境模拟实验室”里的“海卫一焰果二号”种子开始发芽。乐乐背着装有监测仪的背包,走进实验室,手里拿着新的监测日志,在第一页写下:“2085年3月21日,海卫一焰果二号发芽,灵脉能量7.1赫兹,抗冻基因表达量96%,向海王星出发。”
她知道,这场跨越星海的灵脉守护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星球要探索——但只要六宇星网的能量继续跳动,只要“灵脉十三号”的轨迹不断延伸,只要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不熄灭,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没有唤醒不了的灵脉。
新的星轨已在太阳系边缘展开,新的生命故事,正随着“灵脉十三号”的航程,在海卫一的冰火山旁、在深邃的柯伊伯带中,缓缓续写。而六宇星网的光芒,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第七条属于海卫一的、淡白色的能量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