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刚果脉合·绿洲脉续
当刚果盆地雨林的晨雾还未从非洲象的脚印里散去时,林羽正踩着腐殖层深厚的土地,跟着当地向导卡隆走进一片稀疏的林地。原本该遮天蔽日的雨林,此刻却有大片树木被拦腰砍断,断口处的年轮清晰可见,散落的木屑还带着新鲜的湿气——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灵气纯度数值停在42%,能量波动像被撕碎的纸片,零散地分布在林地各处,无法汇聚成完整的脉络。
“这是刚果盆地的‘洛马米雨林区’,曾经是非洲灵脉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卡隆指着远处被开垦的矿坑,“非法伐木者把百年灵脉古树砍了卖木材,采矿者直接在灵脉节点上挖矿,现在雨林的灵脉像‘断了线的珠子’,连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都被分割成了几块,它们要冒着被偷猎者捕捉的风险,才能从这片林地走到那片林地。”
苏瑶蹲下身,将探测器的探头插入树桩旁的土壤。屏幕上的杂波格外明显,偶尔闪过的绿色峰值却很微弱:“灵脉节点被矿坑破坏,能量无法汇聚;植被碎片化又让能量失去了‘传输通道’,我们得先补种灵脉乔木,连接碎片化的林地,再清理废弃矿坑,用‘灵脉修复晶石’重启节点,才能让刚果脉合。”
乐乐抱着从南极带回来的帝企鹅玩偶(科考站研究员送的纪念品),看着树桩上新生的嫩芽,小声说:“这些树一定很疼吧?我们快点种新的树,让它们和嫩芽一起长大,让大猩猩有新的家。”
阿哲已经背着无人机走到了林地高处,他操控着无人机升空,镜头扫过洛马米雨林区的全貌:“从航拍看,雨林被分割成了6块‘孤岛’,中间隔着伐木道和矿坑;有3个大型废弃矿坑直接压在灵脉节点上,最深的矿坑有12米,里面还积着雨水。我先绘制‘林地碎片化地图’和‘矿坑位置图’,标注出需要补种树木的‘生态廊道’。”
当天下午,林羽和卡隆一起拜访了当地反偷猎组织和环保部门。面对“灵脉碎片化”的现状,反偷猎组织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巡逻,但伐木道和矿坑成了偷猎者的‘捷径’,上个月还发现了2只被偷猎的幼年大猩猩;环保部门虽然禁止了非法伐木和采矿,但已经破坏的林地和矿坑,根本没人有能力修复。”
“碎片化的林地不仅让灵脉受损,还让反偷猎工作更难开展,”林羽拿出提前准备的方案,“我们提出‘生态廊道+矿坑修复’的思路:在6块林地之间,种植‘灵脉速生乔木’(如灵脉紫檀、灵脉柚木),搭建宽50米的生态廊道,让动物能安全迁徙,也让灵脉能量能流通;用生态土填充废弃矿坑,在坑底嵌入灵脉修复晶石,再种植耐贫瘠的灵脉灌木,让节点重新激活。”
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会协调当地社区参与补种工作,还会在生态廊道周边设置监控摄像头,防止偷猎者和非法伐木者进入;反偷猎组织则承诺,会派巡逻队守护补种的树木,确保生态廊道能顺利形成。最终,各方达成共识,两周内启动“刚果脉合行动”。
接下来的三十天,洛马米雨林区变得热闹起来。林羽和阿哲负责规划生态廊道的路线——他们用石灰在地上画出补种区域,确保廊道能精准连接6块林地;苏瑶则带着志愿者和当地村民,在廊道区域种植灵脉速生乔木幼苗,这些幼苗是用实验室培育的抗病虫害品种,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
清理废弃矿坑的工作更复杂。卡隆带着村民,先用抽水机抽干矿坑里的积水,再用卡车运来混合了灵脉微生物的生态土,一点点将矿坑填满;林羽和阿哲则在坑底中心位置,嵌入一块直径1米的灵脉修复晶石,晶石能释放能量,唤醒周边沉睡的灵脉节点。
乐乐的任务是“雨林小守护员”,她和当地社区的孩子们一起,给乔木幼苗浇水、绑防护栏(防止动物踩踏)。孩子们教乐乐如何分辨灵脉幼苗:“叶子上有细小绒毛、茎秆呈浅绿色的就是灵脉紫檀幼苗,它长得快,能很快成为大猩猩的‘保护伞’。”
乐乐学得很认真,每种下一棵幼苗,都会在旁边插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自己和小伙伴的名字,笑着说:“等这些树长高了,我们的名字就会和树一起长大,大猩猩看到木牌,就知道这里是安全的家。”
二十天后,第一条生态廊道的乔木幼苗全部种下,苏瑶用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监测发现,廊道周边的灵气纯度从42%升到了46%,碎片化林地之间的能量波动开始有了微弱的连接;3个废弃矿坑也全部填充完毕,嵌入的灵脉修复晶石已经开始释放能量,矿坑周边的土壤里,长出了零星的灵脉杂草。
更让人惊喜的是,反偷猎组织的巡逻队在第一条生态廊道里,发现了一群山地大猩猩——5只成年大猩猩带着3只幼崽,正沿着廊道缓慢迁徙,幼崽还时不时趴在树干上玩耍。“大猩猩开始走廊道了!”巡逻队队长激动地给林羽打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这说明它们觉得这里安全,灵脉的能量也让它们愿意靠近!”
又过了十天,剩下的5条生态廊道全部完工,3个灵脉节点也彻底激活。便携式水晶球碎片显示,洛马米雨林区的整体灵气纯度升到了51%,能量波动像重新编织的网,将6块林地完整连接起来,甚至能隐约看到能量顺着廊道,流向周边更广阔的雨林区域。
在离开刚果盆地前,众人和当地村民、反偷猎队员一起,在第一条生态廊道的中心位置,立了一块用灵脉紫檀木制成的“脉合碑”,上面刻着“刚果脉合,林兽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法语和当地语言写着对雨林灵脉的祝福。乐乐还把自己的小木牌送给了当地小伙伴姆巴,约定三年后再来看看,看看他们种的树长得有多高,看看大猩猩的家族是不是更壮大了。
“接下来我们要去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绿洲灵脉’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和气候干旱,出现了‘水域萎缩’的情况,很多千年绿洲正在消失,依赖绿洲生存的灵脉椰枣树和阿拉伯瞪羚数量锐减,当地贝都因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威胁。”
经过两天的飞行和一天的沙漠越野车行程,他们终于抵达阿拉伯半岛中部的“瓦迪穆萨绿洲”。当地灵脉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哈立德早已在绿洲边缘等候,他穿着传统的贝都因长袍,手里拿着一把干枯的椰枣树叶:“这是去年从绿洲中心的千年椰枣树上摘的,现在那棵树已经枯死了。绿洲的地下水位比十年前下降了10米,以前能灌溉上千亩椰枣树的泉水,现在只剩下几个小水洼,连瞪羚都很少来这里喝水了。”
林羽接过椰枣树叶,叶片边缘卷曲发黄,只有叶脉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绿光。“绿洲的灵脉和地下水是‘共生关系’,地下水是灵脉的‘血液’,椰枣树是灵脉的‘血管’,现在血液少了、血管断了,灵脉自然会衰竭,”林羽说,“我们需要先建‘灵脉集水系统’,收集沙漠中的雨水和露水,补充地下水;再补种耐干旱的灵脉椰枣树,修复灵脉血管,才能让绿洲脉续。”
第二天一早,众人跟着哈立德走进瓦迪穆萨绿洲。曾经的绿洲中心,千年椰枣树的枯树干孤零零地立在地上,周围的土壤干裂成了不规则的块状,只有几个小水洼旁还长着零星的骆驼刺。乐乐蹲在水洼边,看着水里几只挣扎的小虫,小声说:“以前这里一定有很多泉水吧?椰枣树上结满了椰枣,瞪羚在树下喝水,贝都因人在绿洲里唱歌。我们一定要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
苏瑶拿出地下水探测仪,在绿洲周边检测,发现地下水位最浅的地方也在12米以下,土壤含水量不足2%,很多区域的土壤已经出现盐渍化(过度抽水导致地下盐分上升)。“我们需要在绿洲周边修建‘灵脉集水坝’——用当地的砂岩和黏土,修建呈弧形的坝体,收集沙漠中的季节性雨水;在坝体下方铺设透水管道,让雨水缓慢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在盐渍化区域,种植‘灵脉耐盐植物’(如灵脉柽柳、灵脉沙棘),降低土壤盐分,为补种椰枣树做准备。”
林羽和阿哲负责设计灵脉集水坝的结构——他们根据沙漠雨水的流向,在绿洲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各设计了一座长200米、高2米的集水坝,坝体中间高、两侧低,能让雨水自然汇聚到中心的透水管道;哈立德则带着贝都因村民,用骆驼运送砂岩和黏土,开始修建集水坝。
乐乐的任务是“绿洲小园丁”,她和贝都因的孩子们一起,在盐渍化区域种植灵脉柽柳幼苗。孩子们教乐乐如何在沙漠里种树:“先挖一个1米深的坑,在坑底铺一层骆驼粪(能保水),再把幼苗放进去,用湿沙埋好,这样幼苗就能扎根了。”
乐乐学得很认真,每种下一棵柽柳,都会用小石子在坑边围一个圈,防止风沙把幼苗埋住,还会对着幼苗小声说:“快点长大吧,等你长高了,就能挡住风沙,让地下水慢慢回来,让椰枣树也能重新发芽。”
三十五天后,三座灵脉集水坝全部修建完成,盐渍化区域也种下了上万棵灵脉柽柳。恰逢沙漠的短暂雨季,一场小雨过后,集水坝成功收集了约500立方米的雨水,雨水顺着透水管道渗入地下,苏瑶用地下水探测仪检测发现,地下水位上升了0.3米,虽然不多,但已经是十年间的第一次上升。
又过了十天,哈立德在绿洲中心的千年椰枣树枯树干旁,发现了几棵新生的椰枣树苗——幼苗只有10厘米高,却带着鲜嫩的绿色,显然是地下水位上升后,老树的根系重新焕发生机,长出的新苗。“椰枣树发芽了!绿洲的灵脉还活着!”哈立德激动地大喊,贝都因村民们都围过来看,有人还拿出了家里珍藏的椰枣,分给大家,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便携式水晶球碎片显示,瓦迪穆萨绿洲的灵气纯度从36%升到了43%,能量波动虽然依旧温和,却像重新跳动的心脏,带着生机与活力。更让人惊喜的是,哈立德在水洼边发现了2只阿拉伯瞪羚,它们正小心翼翼地低头喝水,看到人也没有立刻逃跑,似乎知道这里已经变得安全。
在离开阿拉伯半岛前,众人和贝都因村民一起,在灵脉集水坝旁立了一块用砂岩制成的“脉续碑”,上面刻着“绿洲脉续,沙水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阿拉伯语和中文写着对绿洲的祝福。乐乐还把自己的帝企鹅玩偶送给了贝都因的小女孩阿米娜,笑着说:“让企鹅陪着你,一起等椰枣树长大,等绿洲变得更漂亮。”
飞机缓缓升空,林羽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绿洲和沙漠,心里满是感慨。从刚果盆地的“脉合”到阿拉伯半岛的“脉续”,每一条灵脉都承载着当地的生态与文化——雨林的灵脉连着大猩猩的生存,绿洲的灵脉连着贝都因人的传统。修复灵脉,不仅是修复自然,更是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去大洋洲的‘大自流盆地灵脉区’,”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地下暗河灵脉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出现了‘能量枯竭’的情况,很多依赖暗河的澳大利亚肺鱼和赤桉树林数量大幅减少,甚至面临灭绝风险。”
乐乐靠在窗边,手里拿着阿米娜送的小椰枣(晒干的),笑着说:“不管是雨林、绿洲,还是地下暗河,我都会和大家一起努力,保护每一条灵脉。因为我知道,每一条灵脉都是地球的‘生命密码’,我们要守护好这些密码,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永远充满生机。”
阿哲坐在旁边,看着乐乐坚定的样子,笑着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放弃。守护灵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次弯腰种树、每一次清理污染、每一次耐心等待——等待幼苗长大,等待灵脉苏醒,等待人与自然重新回到和谐的模样。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每一个热爱地球的人,共同的信仰。”
飞机朝着大洋洲的方向飞去,舷窗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雨林、绿洲和沙漠上,像灵脉的光芒在跳跃。林羽知道,灵脉守护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受损的灵脉等着他们去修复,还有很多未知的灵脉等着他们去发现。但他相信,只要有像苏瑶、乐乐、阿哲这样的伙伴,有全世界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人,就一定能让每一条灵脉都重新焕发生机,让地球永远充满绿色与希望。这,是刻在每一个灵脉守护者心中的永恒信念,也是他们会用一生去践行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