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表
老周:宫束班班长,五十岁上下,爱摆架子却总出洋相
阿福:二十岁出头,手脚麻利但脑子缺根弦
柱子:三十岁,力气大却笨手笨脚
李秀才:四十岁,读过几本书总爱掉书袋,实际啥也不会
王管事:材料库负责人,抠门又固执
小豆子:十五岁学徒,不起眼却有真本事
第一幕:神秘任务
时间:政和三年清晨
地点:宫束班工坊
(工坊里摆放着各式未完工的木器、铜器,老周背着手来回踱步,阿福、柱子、李秀才站成一排,抻着脖子等消息)
老周:(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奉陛下旨意,咱宫束班要承制一件大活 —— 政和鼎!那可是仿商朝的鼎,两耳直立,圆腹三足,还要刻雷纹和兽面纹,陛下说了,要跟商后期的鼎一个样!
阿福:(激动得声音发颤)商、商朝的鼎?那、那是不是得用金子做啊?
柱子:(拍着胸脯)金子算啥!凭俺这力气,别说铸鼎,就是把山搬来当模子都行!(说着抬手就要搬旁边的木架,木架上的工具哗啦啦掉下来,吓得他赶紧去接,结果踩了自己的鞋带摔了个屁股蹲)
李秀才:(扶了扶不存在的头巾)非也非也!《考工记》有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此鼎当用铜锡合金,且纹饰需 “象物以为饰”,这兽面纹得体现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的气魄……(话没说完,柱子爬起来时撞了他一下,他手里的书卷掉在地上,被柱子一脚踩成了皱巴巴的纸团)
老周:(气得吹胡子瞪眼)都给我安分点!这可是陛下的差事,出了岔子咱都得掉脑袋!阿福去准备工具,柱子清理场地,李秀才……(看了眼被踩烂的书)你先把地上的纸捡起来粘好!
(三人慌忙应着,阿福拿错了凿子,柱子把扫帚当锤子使,李秀才蹲在地上粘书,却把胶水抹到了自己的脸上,活像个白胡子老头,工坊里顿时一片混乱)
第二幕:材料风波
时间:上午
地点:材料库
(材料库里堆着一堆铜块,王管事叉着腰站在旁边,老周带着柱子、阿福来领材料)
老周:(指着铜块皱眉)王管事,你这铜材不对啊!色泽发暗,摸着手感粗糙,跟陛下要求的 “仿商鼎铜质” 差远了,这铸出来的鼎指定不亮堂!
王管事:(梗着脖子)老周,你可别鸡蛋里挑骨头!这可是工部拨下来的上等铜材,你看这重量、这硬度,哪儿差了?(说着拿起一块铜块递给柱子,柱子接过来没拿稳,铜块砸在地上,掉了一块小渣)
柱子:(挠挠头)这、这铜咋这么脆?俺上次搬的铜块,摔地上都不碎呢!
阿福:(凑过去看铜渣)就是就是,这渣子颜色都发灰,俺听说好铜摔了渣子是金黄的!
王管事:(脸涨得通红)你们懂个屁!这是新炼的 “改良铜”,轻便还省钱,陛下都夸过!你们要是不要,就自己去工部要材料,我这儿可就这一批!
老周:(气得手发抖)你这是糊弄朝廷!走,咱现在就去工部评理!(说着就要拉王管事,王管事一躲,撞翻了旁边的铜粉袋,铜粉撒了老周一头一脸,老周瞬间变成了 “铜面人”)
柱子、阿福:(憋不住笑)班长,您这模样,跟鼎上的兽面纹似的!
(王管事也忍不住笑,老周气得直跺脚,最后没办法,只能先领了这批铜材,嘟囔着 “回去再想办法”)
第三幕:设计难题
时间:午后
地点:工坊
(工坊中央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铺着政和鼎的设计图纸,老周、阿福、柱子、李秀才围着图纸争论不休)
李秀才:(指着图纸上的兽面纹)依我看,这兽面纹得按《山海经》里的 “饕餮” 来画,眼如铜铃,牙似尖刀,才能显露出商朝的威严!(说着拿起毛笔在纸上画,结果手一抖,把饕餮的眼睛画成了圆溜溜的绿豆眼)
柱子:(指着图纸上的三足)画啥饕餮啊!这三足才重要,得做粗点,不然俺搬的时候一使劲就断了!(说着用手指比划,不小心把图纸戳了个洞)
阿福:(凑到图纸前)我觉得雷纹得画密点,跟天上的打雷似的,多好看!(说着拿起炭笔在图纸上乱涂,原本整齐的雷纹变成了一团黑疙瘩)
老周:(看着被糟蹋的图纸,气得拍桌子)都给我住手!这图纸是工部给的,改了就是抗旨!李秀才你别瞎掉书袋,柱子你别乱戳,阿福你那手跟抹了墨似的,再瞎画我把你手绑起来!
李秀才:(不服气)班长,我这是 “创新”!商朝的鼎也未必完美,咱加几笔,说不定陛下还夸咱有想法呢!
柱子:(也不服)俺这是为了结实!鼎做出来要是一碰就碎,那才是抗旨呢!
(两人越吵越凶,差点动手,阿福在旁边劝架,结果把桌子上的墨水瓶碰倒了,墨水顺着图纸流下来,把整个鼎的图案都染黑了,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看着黑乎乎的图纸,面面相觑)
老周:(瘫坐在椅子上)完了完了,这图纸毁了,咱咋铸鼎啊……
(就在这时,一直蹲在角落里打磨铜片的小豆子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自己画的草图)
小豆子:(小声说)班、班长,我照着记忆画了张图,您看看能用不?(众人凑过去,只见草图上的政和鼎比例匀称,雷纹整齐,兽面纹栩栩如生,比原来的图纸还精致)
第四幕:铸造危机
时间:夜晚
地点:铸造区
(铸造区里支着一个大熔炉,铜水在炉子里翻滚,老周指挥柱子把铜水倒进鼎模,阿福、李秀才在旁边帮忙,小豆子站在一旁观察)
老周:(大声喊)柱子,慢点倒!别洒出来!阿福,把风箱拉快点,让铜水再热点!
(柱子小心翼翼地端着铜水罐,刚要往模子里倒,脚底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铜水洒出来一点,溅在地上冒起白烟,吓得柱子手一抖,铜水罐差点掉在地上)
阿福:(使劲拉风箱,脸憋得通红)班长,风箱快拉不动了!这铜水咋还这么稠啊?
李秀才:(凑到熔炉边看)不好!铜水温度不够,这铸出来的鼎会有裂纹!(说着就要伸手去摸熔炉,老周赶紧拉住他,他的袖子还是被燎了个洞)
老周:(急得满头大汗)这可咋整?铜材本来就差,温度再不够,这鼎指定废了!
(就在这时,鼎模突然 “咔嚓” 响了一声,众人低头一看,模子裂开了一道缝,铜水顺着裂缝往外流)
柱子:(慌了神)模子裂了!俺、俺去堵!(说着就要用手去堵,小豆子赶紧拉住他)
小豆子:(大声说)不能用手!赶紧拿湿泥来堵,再往熔炉里加几块木炭,把温度提上去!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阿福赶紧去拿湿泥,柱子往熔炉里加木炭,老周指挥着把裂缝堵上,忙得团团转,李秀才在旁边想帮忙,结果把湿泥抹到了老周的脸上,老周刚擦完脸,又被柱子手里的木炭灰撒了一身,活像个 “黑面神”)
第五幕:转机出现
时间:次日清晨
地点:工坊
(鼎模冷却后,众人围在一起,紧张地等着开模,老周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 “千万别出问题”)
柱子:(挽起袖子)俺来开模!(说着拿起锤子砸向模子,模子碎开,露出里面的政和鼎,众人一看,顿时傻了眼 —— 鼎的一只耳朵歪了,三足一个高一个低,兽面纹也模糊不清)
阿福:(耷拉着脑袋)这、这鼎咋成这样了?陛下要是看见了,肯定要治咱们的罪!
李秀才:(叹了口气)都怪我,昨天不该瞎出主意,要是按原图纸来,说不定就成了……
老周:(蹲在地上,看着鼎叹气)唉,都怪我没用,带不好你们这群憨货……
(小豆子走到鼎旁边,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然后说)
小豆子:(小声说)班长,这鼎还有救!耳朵歪了可以用火烤软了掰正,三足不一样高可以磨平,兽面纹模糊了可以用小凿子重新刻,就是铜质粗糙,咱们可以在表面镀一层锡,这样看起来就亮堂了!
老周:(猛地站起来)真的?你有把握?
小豆子:(点点头)俺以前跟爹学过铸铜器,这些小毛病都能修!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老周拍着小豆子的肩膀说:“好小子,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咱就按你说的来,这次要是成了,我给你记头功!”)
(接下来,众人分工合作,小豆子指挥着烤鼎耳、磨三足,阿福帮忙递工具,柱子负责生火,李秀才则帮忙清理鼎上的铜渣,虽然过程中还是出了不少岔子 —— 柱子生火时把自己的衣服烧了个洞,阿福递工具时递错了,把凿子当成了锤子,但好在最后都顺利解决了)
第六幕:大功告成
时间:数日后
地点:宫殿前广场
(政和鼎修复完成,虽然铜质还是有点粗糙,但耳朵直了,三足齐了,兽面纹也清晰了,表面镀了锡后,看起来亮堂堂的,众人抬着鼎,浩浩荡荡地去交差)
柱子:(抬着鼎的一角,得意地说)俺就说嘛,有俺这力气,肯定能把鼎抬过来!(说着脚步一歪,鼎差点掉下来,吓得阿福赶紧扶住)
阿福:(紧张地说)柱子,你小心点!这鼎要是摔了,咱都得完蛋!
李秀才:(走在旁边,摇头晃脑)此鼎虽经波折,但最终 “瑕不掩瑜”,陛下见了定会龙颜大悦!(说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摔了个嘴啃泥,众人忍不住笑)
(到了宫殿前,老周指挥着把鼎放在广场中央,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鼎上的锡层掉了一小块,露出里面粗糙的铜质,老周顿时慌了神)
老周:(小声说)坏了,锡层掉了,这可咋整?
小豆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块锡片和小锤子)班长,俺早有准备!(说着跳上鼎,小心翼翼地把锡片补在掉皮的地方,锤打得严丝合缝,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就在这时,太监高声喊:“陛下驾到!” 众人赶紧跪迎,宋徽宗走到鼎前,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说:“不错不错,形制、纹饰都有商鼎的韵味,你们宫束班做得好!”)
老周:(激动得声音发颤)谢陛下夸奖!(说着刚要站起来,结果腿麻了,又摔了个屁股蹲,众人想笑又不敢笑,宋徽宗见状也乐了,说:“你们这群工匠倒也有趣,赏!”)
(众人谢过陛下,抬着鼎回工坊,一路上说说笑笑,阿福说:“以后咱还做鼎!” 柱子说:“下次俺一定不摔跟头!” 老周笑着说:“行,下次还咱宫束班来做!”)
(工坊里,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政和鼎上,虽然铜质粗糙,但在夕阳下却显得格外温暖,小豆子看着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